新加坡考察報告之 信息化篇 打造“智慧國”
來源:鄭州日報 更新時間:2012-04-14


  市委政策研究室

  世界經濟論壇2005年3月9日發布了2004至2005年度《全球信息技術報告》。報告顯示,新加坡已成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經濟體,并首次將新加坡列為全球發展信息和通訊技術最佳的經濟體,在數學和科學教育質量、電話費承受能力以及政府優先發展信息通信技術等方面都居世界首位。目前,新加坡正在致
力推進“智慧國2015計劃(iN2015)”,爭取到2015年,在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增加經濟社會效益方面成為全球第一;信息產業增加值翻兩番,達到260億新元;信息通信出口額翻三番,達到600億新元;創造8萬個新的就業機會;至少90%的家庭使用寬帶;確保有育齡兒童的家庭100%都擁有計算機。新加坡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內發展成為一個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其成功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管理體制

  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是隸屬于新加坡新聞、通信及藝術部的一個法定機構,成立于1999年12月1日,由國家電腦局與新加坡電信管理局合并而成。其主要職能是負責政府資訊通信相關課題及部署政府資訊通信系統的技術顧問,制定國家資訊通信發展總藍圖和政策,管制電信業,促進及發展資訊通信業及其人力,促進資訊通信科技在商界及社會的使用。除了資訊通信管理局(IDA)外,新加坡政府還設有政府首席資訊辦公室(GCIO),通常由IDA的高級官員全權負責。GCIO的作用相當于新加坡政府的首席信息及技術官,主要行使以下職能:為政府信息化的總體規劃提供技術領導,并為政府信息技術開發提供指導;為政府制定信息產業的標準、政策、指導方針及程序;開發、實施和管理整個政府的信息基礎設施并將之理念化;開發、實施和管理整個政府的信息應用系統并將之理念化。GCIO還為政府各部及其他政府機構提供信息技術專業人力資源,GCIO官員被派往這些“客戶區”擔任各種職務:首席信息官(CIO)、信息系統經理(ISM)、技術經理、項目經理及信息技術顧問。為了盡快實現電子經濟、電子政府和電子社會的目標,2001年2月,新加坡政府成立“國家電子商務行動委員會”,由8個政府部門組成,負責協調和推動主要行業的電子商務活動。

  二、系統超前的信息化規劃

  新加坡非常注重規劃信息化遠景,從1980年開始連續制定了一系列國家戰略以發展信息產業。1980年新加坡成立國家計算機委員會,制定了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國家計算機化計劃”,1986年制定了第二個五年計劃“國家IT計劃”,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礎上,著重利用80年代中期的融合運算和交流功能的網絡技術,進一步深化市民服務計算機化計劃。1992年,進一步實施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劃“IT2000”,計劃在10年內建設覆蓋全國的高速寬帶多媒體網絡,普及信息技術,在地區和全球范圍內建立聯系更為密切的電子社會,將新加坡建成智慧島和全球性IT中心。2000年,新加坡又通過“信息通訊21世紀計劃”,計劃到2005年成為網絡時代的“一流經濟體”。2006年6月20日,新加坡公布了最新的“智慧國2015計劃(iN2015)”,旨在通過一系列有益于公眾、企業和全球社會的行動,到2015年建設成為一個信息技術支撐的智能化國家和全球化城市,確保未來10年的全球經濟競爭力。

  三、健全的法律法規

  先后出臺了《濫用計算機法》和《電子交易法》及相關指南。《濫用計算機法》1993年出臺,1998年進行了修訂。制訂該法的目的,一是應付日益嚴重的計算機犯罪及其嚴重后果,對其加重處罰;二是予以補充以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法案列明了三項有關非法進入電腦系統的新罪名:干預或阻礙合法使用的行為;在授權和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進入電腦系統犯案;將進入網絡的密碼透露,非法獲利和使別人受損失。與該法配套,政府制訂了《信息安全指南》和《電子認證安全指南》。

  《電子交易法》為電子交易提供了一個法律構架,將得到各國承認和有效解決電子糾紛。《電子交易法》涉及的問題包括:電子記錄和電子信息發出人的身份鑒別;法律對電子簽名(與親筆簽名具同等法律地位)的認可;通過電子方法保存記錄;電子記錄在網上傳遞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電子合同的生效;認證機構和數碼簽名的法律架構;外國數碼簽名的交叉認證;政府對電子記錄和簽名的應用等。

  四、電子政府的大力示范和鼓勵

  在新加坡,人們可在網絡上充分享受政府服務,如網絡納稅、上車牌、辦理電子護照、找工作、看病等,電子政府建設方面,新加坡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新加坡開展電子政務的重要原則,是始終以滿足廣大公眾的意愿、需要和使用便利為中心,歷次國家信息化戰略中電子政務都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99年,新加坡啟動了一站式服務“電子市民中心”,力圖通過互聯網向所有國民和企業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一站式行政服務。2000年,新加坡政府推行“第1次行動計劃”,其主要目標是為國民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電子政府服務與基礎設施;為商家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電子政府服務;為公共服務人員提供電子政府服務相關的培訓。2006年,新加坡關稅局推行“零消費稅貨倉計劃”,進口商只要具有良好的庫存管理系統,就可申請豁免“即刻為進口貨物交繳消費稅”。通過電子政府,很好地促進了電子商務、電子社區的發展,方便了民眾和企業,使整個經濟與社會的信息化應用相互促進,共同維持平衡發展的良好局面。

  五、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新加坡一向注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來推動信息化的發展和消除數字鴻溝。從1997年開始,新加坡啟動“Singapore one”,鼓勵市民和政府上網,并以90%的家庭擁有Cable Modem以及ADSL寬帶網絡作為目標。從1998年至2003年,家庭擁有電腦的比例從49.3%增加到68.6%,聯網的主機(Internet Hosts)數達到48.5萬臺,聯網主機數普及率達到11.6%(美國僅為0.6%),網民普及率超過50%,每百人擁有個人電腦62.2臺。新加坡每百人電話主線和移動電話、每百人個人計算機數、每百人國際互聯網用戶等指標不僅在東南亞是最高的,在國際上也位居前列,已經成為全球使用最先進技術上網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 發展經驗及啟示③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