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電子政務建設
來源:中國網 更新時間:2012-04-13
   歷史上的英國,曾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在全球工業化進程中,它當了約200年的“火車頭”。但從20世紀后半葉起,英國漸漸地由盛世走向衰落。英國的政治家們不甘心于如此處境,他們不斷地探索改革,力圖重振強國的雄風。如果說以改革所有制為重點的“撒切爾革命”使英國經濟逐漸恢復了元氣的話,那么布萊爾創建“電子英國”的計劃一旦成功,或許會為英國插上騰飛的翅膀。

    英國政府強調,新經濟要取得成功,必須進行一場“數字化革命”。于是,英國政府提出了一個口號:創建“電子英國”,即以信息化帶動英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英國的信息技術產業起步雖晚,但已具有相當的基礎。因特網對英國家庭的滲透速度快于大多數歐洲大陸國家。 1999年英國通過電子商務完成的交易額高達30億英鎊。預計到2002年末還將增長10倍,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但與美國及北歐一些國家相比,英國仍落在后面。信息時代的危機感正逼迫英國人奮力直追。

    英國政府的思路很明確:拿到上網入場券是公民參與新經濟的起碼條件。因此一段時間以來,英國政府圍繞“上網”進行了一系列籌劃,制定了階段性目標:2001年,實現90%的日常貨物采購和25%的政府業務網絡化;2002年,實現所有圖書館和學校都能聯網;2003年,“使電子商務的應用在英國國民、商業界以及政府中比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起到更大的作用”;2005年,所有的英國人都能上網。

    創建“電子英國”的戰略計劃在兩條戰線同時展開:一是政府大力支持,二是企業積極參與。政府在確定目標之后,已采取若干措施,比如:增加投資,擴大和改善信息基礎設施;著手在全國建立1000個信息技術培訓中心;為窮人減免電腦培訓費用,由政府在窮人社區建立網絡接人點,并在今后幾年為窮人提供10萬臺二手電腦;開始制訂網絡監控法規,成立“網絡警察”,防止網絡犯罪和濫用網絡;鼓勵和推動網絡服務并降低上網費用;放寬限制,引進信息技術人才,為防止人才外流建立專項基金。

    英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目前英國的成年網民中,有18%的人使用政府機構網站獲取服務或官方文件等信息,政府機構網站的總數目前已達1000多個,每星期的訪問請求超過2000萬。人們現在可以通過網絡使用多項政府服務而無須再排長隊。以“英國在線”為例,該網站自2000年12月開通以來,已經整理了1000多個政府機構網站的信息,幫助用戶迅速、方便地尋找所需網站,幫助用戶獲取關于就業、理財、旅行、生活等方面的政府信息與服務。其后它又開通了一些新的網上政府服務,例如,英國氣象局通過手機短消息方式向公眾發送本地區天氣預報,駕駛標準局開設駕駛理論網上模擬考試服務等等。

    英國政府在全面實施電子政務之前就決定針對政府部門人員的具體需要而全面及時地展開培訓,而實施電子政務后備力量的儲備則通過教育體系來進行長期培養。同時,英國政府領導人認為,英各級政府必須成為一個具有雄厚經濟實力和政治權力的領導集體,它要足以高效地統率政府各個部門的負責人,促使他們能夠通力協同合作。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