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朝暉)安溪縣針對本地實際,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初步建立起一套高效適用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框架,使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信息化的軌道。
安溪縣獨特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氣候條件決定了區內地質災害的易發性、多發性和復雜性,呈現出點多面廣、單點規模小而危害性大、突發性強等特點,是沿海山區典型地質災害易發區,目前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達636處。
該縣以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為基礎,編制全縣地質災害防災體系和鄉鎮地質災害防災預案,明確預防辦法和防治措施;在汛期前抽調技術人員到地質災害易發區,指導編制群眾轉移預案;同時成立了縣、鄉、村三級民兵應急搶險隊伍,形成應急搶險互動體系。
為提高監測預警水平,該縣構建了三級地質災害監測網絡,建設了雨量自動監測網絡,開發并實施了《氣象-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報系統》及《國土資源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系統》,近年來在全市重點山區縣和其他部分災害嚴重的縣區投入運行以來,反映良好,增強了地質災害防治決策的綜合駕馭能力,扭轉了過去被動防災的不利局面,走上主動預防的軌道。
為確保網絡信息高效運行,該縣對信息傳遞、預警報信息等級、監測方法、監測頻率和時間、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記錄報送與保存、監測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規范,大大提高了地質災害的防治管理水平。
幾年來,該縣通過實踐與探索,建立了較為規范的年度防治管理框架,把每年的地質災害防汛(專題,圖庫)工作劃分為三個階段,明確各階段主要工作,建立健全派駐制度、值班制度、監測制度、報告制度、檢查制度、修編制度、宣傳培訓制度、臺賬管理制度,全面落實治理工程措施、搬遷工程措施、避讓工程措施、礦山地質環境整治措施,確保防治工作取得實效。自2001年以來,該縣連年被列為省、市地質災害防治示范縣;2003年,縣國土資源局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先進集體”,一人被評為“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