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更新時間:2008-03-14
“曙光4000A在2004年6月世界高性能計算機TOP500排名中位列第十,提高了國產服務器的技術含量和國際影響,為推動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6月29日,汪成為院士在人民大會堂宣讀“曙光4000A”的鑒定結果時,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之情,中國已成為除美國、日本外第三個能研制生產10萬億次以上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作為國家“863”智能計算機專家組第一任組長的汪成為,他不僅是這個輝煌時刻的見證者,更是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發展史的見證人。
“智能計算機”是信息領域最早順利通過并確定的主題。汪成為受命出任“863”計劃智能計算機專家組組長之際,正是日本第五代計算機———智能計算機風靡全球之時,不少國家跟風仿效,研制第五代計算機一時間成為國際潮流。
中國的智能計算機走什么樣的路?汪成為提出“智能對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有不同的內涵,中國搞智能計算機的目標,是設計出比現有的計算機更合理、更聰明、更好用的計算機。”接著,汪成為帶領專家組對中國的智能計算機進行重新定位,從而確定了中國智能計算機發展的第一個戰略目標,這就是研究面向智能運用的高性能計算機。
“863”計劃選擇了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和海洋技術(1996年新增)8個高技術領域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的重點。自1986年至2001年“863”計劃實施以來,國家在15年中共投入經費110億元,約有200多個研究機構,100多所高校,上百個企業的4萬名科研人員參與了“863”計劃的研究開發工作,發表論文47000多篇,獲得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在民口6個領域的230多個專題研究方向,共資助研發項目5200余項,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達2000多億元,形成了一支具有較高水平的研發隊伍和一批具有先進實驗條件的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
2001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在“十五”期間繼續實施“863”計劃。“十五”期間,“863”計劃繼續瞄準世界高技術發展前沿,加強創新,實現從重點跟蹤到突出跨越的戰略轉變,著重解決事關國家中長期發展和安全的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術問題,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培育高技術產業生長點。
“十五”,“863”計劃不僅把信息技術、生物和現代農業技術、新材料、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資源環境技術等6個高技術領域的19個主題作為發展重點,還首次設立了以重大產品、裝備或工程為核心的重大專項。到目前為止,已經安排了29個重大專項,如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高性能計算機及其核心軟件,計算機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重大基礎軟件,電動汽車,功能基因組和生物芯片,大型燃氣輪機,7000米水下載人潛水器,信息安全與電子政務,渤海大油田勘探開發關鍵技術,水污染治理技術與示范工程等,通過對這些重大專項的集成性創新,逐步實現我國高技術從跟蹤到跨越的轉變。
經專家抽樣分析表明,“863”計劃重點支持的高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整體差距明顯縮小,局部已形成優勢,在高技術領域站到世界最前沿;60%%以上的技術從無到有,如今已進入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原來基礎上也有很大進步。
世界上第一個基因治療藥品重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進入試生產階段,通過互聯網異地遙控醫療機器人成功實施手術,偏遠農村有了“863電腦農業”專家好幫手……18年前,遙不可及的高科技在產業化的推動下,如今已經深入人心,走進了尋常百姓中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惠澤中國普通百姓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