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金奎:信息產業應擔當農業信息化重任
來源:人民郵電報 更新時間:2011-08-31
 

  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季金奎在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農業信息化的內涵就是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三農”服務,而信息產業作為信息技術開發、推廣的基礎和主力,理應在農業信息化中擔當起重任。

  季金奎指出,首先,推進農業信息化有利于促進農村科技進步。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低,嚴重制約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建立起不受時空限制的信息網絡,以簡單易學的方式,全方位、多途徑、高效率地將農業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源源不斷送到農民手里,實現農業科技成果和先進生產技術與廣大農民群眾迫切需求的有效對接,加快農業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

  其次,推進農業信息化,還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是現階段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推進農業信息化,加強農產品市場價格、供求、技術等各類信息的采集、處理、發布,疏通信息傳播渠道,可以增強廣大農戶和企業獲取信息與應用信息的能力,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避免生產經營的盲目性和趨同性,促進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進而提高生產效益,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再次,推進農業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市場將逐步向全世界開放。由于長期受非市場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我國農產品生產經營對國內外市場需求、價格、進出口貿易等方面的信息支撐不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建立起與國際貿易體制相適應的農業信息系統,旨在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適時啟動相應的預防保護措施,向生產經營者提供全面、翔實的農業信息,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規避風險,減少損失。同時有利于農民確定自己的比較優勢,應用新技術,增效節本,從根本上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季金奎認為,農業信息化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二是農產品流通過程的信息化,三是農業管理過程的信息化,四是農村社會服務的信息化。他指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要圍繞需求,構建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就開始起步,“九五”期間,提出了農村經濟信息建設規劃;1994年12月,提出了跨世紀的農業信息化工程——“金農工程”。從那時起,在國家的重視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的進展,創造了很多方法模式,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積累了不少新鮮經驗。農業信息化既是一項龐大而艱巨的任務,又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三農”問題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意味著解決“三農”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季金奎指出,從目前來看,農業信息化建設對信息產業參與的需求是很強烈的,信息產業應在技術裝備、網絡建設、人才培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而電信業也可以在其中提供豐富的業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他認為,信息產業在推進農業信息化的過程中,要注意幾點原則:要積極配合農業部門,做好服務;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區域實施有效措施;要突出重點,在某些時候,可采取典型示范的方式。

  人的技術路線圖包括技術標準跟蹤,難以提出從標準、 自主系統架構、關鍵技術出發的整機核心IC需求的技術要求;另外我 國的IC設計企業缺乏對IT技術標準的研究,缺乏系統及其平臺設計經 驗,缺乏對國內外市場信息及其技術專利的了解,也難以設計出整機 系統所需的市場競爭力強、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IC產品及其完 整的系統解決方案,何況在產品的性價比、質量、品牌等也得不到認可。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