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邏輯思維的過程,步驟之間的銜接是建立在緊密的關聯基礎之上的,在每個子步驟向下傳遞的過程中都會與下面的子步驟形成對應,它們之間沒有形成斷層,一切都是用邏輯體系所形成的鏈條。與此同時,在方法中始終強調量化與定性分析的平衡,它要求在咨詢過程中必須從傳統的咨詢方法中擺脫出來,避免采用大量的定性分析,而更加注重定量分析,盡管戰略的建立過程是一個定性大于定量的過程,但是也只有定量才能夠使企業更加看清企業現有的狀況。
在下面的一章中,將會通過對信息化設施和團隊能力方面的定量研究過程,來說明定量的具體使用;而定性方法必須是基于一定規則性的定性方法,它不是毫無根據的定性方法,它應當是另外一種定量方法的體現,它是通過一種完整的模式分析來表達出的定量方法,因此讀者應當從這種方式去閱讀本章所提示的內容,而不是靜態或孤立地看待這些內容。
作為一名資深的咨詢人員,始終深知,咨詢的結論不是擺設,它必須強調運用,而獲得有效運用的唯一方法就是有組織的推動性的傳播,這是國內咨詢機構極其欠缺的內容,在上面的方法中就是希望通過企業文化體系、企業戰略的組織體系去傳播戰略的目標與意義,它是一切信息化戰略實施工作的基礎;當然,戰略的制定只是一切工作的開始,而更加艱巨和長期的實施工作是必須在有效的組織下開展,沒有一個健全的組織,那么再好的戰略體系也只能夠成為空談。
信息化戰略體系制定的好壞與信息化咨詢機構的能力有非常大的關系,而咨詢機構的能力既表現出咨詢機構的整體能力上,又表現出咨詢機構人員的個人能力上,而就一項具體的信息化戰略咨詢而言,咨詢機構能力的核心表現就體現在具體的咨詢項目的負責人的能力上;在2.3節“咨詢的必要性”中已就咨詢人員的能力、咨詢公司的能力的需求作了一個總括性的介紹,而信息化戰略咨詢的特殊性,必需對這類咨詢人員的能力作出評估。
信息化戰略的制定過程
戰略的制定過程是完全依賴于對企業戰略、業務戰略、職能戰略的充分理解的情況下展開的,它要求制定戰略的人員具有戰略規劃的能力的同時、又具有企業信息化體系構架的能力,如果制定戰略的人員缺少這兩種能力,是無法制定出非常適合于企業發展的信息化戰略體系的;這種對于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是必要的,這種必要條件是來源于一個真實例子給我的警示,在上海舉辦的一次企業戰略發展研討會上,我曾經聽到了一企業信息化制訂過程的真實案例。
“我們的信息化制定過程中,是請了咨詢公司的,當時有6家公司投標,其中有3家是IT集成公司,1家IT咨詢公司,2家是管理咨詢公司,經過2輪篩選,最后只剩下1家IT咨詢公司和1家管理咨詢公司,這家IT 咨詢公司把企業的戰略意圖領會地非常好,而這家管理咨詢公司把信息化咨詢方法講的非常細,這兩家各有千秋。在這種情況下我怎樣選呢,當然可以公平地在作一次非常具體的內容咨詢后,再作評價;結果我們沒有,我更多地聽取了給我做企業戰略的那家公司的意見(企業戰略的項目經理與這家管理咨詢公司的負責人之間原來是上下級關系),選擇了這家管理咨詢公司,其實這是我在戰略制定過程中犯的一次非常大的錯誤,整個信息化戰略咨詢與制定工作耗時4個月,但是結論令我非常不滿意,這個戰略做的太空洞,在信息化戰略中看不出多少企業發展戰略的意圖,許多具體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也同樣沒有做好”。
“對于這次咨詢的失敗,我在總結教訓的同時也非常不客氣地批評了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戰略管理部的總經理,我在最需要他們提供意見的時候,他們沒有給我充足的信息和準確的分析,這讓我做了一次錯誤的選擇。事實上后來我才知道,戰略管理部門的大部分人都是看好那家IT咨詢公司的,在我批評他們的時候,他們最后告訴我,他們看到了我與那家咨詢公司的友好往來,所以最后決定不推薦這家IT咨詢公司(盡管他們知道這家IT咨詢公司的負責人,也是這個項目負責人有著非常優秀的企業戰略管理能力、而且也是信息化專家),而不反對我所推薦的這家咨詢公司。現在我很后悔。但卻也買了一次教訓,就是咨詢業不僅看公司,而更要看項目負責人的本事”。
事實上,信息化戰略咨詢也好、信息系統規劃咨詢也好、軟件公司或咨詢公司的實施也好,都需要一個非常強的項目經理,如果沒有這一點,任何事情都可能做不好,在這里之所以談論信息化戰略管理的人選問題,是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我國信息化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戰略制定三步驟
信息化的戰略制定包含三個階段的內容,第一階段:現狀研究與分析,第二階段:信息化戰略框架制定,第三階段:信息化戰略實施體系,具體內容見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