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從區縣一級來看,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數據的要素屬性,把準數字化變革的大賽道,把經濟發展、民主法治、社會治理、文化發展、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領域作為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推動數字化轉型從政府治理領域向區域治理各領域延伸覆蓋,從支撐政府治理現代化向全方位支撐區域治理現代化迭代升級,真正走出一條協同高效、數字賦能的基層智治之路。
突出數據聯通,全面夯實基層智治基礎盤。數據共享是提升信息利用效率的關鍵所在,更是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必經之路。一是讓數據更集成。需構建一體化的公共數據平臺,推動數據采集、歸集、整合、共享、開放、應用,深化跨部門、跨系統、跨層級的數據流通與治理,實現數據按需歸集和高效共享,為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扎實基礎。二是讓事項更集成。應按照“大場景、小切口”的理念,針對基層反映強烈、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的高頻事項,從部門、職責、流程、機制等方面進行梳理論證,重塑辦事流程和聯辦事項,形成圍繞群眾、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體系,著力推進全周期、閉環式辦理,真正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三是讓系統更集成。應以一體化智能化的公共數據平臺為核心,融合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數據資源開發集成;迭代升級基層治理平臺,形成黨建統領、經濟生態、平安法治、公共服務4條跑道,更好承接上級系統重大應用,最大限度開放數據資產,促進數據關聯應用,全力打造基層智慧化平臺中樞。
突出數據場景,全面提升基層智治實效性。從基層治理的最小系統來看,數據賦能主要涉及黨建統領、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數字法治等六大場景。一是賦能黨建統領。在推進基層治理智能化過程中,首先需堅持“黨建+智能化”理念,在對黨建大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的基礎上,構建可視化的黨建智能場景,把黨的領導貫穿抓落實的每個環節。二是賦能數字政府。以數字化改革助推基層政府職能轉變,推動數字技術在民生服務、社會安全、災害預測、應急管理等領域的應用,讓政府能夠更及時感知群眾需求、回應社會關切,實現高效便捷的政府治理。如針對防汛防臺,可通過建設應急管理智慧平臺,由平臺及時制定山洪災害救援預案,精準標注各類信息,為高效防災救災提供重要基礎。三是賦能數字經濟。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綜合集成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創新鏈等全產業生態,推動資源要素有效配置和產業發展高效協同。四是賦能數字社會。以數字化手段,圍繞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和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破解傳統手段難以解決的難題,如通過上線運行醫療服務、托育養老、旅游出行、未來社區、數字鄉村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多跨場景應用,讓群眾生活更便捷、更智能、更舒適、更有溫度。五是賦能數字文化。通過數字文化系統建設,高效破解文化領域治理難題,實現智能化響應、全數據決策支持,以數據治理促進文化服務大提升,打造基層文化高地。六是賦能數字法治。綜合運用數字化思維、數字化技術和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對平安法治建設進行數字賦能、流程再造,全面提升執法、司法、普法的高效性。比如面對基層執法難題,可通過深化“大綜合一體化”數字應用,構建智慧研判、精準指派的“執法大腦”,實現數據統攬統用,從而大幅提升基層執法效能。
突出數據安全,全面筑牢基層智治防護網。數據安全是推進基層治理智能化的重要前提。一是強化制度保護。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以及地方性的數據條例,升級縣一級的電子政務外網基礎網絡,同步強化政務外網網絡邊界防護,根據分級分類保護要求,實施數據全周期技術防護,切實加強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軍工科研生產的信息保護。二是強化部門協作。充分發揮網信部門的統籌協調職責,明確各職能部門的權責界限和接口,形成網信、經信、公安、保密、大數據等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探索開展政務外網網絡安全共享和協同工作模式,協作推進網絡攻防實戰演練、網絡安全檢查、網絡安全整改等,提升政務網絡安全防護水平。三是強化安全監測。全面落實人員實時監測措施,使用大數據分析手段,構建全方位數據安全監測機制,及時發現網絡攻擊、病毒木馬傳播、漏洞隱患等風險威脅,不斷提升全網數據分布可視、流轉可控、訪問可管、風險可預警的聯動處置能力。
作者: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