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新時代數字政府建設的定位與方略
來源:學習時報 更新時間:2022-08-26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強調,要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2022年6月2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首次從國家頂層設計高度,以“數字政府”命名的指導性文件,是對新時代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作出的清晰定位、規劃部署和全新動員。
明確數字政府在數字化發展全局中的定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決策,明確要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優化數字社會環境,筑牢數字安全屏障。2002年8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明確“政府先行,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為電子政務發展指明了方向,接續構建體制,謀劃總體框架,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取得較好成效。《2005年全球電子政務準備報告》顯示,中國電子政務準備度指數全球排名第57位。數字政府建設不僅是政府自身履職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體現,更是影響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發展的關鍵變量。2014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域深度改革啟動,數字政府主動承擔起推動和規范數字化發展的重任。
《指導意見》指出,數字政府建設要全面引領驅動數字化發展,助推數字經濟發展、引領數字社會建設、營造良好數字生態,明確了數字政府在數字化發展全局中的定位。數字政府助推數字經濟發展,需要主動把握行業和企業需求,創新服務場景,滿足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同時監管和治理數字經濟全過程,形成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數字治理能力。數字政府引領數字社會建設,要著力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上做文章,推動數字化普惠應用,提高農業農村的信息化水平,消除數字鴻溝,讓數字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數字政府營造良好數字生態。要加強制度供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加快數據資源產權制度建設,是破除數據壁壘、推動數據共享的關鍵要素,也是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強數據安全制度供給,營造安全可靠有序的數字化發展環境。
構建數字政府五大體系框架
《指導意見》規劃了數字政府建設五大體系: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規則、數據資源、平臺支撐,形成了清晰的數字政府體系框架。與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形成呼應和發展,既遵循技術、資源、應用、制度和安全五個層面的統一整體框架,各部分的內涵又發生動態變化。
智能集約的平臺支撐體系是基礎。5G、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應用,形成了豐富的數字政府運行支撐環境,要充分利用已經建設完成的網絡平臺、云計算環境、基礎信息庫資源,進一步完善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印章、信用公共服務平臺等,整體構建結構合理、智能集約的平臺運行支撐環境,夯實數字政府建設根基。
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體系是引擎。有了技術加持和環境支撐,人類的生產、生活被數據化,經濟社會的運行運轉被數據化,數據成為表征事務與活動的核心要素,數據的歸集、共享、開放情況成為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公共機構數據、公共服務企業數據和社會數據中具有公共利益相關性的數據都歸屬于公共數據,要推動多源數據的集中與統籌,加強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厘清數據治理中的關系、分工與責任鏈條,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完整,進而實現對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全環節的精準“畫像”,驅動政府管理的精細化與科學化。
協同高效的數字化履職體系是主線。履行政府職能是數字政府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托多方匯集起來的大數據,數字政府建設致力于全面提升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自“放管服”改革啟動以來,“放權”與“服務”一直是引人注目的改革焦點,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推進和應用,政府利用互聯網手段服務企業和群眾的能力不斷增強,但監管相對是“短板”。《指導意見》著重對“互聯網+監管”作出部署和安排,強調加強經濟數據監測提升經濟調節能力,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宏觀調控決策、經濟社會發展分析、投資監督管理、財政預算管理、數字經濟治理等方面,運用大數據強化經濟監測預警,為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提供數據支撐,驅動政策調整更好把握時度效。強調推行智慧監管提升市場監管能力,運用非現場、物聯感知、掌上移動、穿透式等新型監管手段,建立對重點領域的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數字化監管,從傳統的抽查抽樣監管向全樣本全時空監管發展,提升市場監管的覆蓋面、差異化和精準化水平。還強調動態感知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構建對大氣、水、土壤、自然生態、核與輻射、氣候變化等生態環境要素的智能感知體系,提升生態環保協同治理能力。“互聯網+監管”將成為下一階段數字政府建設的重點領域和重要內容。
科學規范的制度體系保障數字政府整體高效。數字政府的制度建設是前提也是保障。要立足政府職能轉變,完善與數字化發展相適應的政府職責體系,創新數字政府建設管理機制,健全建設管理會商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等,緊盯數字化發展中的越軌和歧視行為,及時修訂和清理現行法律法規中與數字政府建設不相適應的條款,統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標準化和相關改革試點工作。
全方位安全體系保障數字政府行穩致遠。安全管理是數字政府建設的底線也是紅線,必須穩固筑牢。要加強對涉密數據、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等數據保護力度,加強重要數據出境安全管理,關注數字政府建設參與企業帶來的數據風險和安全問題,通過數字政府安全評估、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等手段,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確保數字政府建設安全、應用安全和管理安全。
健全數字政府建設的領導和推進機制
健全數字政府建設的領導和推進機制,是數字政府建設的強大動力和堅強保障。數字政府建設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引領,黨的全面領導是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根本保證,政府需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履行數字政府建設主體責任,主動向黨委報告重大事項和問題。
當前,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負責電子政務、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數據管理等工作,政務信息和政務公開辦公室負責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政務公開等工作,數字政府的建設缺少直接責任部門,地方在條線對接上多頭對接與對接不暢問題并存。《指導意見》明確要成立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協調數字政府建設,國務院辦公廳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推進落實,各地區各部門依據國家頂層設計的思路,建立健全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協調機制。明確的統籌推進機制可以最大程度凝聚合力,形成全國“一盤棋”格局,提升政策傳導和溝通效能,保障數字政府建設高效落地。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