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新冠病毒變異、俄烏沖突、美歐通脹、逆全球化等,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挑戰。受這些疊加因素影響,今年中國上半年經濟的增速不如預期那么好,但值得注意的是,數字經濟相關指標表現亮眼,實現了逆勢增長,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韌性。
經過20多年特別是最近1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互聯網軟硬件環境發生根本變化,推動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73%,用戶數基本達到飽和狀態;同時,每個用戶上網時長已達到平均每天4個小時。可以說,靠增加網民數量和上網時長驅動發展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了。同時,在新技術推動之下,中國互聯網內生動力不斷增強。隨著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涌現和應用,特別是5G商用,中國迎來了工業互聯網時代,構建起可信互聯網、價值互聯網。
今天的互聯網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特點,但通信技術的三大定律即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吉爾德定律依然成立,繼續推動互聯網創新發展并賦予了數字經濟高創新性、長滲透性和廣覆蓋性的顯著特點,繼續扮演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角色。
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每經過18個月到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梅特卡夫定律認為,一個網絡的價值等于該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吉爾德定律提出,在未來25年,主干網的帶寬每6個月增長一倍,12個月增長兩倍。
對照上述定律發現,中國具備發展數字經濟的巨大優勢。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寬帶滲透率已很高,覆蓋到所有鄉鎮并將進一步提升,造就了廣闊的數字經濟市場空間。不僅如此,網速也大幅提升,固網寬帶的平均下載速率和移動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都居世界前列。依托先進的公共網絡基礎設施,無須自建內網,中國企業就可以實現數字化轉型。這些優勢助力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以全世界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回報。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