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區:做實精細化治理 守護主城區安全
來源:中國城市報 更新時間:2022-08-17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做實精細化治理 守護主城區安全
廣安市廣安區柑子園社區社會組織開展親子插花活動。
      安市廣安區厚街社區“厚樂樂”志愿服務隊開展暑期助學志愿服務活動。
今年以來,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堅持系統性整體性推動城市基層治理,充分總結運用疫情防控斗爭經驗,聚焦“最基層單元、最精干隊伍、最突出問題”,以“抓基礎、優隊伍、補短板”為主抓手,將城市黨建與基層治理、疫情防控有機結合起來,構筑黨群一心、上下一體的堅強治理堡壘,切實守護廣安市主城區人民群眾安全。 

落到基層單元做實基礎工作 

廣安區堅持大抓基層、打牢基礎,下移城市治理重心,將小區作為城市黨建與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以網格黨支部為鏈接點,上接街道、社區,下連小區、樓棟,把黨的力量集聚起來,推動治理服務更快、更精準落地。

建強小區支部。織密紅色網格,細化黨組織網格化設置,全覆蓋建立網格黨支部。建實小區支部,開展小區黨組織組建集中攻堅行動,現已建立小區(網格)黨組織422個,實現全區917個小區、散居樓棟黨組織全覆蓋。選優支部書記,選能人擔任小區支部書記,1名廳級干部、2名縣級干部、38名科級干部、83名社區干部、138名公職干部主動請纓擔任書記。創新管理模式,對小區黨支部書記嚴督實訓,通過“集中報到、集中授牌、集中培訓、集中亮責”方式,明確建制小區支部重點抓物業管理、散居樓棟支部重點抓群眾參與、失管小區支部重點抓居民自治,強化小區黨支部規范化運行。 

優化網格設置。從優劃網格,針對城區多類網格未整合問題,按照“街巷定界、全域覆蓋、一網統攬”原則,將“綜治網格”升格為“全科網格”,優化調整并統一編號272個城市網格。從嚴管網格,明確5大類46項具體職責,采取專兼結合方式為每個網格配備6—8名工作力量,將黨建、執法、社會組織等各類力量全部納入網格,由網格隊長統一管理調配。從細治網格,完善網格黨建聯席會議機制、部門聯席會議機制、網格準入機制等,建立健全財政統籌網格工作經費機制,確保縣域內社會治理資源充分下沉網格;明確職能部門在網格內的事、權、責,分類制定職責清單和考核辦法;對網格員工作實行“部門指導、街道考核、中心通報”,保障全科網格有序聯動、高效運轉。 

精準建立臺賬。建立數據收集匯總機制,常態化開展小區“敲門行動”,實行“鐵腳板+信息化”全覆蓋走訪,摸清每個小區的人、房、事、地、物、情,分別建立住戶信息、重點人群、社區資源等7本臺賬,有效掌握轄區內各類資源。建立數據分析使用機制,將社區建設為“資源交換平臺”,通過社情壩壩會、治理聯席會、組建社區聯盟等抓手,督促社區與各類治理主體緊密互動,確保數據收集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防止數據臺賬建而不用、建而無用。建立數據對接服務機制,建立“服務需求”“服務資源”“服務項目”3張清單,明確131個市區級單位對主城區35個城市社區實行“多對一”包聯共建,采取群眾“點單”、黨組織“下單”、黨員“接單”的“三單制”模式,認領解決小區居民“微心愿”“微項目”。 

培育精干隊伍凝聚廣泛力量 

廣安區始終堅持抓住“人”這個關鍵,按照“以人成事、以事聚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則,選優配強城市基層治理骨干隊伍,不斷向最前沿匯聚工作力量,實實在在解決基層干部隊伍不足、能力水平不優等問題。 

指揮隊伍扁平化。建立扁平化指揮體系,6名區委常委包聯5個街道和官盛鎮,科級干部包聯城市社區,街道(鄉鎮)黨政一把手下沉小區、靠前指揮,減少中間流程、縮短傳達時間,確保各項決策要求快速精準傳達到基層,為基層留足準備時間和執行時間,確保以區為作戰主體、小區為作戰單元的作戰體系高效運轉。持續深化街道評議職能部門試點工作,賦予街道對派駐執法力量統一指揮調度、考核等權力,推動部門力量有序下沉。 

社工隊伍專業化。進一步強化社工隊伍建設,實施“賨州春雨”計劃,每年至少引進10名基層治理專干,實現每個城市社區配備1名治理專干。堅持每季度舉辦社區干部專題培訓班,按照講黨建、講治理、講服務、講方法、講紀律五大方面確定培訓內容,通過以考促學、干訓結合確保培訓實效。加大社會工作職業資格培訓力度,開展集中培訓7次、線上培訓40余次,2022年報考社工師人數由2021年的84名增長至629名。創新社區干部招錄方式,首次面向社會公開考錄11名社區干部,吸引565人報考,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7名。 

自治隊伍建制化。及時發出《抗疫倡議書》《我是“廣安熱心人”倡議書》,招募1.2萬名小區志愿者、動員110個兩新組織共同參與抗疫。針對群眾參與抗疫意愿強、人數多、類別雜、管理難等特點,充分發揮黨員骨干和居民組長、志愿者的紐帶作用,深入動員個體商戶、居民、教師等各界人士,分門別類組建277支志愿服務隊伍,加快構建“家門口”自治隊伍。引導推動“機關先鋒”“廣安好司機”“安嬢嬢”等志愿服務隊伍在民政部門或街道社區注冊登記,成建制進行日常管理,確保志愿隊伍“建得起來、拉得出來、用得起來”。

緊扣突出問題補齊薄弱短板

廣安區堅持問題導向,把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聚焦基層治理矛盾隱患,統籌各方資源,梳理突出問題,實行銷號管理,著力解決基層治理中的堵點痛點難點。

深化“紅色物業”行動補服務短板。在5個街道全部設立物管辦,在城市社區全部成立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發揮物業行業綜合黨委統籌作用和小區支部引領作用,加強業委會人選把關,建立聯審和考察機制,全力推動282個符合條件的小區規范成立業委會,引導在職黨員積極參選業委會,業委會黨員比例達32.9%。推動符合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建立黨組織,新成立物業黨組織11個;注重從物業企業從業人員中發展黨員,鼓勵7名物業服務項目經理入黨,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開展“紅色聯姻·美好家園”行動,培育物業企業黨建示范點3個。

創新“五社聯動”行動補資源短板。建立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社區志愿者為輔助、社會慈善資源為補充的“五社聯動”新型社區治理體系。推動32個城市社區全部完成親民化改造,建立“1+8+42”社會工作服務網絡,建成12個新型社區業態,新培育引進社會組織5個、社區社會組織22個。建成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正康醫院、白大姐調解工作室、賨州姐妹家政服務等30余家社會組織積極融入,開設健康義診、愛心課堂、老齡食堂等58個服務項目。統籌各類項目資金210余萬元,開展“護心行動·守望相助”網絡心理援助等項目15個,成立首個社區慈善基金“白小慈”,首次募捐高達20萬元,截至目前,已成立10個社區慈善基金,實現服務資源多路鏈接、服務力量多方協調、服務品質專業精細。

探索“智慧治理”行動補能力短板。以區、街道、社區三級綜治中心為平臺載體,以“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為科技支撐,以網格化精細管理為服務手段,積極開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城市試點工作。大力推廣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根據小區治安特點、住宅規模、人防物防技防現狀,投入資金1500余萬元,建成智慧安防小區217個。針對基層干部“人海戰術”、任務重疊反復等問題,在散居樓棟、商圈市場等治理難度較大的區域,增加城市“天眼”、身份識別、智能測溫等智能設備1300余套,切實減輕基層干部負擔。探索建立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跨系統的協同共治平臺,著手建設區級網格智慧化管理系統,破除數據孤島和技術障礙,將人、財、物等各類要素最大程度整合管理,加快推動城市智慧治理水平提升。(記者郭文治 李靜雯 圖片由廣安區委組織部提供)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