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能力的通知
云政辦發〔2022〕69號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全省政務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省平臺)與其他省市政務服務平臺、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國務院有關部門政務服務平臺(業務辦理系統)共同構成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自2019年12月1日上線以來,為省、州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實施機構開展政務服務提供有力支撐,對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省平臺系統整合不夠、業務流程不優、數據共享不足、基層應用不廣、用戶體驗不佳等問題仍然存在。為進一步提升全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能力,向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聚焦系統融通,提升“一網覆蓋”能力
深入推進省平臺各系統聯動協調運轉,加強與部門業務辦理系統融合貫通,推動實現“只進一張網,能辦所有事”。
(一)強化統一身份認證,健全全省統一用戶體系。依托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身份認證體系,升級省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完善自然人、法人和各級機構、組織以及工作人員的統一用戶體系,全面推廣人臉識別認證和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社會保障卡等注冊登錄模式,進一步拓展認證渠道,簡化優化身份認證方式,提升認證流程、算法的安全性以及瀏覽器兼容能力,解決注冊繁瑣、程序復雜等問題,實現省平臺用戶“一個賬號、一次登錄、一次認證、全網通用”。各地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互聯網端注冊渠道,以統一技術標準全部接入省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系統進行注冊認證,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重復注冊、重復驗證等問題。按照“一企一檔”、“一人一檔”要求,依法依規歸集用戶基本信息、辦件歷史、訪問行為等關聯數據,建設省平臺法人和自然人數據檔案庫,分析用戶潛在需求,實現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身份證號碼為索引智能推送關聯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精準服務。
(二)整合申辦服務渠道,確保政務服務統一受理。逐步關閉各級政府部門自行設置的政務服務線上線下申辦和受理端口,按照統一技術標準規范,整合遷移到省平臺統一申辦受理系統,實現全省政務服務“統一申辦、一口受理”。在云南政務服務網、“一部手機辦事通”、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站)綜合窗口、政務服務自助終端等服務渠道,部署應用省平臺統一申辦受理系統,充分考慮政務服務業務受理需求,完善業務申辦“雙免”(免填表格、免交材料)、辦件統一賦碼和業務統一受理等功能,實現政務服務申辦、接件、受理一體化。推進云南政務服務網與省政府門戶網站融合,進一步完善網上辦事引導功能,實現“一看就能懂、一點就能辦”。
(三)推動系統互聯互通,實現業務辦理一網流轉。優化省平臺各子系統業務協同、數據流轉、信息同步、效能監督等功能,加快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從取號、叫號、申報、辦理、取件、評價等全流程順暢運轉。升級省平臺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支撐行政許可事項規范填報和管理,實現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行政許可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完善省平臺統一業務辦理系統流程配置功能,按需定制辦理流程、環節,支撐無業務辦理系統的政務服務實施機構全程網上辦理政務服務業務。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及國家秘密等情形外,按照“應接盡接”原則,推動各地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按照統一技術標準深度接入省平臺,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申請、受理、審查、特別程序、決定、制證、出證、評價等一體化流轉,全面提升網上可辦率、全程網辦率和“一網通辦”實際辦件量。推廣應用全省統建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加強全過程效能監督,提升主動評價率和評價覆蓋率,確保評價數據客觀、真實。推動省平臺與國家垂直管理部門業務辦理系統深度對接和信息共享,打通受理、辦理等環節,有效解決基層重復錄入問題。
(四)夯實終端服務支撐,提升統一制證出件能力。提升省平臺電子文書生成能力,集成省平臺統一電子證照系統、統一電子印章系統、統一物流寄遞系統等終端服務功能,推動實現綜合窗口制證出證、印章加蓋及結果寄遞一體化。優化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站)窗口物流寄遞、自助打印服務,實現辦理結果“一窗出件”;依托省平臺用戶專屬空間,實現電子審批結果主動推送和“一端出件”。推動省平臺整合集成并深度融合公安、稅務、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市場監管等部門自助服務終端功能,支撐更多事項全程自助辦理和24小時“不打烊”服務,并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園區、商場、樓宇和銀行、郵政、通信網點等場所延伸,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辦、家門口辦”。
二、聚焦流程再造,提升“業務協同”能力
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業務流程再造,全面實現政務服務業務辦理定制化、集成化、協同化。
(一)精簡申辦材料,全面推行“一表申請”。依托省平臺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按照“能簡則簡”原則,最大限度精簡申辦材料,提煉材料信息項,優化形成“一個事項、一張表單”、“一個主題、一張表單”,推動電子材料應用,切實解決重復填報信息、重復提交材料問題,實現“一次申辦、信息復用”。推行自然人身份證件(含護照、港澳臺胞證)號碼、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投資項目代碼申請辦事制度,依托省平臺政務服務數據資源中心,推進可共享表單信息項系統自動預填,支撐申請人少填字段信息,讓“一表申請”更加智能、便捷。
(二)推動集成辦理,完善主題套餐服務。圍繞企業從設立到注銷、個人從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聚焦多部門聯辦主題事項,構建“一件事”主題和服務場景,按照“一次告知、一號申請、一表提交、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網辦理、統一出件”的要求,推動關聯性強、辦事需求量大、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強的多個跨部門、跨層級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提供主題式、套餐式服務。推出優化不動產登記、車輛檢測、出生一件事等便民舉措。探索推進“一業一證”改革,推進行業綜合許可從新辦向變更、延期、注銷等環節延伸拓展。
(三)優化業務模式,提供高效辦事服務。圍繞社保、醫保、婚育登記、戶籍管理、不動產登記、企業開辦、投資項目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領域,率先推行告知承諾制或容缺受理服務,最大限度便民利企。推廣“免證辦”服務,拓展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應用和跨地區、跨部門互通互認,通過直接取消證照材料或數據共享、在線核驗等方式,推行實現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實體證照;加快推進身份證電子化,在保障好群眾信息安全和隱私的前提下,通過掃碼辦理需要用身份證的服務事項。聚焦“高頻、民生、適合手機辦”的要求,持續優化“一部手機辦事通”上線事項,推動接入醫療就診、疫情防控、入學、公共交通、水電氣和電信繳費等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民服務應用,升級搜索查詢、“掃碼亮證”、智能客服、適老化改造等服務功能,提升用戶體驗。推廣“線上預約、線下辦理”、“線上預審、線下收件”、“線下辦理、線上出件”等業務模式,深度融合線上線下辦理,實現多層級政務服務事項“一口受理、聯動辦理、統一出件”。
(四)加強精準聯動,推動審批監管協同。推進全省“互聯網+監管”系統與省平臺、部門業務辦理、監管執法和信用信息等系統互聯互通,依托省平臺政務服務數據資源中心,實現審批辦理結果、監管信息和信用信息實時共享、雙向互用,支撐監管數據用于告知承諾、容缺受理、智能審批等審批業務和審批數據用于部門監管、聯合監管、綜合行政執法、信用監管等業務場景。
三、聚焦數據賦能,提升“共享復用”能力
圍繞標準、系統、數據、應用等方面,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數據共享復用,有效發揮數據賦能政務服務便民利企作用。
(一)統一標準規范,保障數據高效流通。編制省平臺數據標準和系統對接技術規范,規范身份認證、事項同源、統一賦碼、業務協同、辦件回傳、服務評價等對接工作;編制省平臺移動端整合、建設技術標準,整合對接全省移動端政務服務應用;編制自助終端設備接口標準,推動各級自助終端設備規范接入省平臺;編制法人、自然人檔案庫數據標準,支撐政務服務數據標準化,推動“一企一檔”、“一人一檔”和用戶“畫像”應用規范化。積極推進制定出臺法人、自然人檔案庫等相關標準規范。
(二)升級資源中心,強化共享服務支撐。完善省平臺政務服務數據資源中心數據資源編目、注冊、掛接、訂閱、發布等功能,新增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數據共享服務接口代理和各地各部門數據供需對接功能,強化政務服務數據分發、服務等能力建設,支撐政務服務數據橫向共享、縱向“回家”。依托省平臺政務服務數據資源中心,打通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數據雙向流通通道,采取前置機交換或服務接口交互方式,推動國家垂直管理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和省統建業務辦理系統業務數據屬地返還。
(三)推進數據治理,優化數據供給質量。依據部門權責清單和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梳理編制本部門可共享政務服務數據資源目錄,注冊發布相關數據資源至省平臺政務服務數據資源中心,形成統一政務服務數據庫。推進辦件、證照、好差評、監管等政務服務數據“應匯盡匯”,采取服務接口方式的要實時推送,采取庫表交換方式的要當日匯聚。加強數據質量檢測和管理,及時校核、動態更新、異議處置、反饋糾錯,確保數據“一數一源、一源多用”,提升準確性、完整性、時效性和可用性。
(四)加強供需對接,深化拓展場景應用。強化省平臺政務服務數據資源中心支撐各地各部門數據共享供需對接和數據賦能,確保政務服務數據在省平臺和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共享復用,滿足政務服務業務應用數據需求,提高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政務服務精準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各地各部門充分利用政務服務數據,探索無人干預智能審批,實現零材料申辦、零人工審核、零延時辦結和“秒批秒辦”,打造一批成效顯著的共享應用典型案例。
四、聚焦服務優化,提升“管運協同”能力
建立健全“省級統籌、部門協同、整體聯動”的政務服務工作機制,進一步增強省平臺規范、高效、安全運行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全省政務服務效能。
(一)強化責任落實。省政府辦公廳負責全省政務服務工作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監督檢查,組織推進省平臺建設運行管理和推廣應用。各級政務服務管理部門和實施機構按照“一網通辦”要求,明確專人負責省平臺系統管理、效能監督和業務辦理等工作,常態化、規范化開展各類政務服務。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站)要依托省平臺全面實現“前臺綜合接件、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二)規范服務管理。各級政務服務實施機構要通過省平臺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對政務服務事項采取新增、發布、調整、暫停、取消等動態維護管理,及時修復異常狀態,做到要素完整、信息準確、可查可辦,確保“一網通辦”各系統數據同源、動態更新、聯動管理;嚴格按照省平臺公布的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推行線上線下一致辦理,提供優質辦事服務。對適用“收件即受理”方式的政務服務事項,有關部門授權窗口工作人員通過省平臺統一申辦受理系統接收申請材料并當即出具受理憑證。對提供網上預審服務的政務服務事項,1個工作日內出具網上預審意見,并告知后續辦理流程;對全程網辦的政務服務事項,2個工作日內完成網上審查申請信息并在線出具受理意見;對需專業判斷的復雜政務服務事項,收件后3個工作日內出具受理意見。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及時作出補齊補正、不予受理等決定并告知申請人。已受理的政務服務辦件,嚴格按照承諾時限辦結。對現場勘驗、技術審查、聽證論證等特別程序實施清單化管理,建立限時辦結機制并向社會公布。依托“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加強熱線知識庫建設和應用,按照有關規定限時辦結。全面落實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15個工作日內完成經查實“差評”事項的整改并反饋。
(三)強化運行保障。省政府辦公廳會同公安、網信、國家安全等部門,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切實做好省平臺運維和網絡數據安全保障工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一致性的安全防護體系,不斷提升省平臺安全態勢感知和風險防控能力。加強政務服務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確保省平臺網絡和數據安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接入省平臺有關業務辦理系統的安全保障、運維管理應急預案,做好應急資源儲備,安排專人值班值守,定期開展應急處置演練,不斷提升應急演練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應急處置能力。
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一網通辦”能力提升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細化任務清單,明確職責分工,切實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加強資金保障,將有關費用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省政府辦公廳將把“一網通辦”有關工作納入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年度綜合考評,及時通報有關工作情況。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8月12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