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政務到數字政府
堅持人民至上,聚焦重點任務,數字政府建設已經全面拉開大幕。
5月24日,貴州省普定縣定南街道鑫旺社區工作人員在使用大數據智慧管理平臺更新社區內居民基礎信息(陶亮/攝)
2022年7月6日,北京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上線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專欄,集中發布“每月一題”高頻問題的簡明問答。
所謂“每月一題”,即根據上一年度“12345”民生大數據,選取若干訴求量大、涉及面廣、群眾反映突出的高頻共性難點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表示,這是北京市“接訴即辦”改革向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的深化,也是北京市探索數字政府建設的創新實踐。
2021年初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用一個章節的篇幅明確了“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的要求;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就主動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趨勢,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作出部署。
當下,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有序推進,已成為各級政府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正在不斷助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從0.6811到0.7948,這是從2018年到2020年,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提升的足跡。
2020年7月,《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中文版)》發布。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排名提升至全球第45位,達到“非常高”的水平,特別是作為衡量國家電子政務發展水平核心指標的在線服務指數排名大幅提升至全球第9位,進入全球前十行列。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每兩年對全球190多個國家的電子政務發展進程進行調查,這也是全球電子政務領域最權威的調查評估。據此,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孟天廣認為:“我國的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已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住建部干部學院學術委員徐振強曾作為中方專家代表出席金磚國家智慧城市峰會,在他看來,數字政府是電子政務的升級,是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數字政府是數字時代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集成,即政府治理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孟天廣認為,數字政府的范疇寬于傳統上的電子政務或者政府信息化,既包括政府組織體系和制度規則的變化,也包括電子政務、政府信息化、智慧城市等治理技術體系更新。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撰文稱:“數字政府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協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建設數字政府、創新政府管理、改善服務效能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
7月23日,參觀者在福州舉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上(林善傳/攝)
萌芽到全面推進
“以前辦理電梯使用登記證要等8個工作日才拿到,現在幾分鐘就辦成了。”2021年3月23日,珠江富士電梯(中國)有限公司辦事員盧先生走進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行政服務中心,在智能柜臺前按照機器提示把一份份資料放進機器掃描,再在觸屏上填寫相關信息。一會兒,一張電梯使用登記證書便新鮮出爐了。
這是廣東省首份智能辦理的《特種設備(電梯)使用登記證書》,意味著該省智能審批改革再進一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章節提出,要“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員翟云認為,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可劃分為萌芽、起步、發展和全面推進四個階段。
20世紀80年代,萌芽期開啟。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的重大舉措“三金工程”以及“政府上網工程”的陸續提出,數字政府進入起步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數字政府建設走上發展快車道,“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接訴即辦”“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等改革創新探索在各地不斷涌現,政府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的政府運行新形態初步顯現。
當前,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正整體大踏步向全面發展階段快速推進。
翟云表示,從國家層面看,“數字政府”是在2019年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在此之前,各地方已進行了大量先行先試。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當年12月,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方案》。
“黨的十九大以來,數字政府建設明顯升溫。”翟云表示,“自廣東省率先部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之后,數字政府建設如雨后春筍全面鋪開。”
在河南省濟源市承留鎮花石村,村民們在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政務服務自助終端一體機上就能辦理包括社保、民政和養老多個領域的事項;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雙鹿村,鄉親們建起了村務微信群,惠農政策、疫情防控和務工信息都能在群里搞明白;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孫家村的村民打開手機,就可以通過“數字臨洮2.0”——線上社會化公共服務平臺購買所需農資;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松口村基于釘釘搭建了“美好賬本”功能,通過積分增減、數據上云和兌換激勵等方式建立了村民“賬本”,村民自治的積極性通過一部部手機調動了起來……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在廣大鄉村也逐步開花結果。
4月2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政務服務中心的“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超市”,一位市民在自助辦理住房公積金業務 (李志鵬/攝)
再出發、再轉型、再升級
2022年8月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浙江、廣東、北京、上海、貴州、四川、山東、湖北、江蘇、福建等10個省市位列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全國前10名。
在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發展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影強看來,各地數字政府建設各有特色,但在智能數字底座、智能中樞和“一網通辦”三個方面具有共性。
在智能數字底座方面,各地紛紛將“云、網、視”等新型基礎設施作為數字底座,實現城市運行“可見、互聯和會算”,為城市智慧應用提供智能基礎設施。
在智能中樞方面,各地規劃建設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和能力中臺,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中樞體系。
在“一網通辦”方面,各地通過數據融合和流程優化,將涉及市民和企業的各類服務事項由線下辦變為線上辦,辦事從過去“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推進,從“省內辦”向“跨省辦”,從過去的“定點辦”到“就近辦”。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務數據共享,進一步壓減各類證明事項,擴大‘跨省通辦’范圍,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便利企業跨區域經營,加快解決群眾關切事項的異地辦理問題。”
徐振強認為,這意味著國家在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和數字社會等方面將加大聯合推進力度,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實在的獲得感。
值得重視的是,此番出臺的《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對數字政府建設明確了七個方面重要任務,確定了兩個階段主要目標。
重要任務包括:強化經濟運行大數據監測分析,提升經濟調節能力;大力推行智慧監管,提升市場監管能力;積極推動數字化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社會管理能力;持續優化利企便民數字化服務,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強化動態感知和立體防控,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加快推進數字機關建設,提升政務運行效能;推進公開平臺智能集約發展,提升政務公開水平。
主要目標提出:
到2025年,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更加完善、統籌協調機制更加健全,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規則、數據資源、平臺支撐等數字政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政府履職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取得重要進展,數字政府建設在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到2035年,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數字政府體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備,整體協同、敏捷高效、智能精準、開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數字政府基本建成,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業界普遍認為,《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是在繼承我國電子政務40多年發展成果基礎上的再出發、再轉型、再升級,對未來數字政府的發展影響深遠。
堅持人民至上,聚焦重點任務,數字政府建設已經全面拉開大幕。(特約撰稿鄂璠融雪 編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