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小微企業數字安全報告》發布
數字安全成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
數字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大趨勢,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競爭和生存能力。中小微企業也正在經歷一場數字化轉型大潮。在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安全峰會上發布的《2022中小微企業數字安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前,數字安全正成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挑戰。
中小企業好,中國的經濟才會好。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最大、最具活力,“專精特新”等中小微企業正在成長為我國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的關鍵引擎。中小微企業是國家經濟的“毛細血管”,是解決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微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就業,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的90%以上。
我國積極促進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國家出臺相關規劃、政策和方案,帶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發展。《“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明確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促進工程,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提升中小企業自身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小企業更快、更好、更多地擁抱數字經濟。工信部印發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提出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推動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面向中小微企業,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
中小微企業和大企業的融通創新,是中國產業鏈競爭力的重要來源,然而目前中小微企業卻成為數字供應鏈中最薄弱的環節。據360數據統計顯示,超過九成(92.3%)的中小微企業長期被黑客攻擊而不能獨立應對數字安全威脅;超八成(81.6%)的勒索攻擊針對的是10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業,惡意軟件、網絡釣魚,利用系統漏洞等原來針對大型企業的網絡攻擊手段開始對準中小微企業。
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不容小覷。數據統計顯示,近九成(86.6%)的中小微企業在網絡安全方面每年的投資預算在10萬元以下。中小微企業因為缺安全人才、缺安全資金、缺安全技術等問題,在數字供應鏈安全威脅的形勢下,可能面臨掉隊的危險。
報告顯示,預算不足是阻礙中小微企業數字安全建設的最大障礙,而數字安全意識薄弱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應急響應服務則是中小微企業最迫切的需求。中小微企業的安全訴求其實是數字時代的最典型特征。要解決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五沒”問題,即沒錢、沒人、沒技術、沒效果、沒安全保障的困境,就需要新思路,需要新安全,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當前,大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隨著國家戰略進入了快車道,在充足的資金、技術、人才支持下,各類企業級軟件和云服務讓企業的生產力大幅提升,實現了降本增效和高質量發展。但是,傳統安全方案的“大、重、全”等特點無法滿足中小微企業“小、精、靈”的數字化需求。中小微企業需要更靈活、更實用、更及時、更簡單、更輕便的數字安全解決方案。比如,可一鍵部署、極速響應、實時培訓等按需訂閱的數字安全服務。
對此,360集團副總裁、首席安全官杜躍進表示:“中小微企業在數字化業務場景、預算、安全能力、應急響應等方面都有特定的安全需求,過去適用于大企業的安全服務和產品不能照搬。面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嚴峻數字安全新威脅,需要新思考、新方案。”
如何幫助中小微企業構建新型數字安全機制,成為中小微企業在數字時代穩定發展的關鍵。中小微企業如何進行數字安全建設,報告建議,一是需要探索新型安全治理機制,以提升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安全能力為目標,塑造中小微企業數字安全建設所需的數字安全支撐環境和生態。二是推動建立分級分類的數字安全能力體系。三是引導社會力量加強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安全服務。四是建設面向中小微企業的區域數字安全基礎設施。五是構建面向中小微企業員工安全意識和素養提升的公共培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