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打造數字政務樣本:“e三明”變成了“易三明”
當前,數字政府建設是實現政務數字化轉型、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創新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抓手,更是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關鍵。
近日,“e 三明”APP 迎來 3 周歲生日。作為三明市委市政府推進“數字三明”建設、切實提升政務服務能力的重要載體,e三明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數字答卷。
根據三明相關部門統計顯示,三年的時間,e三明版本從 1.0 到 7.0,注冊用戶達156.6 萬,約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 63%,實名認證用戶 139 萬,資訊總量達 6.9 萬條,發布視頻內容 1萬條,接入城市服務數 322 項,總訪問量達到1.85 億次....這些都展現了e 三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變化。
由弱到強,小城辦大事
2019 年以前,三明是省內信息化基礎相對薄弱的城市,信息化集約建設資金投入少,部門自建的應用系統少,數據共享交換意識弱,云計算資源冗余不多,政務數據匯聚平臺功能不全。
2019 年,三明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和關于網信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主動順應“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趨勢,積極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決定啟動 e 三明建設工作,以“市民好用愛用”標準構建的網上公共服務平臺。克服了時間短、基礎弱、資金少等困境,e三明辦帶領技術人員以“先易再難、先基礎再擴展、先簡易查詢到 高頻辦事”的建設模式,在 3 個月內建成了“e三明”平 臺,為三明市民打造了一批又一批高頻的熱門服務。
2020 年 9 月,e三明助力疫情防控,被國家發改委評為“2020 數字化抗疫優秀案例”。2021 年 10 月,e 三明入選了中國信息協會政府信息化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三明市委市政府全面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向公眾提供 覆蓋醫療、教育、社保、出行等城市服務,把 e 三明打造 成“全方位、全天候、全參與”網上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全市 322 個部門(含縣級)29297 項審批服務事項入駐 e 三明網上辦事板塊,其中 26892 項實現了全程網辦,把政務大廳裝進群眾企業的口袋。
邱義勇是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一名醫生,通過 e 三明申請預約辦理執業 醫師首次注冊事項,市衛健委窗口工作人員收到信息后,及時審核相關資料,并立即辦結。邱義勇先生表示“隨時 隨地使用手機登錄 e 三明申請,非常高效,真正方便了我們辦事的群眾,值得點贊”。
“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隨著系統的不斷完善 和深入開發,e 三明平臺‘一網通辦、一端全辦’理念正逐步被實現,真正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作為 e 三明的操刀人,三明市委副秘書長、e 三明辦主任熊旭明 如是說“只要是群眾企業需要,我們就竭盡所能、責無旁貸。”
“訴求馬上辦,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
“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走進 e 三明建設運營中心,21 個水晶大字在墻上閃閃發光。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12345,有事 e 三明” “兵貴神速,不如 e 三明的加速度”這些口頭禪說明 e 三 明深入人心,也說明 e 三明深得民心。從開通至今,e 三 明就全面參與社會治理工作,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為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e 三明廣開言路, 一馬當先。
“現在小區功能更為齊全,大伙兒都說生活環境質量 比原來好多啦!”有群眾在 e 三明反映三元區永興小區內部設施老舊,整體環境較差。三元區富興堡街道辦調查核實后上報,列入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現在該小區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增加了路燈、休閑桌椅等,景觀環境有所提升,完全改變小區臟亂差現象,獲得群眾的好評。
“讓群眾反映問題像發朋友圈一樣方便”
e 三明新增以“隨手拍”為主要功能的手機端訴求渠道,社會治理 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只需通過 e 三明平臺便可得到解決。在全省首創了虛擬號碼回訪功能,消除市民對隱私泄露的顧慮,并通過配套完善的考核機制,讓市民的訴求能夠在更短時限內得到辦結。
“隨手拍”上線以來,求助、咨詢、意見建議類壓縮至 2 個日歷日辦理,投訴類訴求件壓縮至 5 個日歷日辦理,對于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噪音、環境污染等緊急事項,工作人員會馬上轉辦并電話告知承辦單位 辦理,實現即時現場處理。
e 三明上線三年,每月收集匯總分析群眾關心的熱點 難點問題,研判民情輿情,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加快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貢獻力量....與之伴隨而來的是群眾通過信訪渠道表達訴求逐年減少,群眾安全感率逐年提升,三明市獲評“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稱號,榮膺平安中國建設最高獎“長安杯”......
e 三明更是易三明,讓三明市民生活更加便利。
“傳遞有溫度的信息”
三明市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 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疫情 防控時期,e 三明儼然成為群眾最權威的了解信息平臺。
第一時間發布疫情動態、及時快速回應市民關切、權威細 致解讀重大政策,搭建新冠肺炎防控信息服務平臺,開設 最新進展、防護須知、疫情動態等 6 個專欄,主動引導、發布、對接疫情防控需求,《三明市、縣(市、區)應對 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公開電話》《三明地區可開展新 冠病毒核酸檢測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機構聯系方式》等公開 信息閱讀量達 60 余萬。
“不關疫情防控,只要是群眾關心的民生熱點,e 三 明就會及時傳遞”e 三明綜合協調組王斌說“e 三明一切工 作都是以人民為中心”。
為了確保 e 三明客戶端政務資訊的信息來源,三明市 委將市直黨政部門在 e 三明客戶端的資訊采用情況納入 “五比五曬”考核,每季度公布考核排名并在全市范圍通報,有效調動了市直黨政部門上報信息的積極性。
“聚焦一線,講述有情懷的故事”
林深水美的三明,是一方紅色圣地、創新之城、文明 福地,流傳著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如何把這些三明人自己的故事,生動地傳播到更多三明人心底?
e 三明寬領域、多層次宣傳城市名片,加大對“革命 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林改醫改教改”“沙縣小吃” 等品牌宣傳力度,共發布 5000 篇相關資訊。開辟“鄉村振 興”“黨史學習教育”等專題專欄,新增時事、直播等資 訊欄目,上線《紅色三明故事匯》《三明文史》《三明讀 本》等一批檔案文史資料,努力講好三明故事,備受群眾喜愛。
“通過‘e 三明’專欄,我了解到‘一條鯉魚’‘一碗擂茶’‘一杯米酒’等故事,很受感動,也把這些故事 講給了孫子們聽。”家住三元區徐碧街道六路社區的趙大 媽今年 60 歲,看“e 三明”已成為她的生活日常。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e 三明開通援外抗疫 醫護特輯,致敬援外抗疫醫護人員,讓全市人民聆聽大愛 三明、同心戰疫的 18 位援外抗疫醫護人員代表的心聲;《用 大愛溫暖城市“美容師”》講述三明市落實 11 項改善提升 環衛工人待遇的舉措;《讓農民工扎根三明安心逐夢》彰 顯三明市全力改善提升農民工待遇的初心......這些關于 民生的一線報道,成為“鎮版”“刷屏”之作,e 三明以 方寸之地,講述著一個個有情懷的故事。
“發出有態度的聲音”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三明市把答疑解困作為一項檢驗為民情感和執政價值的工作,越來越多的黨政 機關和領導干部通過 e 三明平臺時刻關注群眾呼聲,“聊聊天”“發發聲”。同時,新增“e 督查”,開啟“互聯 網+督查”新模式,推動全民參與監督,
“沙縣機場今年是否有開通新航線的打算?”市民在 e 三明平臺咨詢,不到 24 小時,三明市機場辦就進行了回復,告訴熱心市民計劃、機場官方發布渠道等消息,市民評價好評。
群眾留言,干部留心。現在市民有任何困惑,首先想到的是 e 三明。招生政策、房產證辦理、疫情防控政策等咨詢件,各級職能部門都逐一回復,高回復率、高辦結率 背后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切實解決。僅 6 月份,12345 平臺共受理群眾訴求 31348 件,日均達 1045 件。其中 e 三 明隨手拍 7066 件,占比 22.54%;訴求受理率 100%,及時查 閱率 99.97%,按時辦結率 99.98%,反饋回復率 100%,群 眾滿意率 99.83%。8.0、9.0.10.0....建設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場景、持續 接入城市服務、調動垂管單位加入 e 三明積極性.....e 三 明將秉持“服務群眾無止境”的思想,堅持以改革創新精 神,用信息化手段推動政務服務改革,持續走好網上服務 群眾路線,不斷推出更多、更好、更便利的服務和功能, 在人民群眾心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口碑,成為“滿意在三 明”最新最靚的名片。(澎湃新聞記者 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