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高質量科技創新 搶占數字技術前沿高地——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新技術分論壇觀察
“6G將帶來空、天、地全球網絡無縫覆蓋”“龍芯中科已系統掌握指令系統、CPU(通用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操作系統的關鍵技術”……7月23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新技術分論壇在福州舉行,與會的院士專家和企業代表們帶來了6G、AI(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網絡空間安全等新興前沿技術最新消息。
科技部高新司司長陳家昌在會上透露,“十四五”期間,面向數字中國建設需求,科技部加強頂層設計、跨領域協同布局,加快推進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啟動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計算與新興軟件”“微納電子技術”“區塊鏈”等重點專項,形成從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突破到示范應用的一體化全鏈條布局。目前,國內自主創新技術生態不斷完善,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CPU產品,建設了一批自主底層軟硬件平臺,涌現出一批有創新活力的互聯網平臺企業。
“通過自主研發構建自主技術體系,是我國信息產業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胡偉武深有體會地說。基于龍架構,龍芯中科推出了龍芯3A5000系列產品,這標志著國產CPU有望在保障先進性能下實現獨立自主,并具備了全面開展軟件生態和產業鏈建設的能力。
當前,世界各國均已啟動布局6G研究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為人們展示了一幅6G未來應用圖景:6G將助推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交叉融合,實現通、感、算一體化;滿足安全可靠的“人機物”無限鏈接需求,為6G可穿戴設備、6G多功能機器人等“風口”產業賦能。
“AI正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中國數字經濟需要安全的智能底座。”華為昇騰計算業務總裁張迪煊介紹,華為打造了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為人工智能持續繁榮發展構筑牢固基礎。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計算中心將成為數字世界中城市的標配,算力也將像水和電一樣成為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網絡空間安全形勢也日益嚴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馮登國認為,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發展,是數字化健康有序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當前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發展呈現出零化、彈性化、匿名化、量子化以及智能化5大新特征,零信任、零知識、零中心等零安全技術成為新標志。
“適應新的數字化發展形勢,我們需要運用‘底線思維’,建立彈性化的應對手段,不斷優化安全先進綠色計算和互聯網產業鏈,完成技術儲備、產能儲備、產品儲備,構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安全生態圈。”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建平在發言中強調,這需要落在人才隊伍建設上,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上。
“搶占數字技術前沿高地必須依靠高質量科技創新。”陳家昌表示,下一步,科技部還將在以6G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網絡,以新材料、新架構牽引的未來半導體等顛覆性前沿技術領域持續發力,在智能駕駛汽車、無人系統等新技術應用領域搶占先機,為未來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科技支撐。
此次分論壇以“科技創新支撐數字中國建設”為主題,由科技部、國家網信辦、工信部聯合主辦,福建省科技廳、中關村實驗室等承辦。(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高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