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落實《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案》的一項具體舉措,日本政府將從今秋起推進政府云服務本土化,支持國內運營商加強科研開發,獨立提升數據集成和加密技術水平,防范信息泄露及病毒網絡攻擊,確保政務數據安全共享。
日本政府于2021年9月份成立數字廳,同年10月份開始導入政府云服務,初衷是實現全國政務基礎設施聯通,便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間開展數據遷移,降低服務器的使用和運營成本,并計劃于2025年以前構建所有中央機關和地方自治團體能共享行政數據的云服務,2026年3月份前實現全國各市町村的基礎設施與云服務互聯互通。
據統計,目前日本云服務市場被美國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微軟和谷歌壟斷,其份額占日國內市場的七成多,日本政府此前使用的正是由亞馬遜公司和谷歌公司提供的公有云服務。此次,日本政府希望與NTT數據、富士通、NEC等國內運營商巨頭合作,構建本土私有云服務,并擬利用5000億日元規模的“經濟安全保障基金”進行科研攻關,相關技術水準和數據集成的標準規范制定將在2023年內完成。
日本政府推進云服務本土化是落實《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案》的具體舉措。
一方面,日本政府將云服務視為“特定重要物資”,認為目前美國運營商提供的公有云服務的安全性存在隱憂。公有云服務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優勢,然而普遍認為其只適用于存儲處理密級較低的信息。且日本政府認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相關企業存在將部分業務外包至境外第三方公司,或在數據處理關鍵環節使用外籍雇員等情況,可能導致敏感信息流至海外,造成泄密。使用海外企業云服務,還面臨著運營維護不到位的風險。在服務器遭受網絡攻擊等突發狀況時,可能由于相關企業處置不當或應對遲緩等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相較而言,本土私有云服務雖然初期費用和管理成本較高,但其服務器和運營全流程均在國內,可控性強、信息泄露風險低、故障處理便捷迅速,因而可用于存儲包括防衛裝備和外交交涉材料等在內的高密級敏感數據資料。推進本土私有云發展,可與公有云互補形成“混合云”模式,發揮各自優勢,兼顧使用便捷度和數據安全性。
另一方面,落實官民協作機制,扶植本土產業發展也是民眾的呼聲和政府實施經濟安保戰略的需要。此前,國內民眾對于政府選擇美國企業提供云服務表達了不滿,在數字廳明確與亞馬遜、谷歌公司簽約后,網絡上關于“為什么日本政府不用自己的云服務”“難道不想培養日本的本土產業嗎”的質疑聲層出不窮。日本政府此次除將本土通訊公司巨頭納入視野外,也希望鼓勵更多新興企業參與到項目中,以提升國內相關企業的競爭力,扶植國內云服務產業發展,為其經濟安保戰略服務。中曾根康弘世界和平研究所研究員大澤淳認為,“從經濟安全保障的角度看,能否依托可信賴的國內企業制造出云服務系統意義重大,此次研究開發是重要的試金石”。
然而,推進國內政府云服務開發也難一蹴而就。長期以來,日本本土運營商在云服務方面與國外企業相比起步較晚、能力差距較大,IT界一直由被稱為“FNH”的富士通、NEC、日立這三大硬件廠商主導。日本業界相關人士表示,數字廳此前招募云服務運營商時并非有意排除本土企業,但在公開招標過程中絕大多數本土運營商認為企業能力并未達到政府要求,最終參與招標的企業除亞馬遜、谷歌外僅有1家。日本櫻花互聯網社長田中邦裕認為,日本云服務供應商還不具備與海外供應商抗衡的實力,稱“日本的供應商還差得很遠,今后必須提高信賴度”。
同時,日國內也擔憂,在經濟安保法案的“武裝”下,日本政府在防范失泄密等各方面的管控舉措日趨收緊,對企業經營的干預力度逐漸加大,不斷引導企業為其經濟安保戰略服務。這可能會倒逼企業緊跟政府要求調整發展路線,無形中給企業增加壓力和負擔。日經濟界人士認為,避免過度緊張,盡快找到確保經濟安全和自由經濟活動之間的平衡,是日本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記者 陳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