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紙步入彩色時代
——訪E InK元太科技董事長李政昊
進入萬物互聯時代,顯示行業的地位愈加重要。如今,在新型顯示技術的“百花園”中,LCD、OLED、Mini LED、Micro LED等技術競相綻放,各吐芬芳。值得注意的是,電子紙技術憑借“類紙顯示”這一獨特標簽,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眾多顯示技術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022年,先是寶馬集團發布了首款完全包裹在電子紙中的變色概念車BMW iX Flow,憑借能像變色龍一樣由白變黑的車身,一夜爆紅。接著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志愿者佩戴的京東方數字胸牌亮相,其黑白紅三色顯示打破了以往電子屏非黑即白的單調,引得眾人關注。隨后,華為在其春季發布會上推出了自家的第一款電子紙平板MatePad Paper,成為全球首款獲得了類紙顯示認證的終端產品。可以發現,電子紙的應用場景變得越來越廣泛。
事實上,泛電子紙技術誕生已久,在經歷了50余年的漫長進化后,終于進入產業爆發的初期。在此背景下,如何理性認識電子紙與其他顯示技術的關系,未來何種應用場景最具潛力,備受關注的彩色化問題進展到哪一步……這一系列問題成為業界的關注熱點。近日,《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了E InK元太科技董事長、電子紙產業聯盟理事長李政昊,就上述電子紙產業的相關話題展開了交流。
競爭對手并非LCD等顯示技術
《中國電子報》:從顯示技術的角度出發,電子紙技術在當前存在的價值、未來發展空間如何?尤其如何看待電子紙和LCD等顯示技術之間的競爭關系?
李政昊:目前主流顯示器以LCD、OLED為主,還出現了Mini LED、Micro LED技術,未來哪種技術會成為主流還有待觀察。但從電子紙的角度來談,電子紙從來不是去跟LCD、OLED或Micro LED等顯示技術競爭,而是作為一種取代紙的技術去發展。
因此,在電子紙技術的投入上,主要是從視覺、觸覺等方面把電子紙做得更像真實的紙張,未來甚至可以做出柔性可折疊的電子紙。紙張在生產過程中會消耗大量電能以及天然資源,因此并不環保。而電子紙具有雙穩態、反射式的特點,對眼睛的傷害性小,且它與LCD或者OLED相比,無論是制造過程的耗能,還是產品本身耗電都要低很多。如今在電子產品智慧化、數字化的轉型過程中,電子紙憑借其省電和不傷眼的特點,更適合應用到物聯網場景中,與LCD等技術的應用范圍有所區別。
當然,電子紙領域也有不同的細分技術,比如電泳、電潤濕、膽固醇液晶等,而每個技術都有其本身的特點和優勢,具體的應用領域要靠各廠家自己去挖掘和探索。元太追求的目標是取代紙,所以比較看好電泳式的電子紙技術,希望電子紙將來能應用到任何物體的表面,將其打造成數字化、不發光的顯示產品。未來等全彩電子紙顯示技術成熟后,用途將更加廣泛。
電子紙與LCD、OLED的市場定位不同,因此不會處于直接競爭的狀態,而是去開辟一些之前在LCD或OLED領域沒辦法用到的新應用。在此背景下,各顯示技術之間的合作反而變得特別重要,有望實現互補。
消費性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發酵
《中國電子報》:除了電子閱讀器產品外,從技術應用的角度出發,您認為電子紙今后最具潛力的應用領域在哪兒?哪一類產品最容易接近消費者,并走向大眾?
李政昊:在消費電子層面,電子紙的重點不是要去取代傳統屏幕。在手機或筆記本電腦上,可以探索將電子紙運用到機殼部分,以求帶來更多變化與價值,而不是真正去跟顯示屏展開競爭。此外,還可以探索電子紙能否用在電腦鍵盤或電視機遙控器等方面。總之,電子紙在很多偏消費性的應用場景都有待進一步發酵。
事實上,我們一直認為戶外廣告牌市場中蘊藏著電子紙的較大商機,值得去開發。這是因為在戶外,電子紙的反射式和節能優勢更能得到凸顯。雖然也有觀點指出護眼省電的電子紙更適合應用在教育領域,但電子紙在教育市場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尚未能真正播放動畫,且彩色化才剛剛開始。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在教育領域的機會也會擴大。
《中國電子報》:近年來,電子紙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但還未爆發。您認為電子紙產業要想獲得爆發式增長,遇到的瓶頸是什么?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看,當前電子紙行業是否面臨一些需要打通和完善的環節?
李政昊:我認為電子紙已經進入到爆發期,所以元太正在努力擴大產能去滿足市場需求。與往年相比,我們今年的產能擴大了2倍,到明年甚至會擴大3~4倍。
電子紙市場想要做得更大,關鍵是電子紙本身的彩色表現要做得更好,此外成本競爭力也很重要。從電子紙的結構形式上看,電子紙只需用到一片TFT背板,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其成本會更具競爭力,甚至有機會與LCD展開競爭。以一個兩英寸的電子紙價簽為例,其成本已從原來的10美元降到了現在的不足2美元。隨著成本競爭力不斷增強,電子紙更加容易取代紙。
電子紙產業剛剛步入彩色時代
《中國電子報》:目前,電子紙的彩色化取得了哪些進展?遇到過哪些挑戰?您認為電子紙彩色化技術成熟之后,可以給整個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李政昊:元太一直致力于電子紙的彩色化,在超過15年的時間里,經歷過很多次失敗,也嘗試了不同種模式。
兩年前,元太推出了E Ink Kaleido彩色印刷電子紙技術,曾遇到了色彩飽和度不如紙張的瓶頸,但我們一直在這方面做出改進。此外,元太還推出了E Ink Gallery全彩電子紙系列,目前已發展到第三代,E Ink Gallery 3電子紙將在今年年底正式上市,其表現已經很接近現實中的彩色印刷品,這是電子紙領域10年來的一次重要突破,該技術將應用到電子書閱讀器及電子紙筆記本市場。今后的努力方向是進一步提高刷新率,以便能夠播放視頻。最后,公司還推出了應用于電子紙價簽的E Ink Spectra系列彩色技術,目前通過精準的驅動取色,實現了五色電子紙技術。以上這三個彩色電子紙品牌會用在不同領域。
電子紙彩色化才剛開始,這一產業才剛進入到彩色時代,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如今,數字化是一個勢不可當的趨勢,作為一種偏環保、碳中和的技術,電子紙的推廣應用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電子報》:Kindle將于明年在中國停止運營。您如何看待Kindle電子紙閱讀器在中國的發展與退出?目前電子紙閱讀器在元太的總體產能中占比情況如何?
李政昊:很多人買來Kindle閱讀器之后,把它當做了“泡面神器”。作為電子紙相關廠商,應該思考為什么消費者不常使用閱讀器,產品有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好,應該如何讓它變成生活當中的必備品。至于Kindle退出中國市場,不一定是件壞事,這反而給了本土企業更多機會進入這個市場。
對于元太而言,電子紙閱讀器在過去的5年里一直是最重要的產品。而從當前情況來看,雖然閱讀器依舊在元太的產能中占具一定比例,但已不是最大的一類應用,現在最大的應用已經是電子標簽和戶外廣告牌這兩個領域。
一起走出不同于蘋果的路
《中國電子報》:目前在電子紙領域,元太已經處在行業前排的位置。您認為元太應該如何在行業中發揮出自己的作用與價值?公司未來有何規劃?
李政昊:元太未來若要朝著一線品牌的方向去發展,首要就需要在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這幾方面做得更好。同時,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與生態鏈上的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把電子紙產業做得更廣,讓產品更加普及,以及通過不斷創新給世界帶來更好的改變。
元太有以下幾個發展方向。第一,我們一定要在電子紙的彩色化方面做得更好,速度更快;同時也不需要有三個彩色電子紙技術平臺,未來我們技術做得夠好,可能有一個就夠,所以還需要繼續在技術上耕耘。第二,在技術上要不斷地保持競爭力,我們認為“柔性”對電子紙非常重要,所以在柔性材料的研發上不斷加大投入,希望未來的電子紙能夠建立在柔性的非玻璃基板上。第三,要把產能做得更大、成本做得更低,給供應鏈合作伙伴們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第四,要“大家一起來”。像蘋果公司走的是一條垂直化的整體路線,所有東西都要“通吃”。不同于蘋果的商業模式,元太想要迎來更多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來開拓電子紙這個市場。(記者 楊鵬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