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媒報道 隨著時代發展,研究人員的科學實驗由獨立進行轉向多方合作。6月7日,英國牛津大學和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研究人員舉辦了“科學在一起”活動,展示了科研人員與公眾共同探索科學的新項目和新方法。
“科學在一起”以幫助英國牛津郡居民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戰并抓住發展機遇為目的,匯聚了許多研究人員。參觀者有機會在活動現場通過實際操作深入了解正在進行的項目,并提供反饋。
自2021年9月始,來自牛津大學和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的33名科學家,通過團體活動開發了8個研究項目。其中,“巴頓合作實驗室”是由13—16歲年輕人共同創造的一個以災難為主題的沉浸式體驗活動,它將社區中的當地人聚集在一起,想象災難式的場景并預判自己的臨場反應。在“黎明”項目中,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研究人員探索了穿戴技術如何幫助癡呆癥患者更久地獨立生活。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心理研究中心學者收集了治療性藝術課程對癡呆癥患者影響的數據。在“衷愛”項目中,牛津郡的殘障人士正在與科研人員合作探索不同場景下交流的阻礙與動因。“城市音樂基金會”項目開發了一種沉浸式的聲景,以考察自20世紀50年代起人類對五個流行音樂時代的生理反應,以期更多了解科學、技術和人類創造力之間的相互作用。
牛津郡社區犯罪預防組織“牛津鄰里守望”地區代表瑪吉·路易斯(Maggie Lewis)談到,學生時代枯燥的科學課程使自己對“科學”一詞產生了恐懼感,但參加“科學在一起”項目是一次美妙的經歷,“我結識了學識淵博、樂于分享的人,終于感到科學既有趣還有用”。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教授大衛·德·魯爾(David De Roure)稱,“科學在一起”是一次獨特且有意義的經歷,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它啟發參與者以新視角看待事物,開展新的討論并產生了一些絕妙的見解。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心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克萊爾·拉斯伯恩(Clare Rathbone)表示,“科學在一起”促使科研人員走出辦公室,放下學術期刊,走進現實世界,獲得了豐富的信息。(陳小陽/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