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跑出檢察監督信息化“加速度”
來源:法治日報 更新時間:2022-06-13

4名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刑事處罰人員,卻仍從事安全生產行業甚至擔任負責人,違反安全生產從業限制。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檢察院通過公益訴訟智能研判平臺發現該線索后,制發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給當地行政主管部門,后該4人被行政管理部門列入安全生產黑名單。

近年來,江蘇無錫檢察機關積極貫徹落實“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要求,早起步、深發展,圍繞線索發現、應用實戰、提升效能等多方面推進探索檢察監督信息化工作,多點發力聯動一體,跑出了無錫檢察工作信息化“加速度”。2021年,無錫市人民檢察院被江蘇省檢察院評為全省檢察機關網信工作先進集體。

搶占“數據先機”

打造檢察監督信息化網絡

“公益訴訟智能研判平臺目前已采集、對接了41家單位136萬余條數據,自動推送的公益訴訟線索占總辦案數92%。”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莫斯敏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不僅僅為檢察公益訴訟領域注入信息化元素。2017年,無錫市人民檢察院以公益訴訟試點為契機,以“種類無遺漏、數據全覆蓋”為目標,部署建設檢察監督大數據中心。

“數據是‘水’和‘源’,檢察監督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和關鍵就是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無錫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何洪輝說。

實時連線35條、專線74條,對接城市大數據中心專項數據10類,采集拷貝類數據228類,累積獲取數據3億余條……走進無錫檢察監督大數據中心,在記者眼前的屏幕上顯示的是實時對接全市多個平臺的數據采集情況。

“我們連續5年制定檢察監督信息化數據采集責任清單,細化數據采集種類,基本實現數據采集‘種類無遺漏、數據全覆蓋’目標。這些數據也成為我們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和關鍵。”何洪輝告訴記者。

依托《無錫市公共數據管理辦法》,無錫市檢察院制定了《無錫檢察監督大數據治理體系標準》,規范兩級院監督數據治理工作。

目前,無錫兩級檢察機關通過簽署共享協議、會議紀要、協作意見、聯動機制等形式,與全市多個政法單位、行政機關建立了數據共享、線索移送渠道等,初步形成了數據分布式存儲、集中化管理的數據治理新格局。

秉持“實戰為本”

探索檢察信息化建設新路徑

“實戰化是我們開展信息化建設最為注重的一點。”何洪輝表示,只有真正有助于檢察職能履行,檢察監督信息化建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2017年,錫山區檢察院運用“云計算”“AI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研發的公益訴訟智能研判平臺,5年來持續深化研判平臺研發,相繼構建污控平臺監督模型、食藥品監督模型等11個監督模型,助力28個行政機關健全了行政監管機制。

江陰市檢察院利用“智慧公益訴訟平臺”實時掃描長江環境資源保護問題時,發現江陰某船舶修造公司違法填灘線索。經調查,該公司在9年時間內,將渣土、鋼渣等非法填埋在租賃的江灘上,并違法建設碼頭貨場等建筑物,占用江灘面積150畝,影響長江水質和航道安全。后該院制發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書,與多部門攜手整治,恢復長江岸線原狀。該案最終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

惠山區檢察院將公益訴訟檢察監督信息化與未成年人保護相融合,打造“惠佑未來”信息化監督平臺,延伸未成年人檢察保護鏈條。今年4月底,該院借助“惠佑未來”監督平臺收到校園周邊銷售電子煙線索反饋,通過平臺數據比對分析,精準篩查電子煙銷售商戶信息,發現3家商戶離學校不足200米,并從調取監控錄像中發現學生購買電子煙情況。最終促使煙草管理部門就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違法經營行為作出全市首例行政處罰。

記者了解到,隨著公益訴訟相關信息化平臺運用實踐,無錫檢察機關直面檢察監督中案件涉及領域多元、知識面廣、專業性強等難點,將“區塊鏈+檢察(公益訴訟)”作為基點,深化打造檢察技術驅動業務發展辦案新路徑。

2021年底,錫山區檢察院與江南大學合作,在實驗室環境下探索區塊鏈的檢務應用場景,取得區塊鏈檢務數據存證系統等4項自主獨立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入選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項目。

“區塊鏈作為一種前沿的技術解決方案,用客觀數據說話,有利于確保法律監督公平公正,助力公益訴訟檢察實現高質量發展。”何洪輝表示。

由點及面,攥指成拳,無錫檢察積極籌劃區塊鏈聯盟建設,2022年年初制定“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檢察監督(公益訴訟)聯盟生態建設方案”,擬用2年時間從標準制定、數據治理、存證管理等多個維度,推進檢察機關內部區塊鏈聯盟生態建設。

堅持“上下協同”

提升檢察監督信息化整體效能

發現監督線索7369條,制發各類法律監督文書2644份,成案率占發現總數的35.9%……在檢察監督信息化運用過程中,無錫檢察機關上下協調驅動,依托綜合研判平臺的關聯、碰撞、篩查比對,“戰果累累”。

按照“穩妥有序、審慎推進”原則,無錫檢察機關集全市之力系統推進綜合研判平臺建設,堅持“平臺+子模塊”研發模式,著眼未來發展,以“數據互通、模塊兼容、一鍵登錄、全網通用”為目標完善平臺技術框架。同時,引入“微服務”理念,推進數據調度管理、統一身份認證、線索分級治理、知識成果共享等通用服務底座建設,為基層院“子模塊”研發提供強有力支撐。

一河穿城過,遙望兩千五百年。在京杭大運河無錫段保護中,無錫檢察機關充分發揮了信息化建設上下協同的作用。

2021年9月,梁溪區檢察院通過該院大數據中心獲取公益訴訟線索:某電力公司大量運煤船違規在運河停靠。經查,該公司系輻射蘇州、無錫兩地的區域能源中心,按照規定必須保證存有不低于15噸耗用量的可燃煤。因廠區周邊無可用土地,廠區擴建受限,無法滿足存煤量要求,且現有運河望亭段服務區重載船往返作業,安全隱患較大,故選擇停靠在運河河道,影響京杭大運河通行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作為江蘇省檢察院確定的大運河蘇南段機動管轄檢察院,無錫市檢察院將該案層報江蘇省檢察院審批,江蘇省檢察院指定該案由無錫市檢察機關辦理。因涉及跨區域管轄,且違法停船的事實具有時限性,證據固定難,無錫市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指揮中心作用,聯合梁溪區檢察院開展一體化辦案,并從公益訴訟檢察調查人才庫中精選兩名經驗豐富的檢察官與市檢察院組成聯合辦案組,無錫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朱良平掛帥辦案組組長,部署對案件進行全面調查。

聯合辦案組現場實地調查十余次,詢問當地居民,多次向電力公司了解存在的問題、困難以及違法停船行為持續的原因等,并多次與蘇州市地方海事部門溝通案件情況、監管情況及可行整改方案。后由梁溪區檢察院向無錫地方海事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制定包括加強巡航、強化監控、規范臨時停泊區等在內5項整改措施,確保運河航道安全暢通。

“今年,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提出的‘檢察大數據戰略’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我們將持續打造具有無錫特色的數據集成、智能研判、監督決策三位一體的檢察監督大數據研判中心,為‘勇做全省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整體工作目標注入信息技術新動能。”朱良平說。(記者 丁國鋒 通訊員 賀俊麗 姚玉婷)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