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地方智庫是一個地區乃至國家軟實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決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智庫,為推動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軟實力提供支撐。這為新時期加強地方新型智庫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當前,我國的地方智庫主要以官方和半官方為主,其決策智囊作用的發揮有著諸多制約因素,民間智庫發展比較緩慢。在國家出臺《規劃》的有利契機下,加強地方新型智庫建設,要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并遵循智庫發展規律,規范和引導智庫健康發展,打造一批為國家和地方決策服務、在本地有重要影響的高端專業智庫,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富有地方特點的新型智庫體系。
聚焦主業,提升地方高水平智庫的咨政能力。當前我國地方高水平智庫建設,還存在聚焦主業不到位、對決策需求把握不準確等問題,影響到智庫咨政獻策的能力。地方智庫在把握地方政府決策需求上還不夠精準,缺乏對社情民意的了解,缺乏對政策取向的掌握,研究成果與實踐有脫節、銜接不夠。而一些地方智庫機構也相對封閉,智庫產品大多限于同行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很難走向社會、助力政府決策。地方政府與地方智庫之間缺乏常態化聯系機制,智庫研究者難以直接、及時掌握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有的地區和部門在出臺重大決策、論證重大項目時,仍然憑經驗決策,對專家建議重視不夠,甚至排斥持不同意見專家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加強地方新型智庫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充分發揮“思想庫”“智囊團”功能,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咨詢、方案評估、政策建議。在貫徹好《規劃》的過程中,加強地方新型智庫建設,必須從事關國計民生的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把握好服務重大戰略、重大決策的目標導向,針對政府委托項目研究的隨機性、臨時性、短期性,積極應對、補齊短板,不斷加強對重大戰略與政策的前瞻性、專業性、綜合性研究,不斷提升對重大戰略與政策的研判、謀劃、規劃,提高政府重大決策與項目咨詢程序的規范性,充分發揮論證專家的“智助”作用,使地方智庫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
特色發展,塑造地方新型智庫的比較優勢。當前我國地方新型智庫建設,還存在“一刀切”“千篇一律”等問題,各類地方智庫的比較優勢不突出、研究成果針對性不強。目前我國各類地方智庫數量不少,但是同質化現象普遍存在,削弱了智庫產品的影響力與作用力。智庫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服務差異化的決策,而不只是單一化的整體研究和專業研究。地方新型智庫建設不是簡單地搞“大而全”,靠規模取勝,而是要把各類地方智庫“做精”,突出特色發展,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各類地方智庫要瞄準地方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不斷拓寬研究內容,更多地針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專門特點的問題展開研究,尤其是集中于重點領域,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長期跟蹤,形成自己在特定研究領域的智庫特色品牌,塑造基于特色的智庫比較優勢。因此,各地區的社科院、黨校、高校以及一些民間智庫,都要找準自身定位,立足于形成特色和優勢,發揮自身研究專長,提供高質量的決策咨詢服務,真正成為政府、企業、社會“用得上、靠得住、離不開”的“思想庫”“智囊團”。
凝聚合力,強化地方高水平智庫的交流合作。當前我國地方智庫建設,還存在智庫之間交流不暢、缺少思想和觀點共享、缺乏協調合作等問題。一方面,官方智庫和民間智庫缺乏總體統籌協調,難以有效發揮各自的優勢。官方智庫,如地方政府的各級政策研究室,主要承擔短期性的政策建議研究,而民間智庫則往往側重應用性、針對性強的現實對策研究,二者各自為戰,缺乏互動與融合,導致各方研究成果要么不落地、要么缺深度。另一方面,不同類型的地方智庫機構針對同一選題,分別組織力量研究,而后又分別報送政府決策部門,此類智庫成果多有雷同性,導致智庫產品的重復產出、智庫資源的雙重浪費。基于此,加強地方新型智庫建設,必須強化彼此的交流、協同和合作。當前,各地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面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都呈現出多樣性、復雜性和綜合性特征,僅憑某一家或某一類地方智庫的力量,難以高質量地發揮智庫功能、提供智庫產品。因此,政府部門要發揮好在重大戰略、重大政策研究上的統籌功能,協調各類地方智庫開展協同研究;各類地方智庫之間要積極開展交流、協同和合作,既可以同領域也可以跨領域,既可以是官方也可以是民間,要在探索形成各類地方智庫良性互動關系的基礎上,凝聚各類地方智庫的發展合力。
創新驅動,深化地方智庫的機制改革。當前我國地方智庫還一定程度上存在機制僵化、活力較弱、創新不足、激勵不強等問題。我國各類地方智庫絕大部分都是體制內智庫,存在著管理機構重疊、功能定位不清、成果轉化緩慢等問題。加強地方高水平智庫建設,必須緊緊把握智庫發展的特點,遵循智庫建設的規律,不斷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尤其是要下大氣力推出創新性舉措,解決在激勵約束機制、組織管理體制、科學研究體制、經費管理機制、成果評價轉化機制等方面的問題。要推進官方與半官方智庫改革,使其智庫功能逐步與秘書功能相對分離,加強地方智庫的專業化建設;加大對民間智庫發展的扶助力度,創新支持民間智庫發展的機制。在數字化時代,要加強地方智庫的數據管理與分析,培養和造就一支大數據時代掌握專門的數據分析方法、有分析撰寫能力、能夠從海量數據(603138)中迅速提煉挖掘信息的人才隊伍,逐步形成具有獨立信息來源的權威數據中心,定期推出新型智庫的數據產品,實現對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的監測、評估、預警、預測,為政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科學、精準的智庫產品和行動方案。
分類施策,推進地方智庫的多元發展。當前我國地方智庫還需要進行分類施策。一是推進各級政府研究室等智庫發展,充分發揮其貼近決策實際的優勢,集中精力抓好地方政府決策急需的具體政策研究,不斷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二是推進各級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等智庫發展,發揮其在綜合性社會科學方面的優勢,不斷健全地方新型智庫建設的內在治理結構,發揮中長期戰略研究優勢,不斷提升決策咨詢、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服務社會的能力與水平,在地方高水平智庫建設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三是推進各類高校智庫發展,發揮其所擁有的學科全、人員多、理論基礎好等優勢,基于專業理論功底扎實的特征,開展前瞻性、戰略性研究,適時發布研究成果;積極從事現實問題研究,不斷提升專業理論聯系發展實踐的能力,引導高校智庫更多更深入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四是推進各類企業智庫發展,發揮其貼近市場需求、及時反映市場動態的優勢,面向具體的行業產業,圍繞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技術方向、產業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項目等開展決策咨詢研究,及時研判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信息咨詢、建言獻策。五是推進各類社會智庫發展,發揮其運行機制靈活的優勢,進一步規范和引導社會智庫健康發展,解決社會智庫注冊難、資金缺乏、邊緣化等問題,鼓勵社會智庫參與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支持社會智庫提供形式多樣的智庫服務產品。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