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訊 今年3月底至5月上旬,濟南經歷了一場跨度時間長、防控難度大的本土疫情處置阻擊戰。濟南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國家“動態清零”總方針和省委、省政府“5+1”工作部署,著眼于防,立足于早,聚焦摸清人口底數、改善群眾體驗、風險人員追蹤、重點人群管理、未檢人員追查五個方面,用核酸檢測大數據化助力疫情防控的精準化。截至5月25日,濟南市共開展區域核酸檢測22次,累計完成采送檢報1.95億人次、覆蓋總人數達到1268萬人,發現社會面篩查病例44例,為迅速切斷社會傳播鏈條贏得了時間,是千萬人口城市利用區域核酸檢測成功貫徹“動態清零”政策的一次有力實踐。
聚焦全域全員覆蓋,摸清城市人口底數
作為省會城市,濟南人口基數大、流動人口多,開展區域核酸檢測最先需要解決有多少人的問題。3月底疫情發生后,為摸清人員底數,緊急上線了“摸底速查工具”,街鎮、村居、基層網格以及重點行業單位利用該工具上傳最新摸排人口底冊,一周時間形成了967萬可以落入精準網格管理的“人頭”數據。在此基礎上,為做到人口基礎庫的精準化,采取了“多庫比對去重”辦法,即:將政法綜合治理數據、公安人口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教育系統數據、社保、醫保、健康碼、場所碼等數據與基層摸排庫、核酸檢測結果人口數據庫等進行碰撞比對,動態形成最新人口基礎庫。目前,濟南市已形成了一個1047萬的人口基礎庫。有了這個人口數據庫,濟南每次全員核酸檢測覆蓋率一目了然。目前,濟南市的人口基礎庫還在不斷動態調整中,每次全員核酸檢測后,將與1047萬人口基礎庫進行“碰撞分析”,分析新參加人員情況,把連續參加兩次檢測(間隔期大于7天)納入流動人口管理。比如,5月12日-20日,濟南市組織了三次常態化檢測,有254484 人參加了兩次檢測,該人群在濟時間已超過一周,將其納入城市流動人口管理。摸排出的人口基礎庫在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時,也為今后濟南市開展精細化社會治理的重要數據庫資源。
聚焦改善群眾體驗,持續優化系統功能
區域核酸檢測參加人數多、時限要求嚴,必須讓工作人員和市民群眾感受到便捷、高效、安全。這次疫情防控期間,濟南市在這些方面狠下功夫,反復優化升級,經受住了22次全員檢測的實戰檢驗。為解決方便應用問題,系統從支持電腦端轉換成移動端,從讀取身份證到手機掃描健康碼。市民參加采樣時,只需出示健康碼,2秒內即可完成信息登記。針對老人、兒童、學生等人群無健康碼問題,緊急開發了“核酸碼”小程序,由家人通過小程序填寫信息生成二維碼后,打印紙質核酸碼參加采樣。無接觸掃碼還有效解決了市民擔心的接觸式刷卡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問題。作為常態化檢測的補充,在全省率先推出濟南市核酸檢測“愿檢盡檢”采樣點地圖,市民可以“一鍵導航”直達,輕松找到附近采樣點。為解決高效組織問題,開發應用了核酸檢測APP集成系統,做到“采送檢報”全流程動態實時查看。工作人員只需一部手機便能快速完成開箱、開管、登記、封管、封箱、轉運、收箱、結果報送等工作。工作人員從原來的每組3-4人減少到每組2人,節省了采樣現場人力物力。系統的高效化極大縮短檢測完成時間,目前濟南市24小時的區域核酸檢測完成率達100%。為解決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問題,全員核酸檢測信息系統從最初使用23臺云服務器擴容至134臺、備用節點云服務器124臺、擴展功能服務器90臺,云服務器總數達348臺。系統采樣峰值每小時達到187萬人次,采樣點采樣峰值每小時300人次,網絡安全動態感知“護航”,系統一直保持平穩運行,做到了“零宕機”(即無“死機”、零崩潰)、“零故障”。為解決檢測數據不共享問題,用20天時間,打通了全市103家核酸檢測機構數據,做到只要在濟南轄區內核酸檢測,所有的檢測結果都將統一匯總至市核酸檢測系統,由市核酸檢測系統統一上傳省核酸檢測系統,并直傳個人健康碼。為解決檢測后查驗問題,開發出核酸檢測采樣標識(“濟南名士”電子貼),集成在電子健康碼上方便查驗,也解決了發放紙質貼借用、丟失等問題。
聚焦風險人員追蹤,助力“點上”控住精準
一是支持流調溯源。濟南區域核酸檢測采取“20混1”方式開展,如檢測發現病例,第一時間鎖定病例采樣時的同時空人員是流調溯源的重要方面。核酸檢測系統可精準查詢確診病例、密接的前后試管、前后十分鐘、前后半小時人員同時空伴隨人員,第一時間管控風險人員,極大提高了流調效率,成為濟南市流調溯源的一個有力工具。本輪疫情中,已累計檢索確認14984人,及時采取管控措施。二是做好陽性人員處置。延伸核酸檢測系統功能,應用“追陽”“陽性人員轉運”小程序,確保第一時間將涉陽性人員管控到位。通過“追陽”小程序,做到對混管陽性人員實時在線管理,一旦出現混管陽性,區縣應急采樣人員2小時內確定混管涉及全部人員并單采完畢,單采后送屬地區縣疾控中心單檢,4小時內反饋單采復核結果,做到了從出現混管陽性到單采、單檢出結果6小時內完成。通過“陽性人員轉運”小程序,實時查看陽性人員轉運狀態,疾控部門通知隔離點或者指揮部聯系人(轉運交接人),轉運交接人負責與120急救中心聯系溝通,督促盡快轉運到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120急救中心和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指定人聯系,到達后立即進行檢查會診,診斷結果明確后立即上報大疫情系統,實現了陽性人員從實驗室復核、急救轉運、會診研判、數據上報全過程閉環管理。
聚焦重點人群管理,源頭嚴防形成閉環
濟南市這輪疫情最初由省外輸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進展,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流動商販等群體發現多例感染者,成為需要重點管控的人群。為發揮好核酸檢測“探頭”作用,提高檢測敏感性,市核酸檢測系統將封控、管控、建筑工地、打零工和流動商販、師生員工、快遞外賣小哥、“四站一場”(火車站、機場)入濟返濟等“應檢盡檢”重點人群納入市核酸檢測系統分類管理,定期開展核酸檢測篩查跟蹤分析,加強干預。特別在學生管理方面,學校可查看學生的核酸檢測情況,密接、次密接數據與師生員工相關數據實現互聯互通共享,可第一時間處置。當前,隨著全市檢測機構檢測記錄數據共享逐步完善,濟南市已實現通過一個系統實時查看不同類重點人員檢測情況的目標。除疫情防控期間的封控、管控人員外,濟南市通過核酸檢測系統管理的教育師生員工232.87萬人、工地33.13萬人、零工和流動商販3萬余人、快遞外賣小哥2萬余人。
聚焦“檢測不漏一人”,精準推送檢測數據
一是創新應用“核酸檢測摸底速查工具”,通過各社區(村)、網格和各重點行業管理部門所屬單位上傳管理的人員底冊,及時與省、市核酸檢測系統采樣和檢測結果情況進行比對,可幫助基層工作人員及時精準排查未按規定參加核酸檢測人員,基層網格人員排查效率大幅提升,有效落實了“四方”責任。二是建立檢測數據定期反饋機制。每次區域核酸檢測后,及時將“應檢未檢”人員數據逐級推送到基層網格,逐人盯緊督促補檢。對無法落實的未檢人員,由公安機關兜底核查,實現“追檢”數據接收、核對、反饋及人員補檢全過程閉環管理。以上“追檢”措施,讓濟南市區域檢測參檢率不斷提高,已從最初的79%已上升至94%以上;覆蓋人數峰值紀錄不斷刷新,5月28日的單次區域檢測覆蓋人數已達到975萬人。
濟南市核酸檢測信息化實踐,已經從單純保障區域核酸檢測“采送檢報”穩定運行,提升至大數據精準助力疫情防控決策的新階段。下一步,濟南市將持續用好核酸檢測這關鍵一招,用好核酸檢測大數據分析研判手段,不斷提升疫情防控的精準化水平,為奪取抗疫全面勝利提供有力技術支撐。(閃電新聞記者 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