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線上政務“刷新”服務體驗
來源:經濟參考報 更新時間:2022-05-30


“網上辦”“掌上辦”漸成標配,“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加速推進,“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已成常態……近年來,寧夏銀川市將提升線上政務服務能力作為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加速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途徑,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推出“一網通辦、一表申請、一諾辦證、一章共享、一評問效”極簡審批改革模式,推動政務服務更精準、更普惠、更便捷、更高效。

極簡審批:原來辦事這么簡單

“從上網提交資料到最后拿到行業綜合許可證就用了一周時間,沒想到能這么快。”最近,寧夏老百姓惠仁堂醫藥有限公司質量負責人趙莉開藥店的經歷,刷新了她的辦事體驗。而以往開藥店,在辦好營業執照后還要辦理藥品經營許可等多個證照,迎接數個部門多輪驗收,全部辦好最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如今,銀川市推出的“一業一證”審批改革,實現了多個審批事項“一表申請”,綜合窗口“一窗受理、分類審批、統一出件”。過去“一個證一個證地辦,一個局一個局地跑”已成為歷史,一張加載所有準營信息“二維碼”的行業綜合許可證,實現了開店所需各項經營許可的“多證合一”。

趙莉體驗到的便捷審批只是銀川市“極簡審批”改革的縮影。近年來,銀川市形成的“一網通辦、一表申請、一諾辦證、一章共享、一評問效”極簡審批新模式,讓不少群眾感嘆“原來辦事可以這么簡單”。

以“一表申請”為例,審批部門推出網頁電子表單的申報方式,替代下載空表、打印填寫、拍照上傳的繁瑣模式,無需填寫紙質申請表即可申報辦理相關事項,部分高頻事項實現了至少30%的申請數據自動帶出不用填寫。

“在電子表單基礎上,我們開通了‘一業一證’和‘一件事一次辦’網上特色專區,推出開辦餐飲、超市、游泳館、書店等40項‘一業一證’網上申報服務通道。”銀川市審批服務管理局網絡技術科科長武振說,群眾只需填寫一張電子申請表,提交一次申請材料,即可辦理所需的多個行業許可證。

不僅如此,銀川市明確涉企經營許可、項目投資審批和證明事項3個領域84個行業265項辦理事項實施告知承諾制。通過信用前置和數據共享,變企業群眾“重復舉證”為政府部門“互認共享”,加速實現以告知承諾制改革為基礎的信用“秒批”。

2021年,銀川市率先在寧夏先行先試電子簽章(電子簽名)功能,“一章共享”極簡數據應用模式由此開啟。通過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上集成電子簽章應用功能,企業和群眾可在電子申請表和電子告知承諾書上加蓋個人或法人電子簽章,完成授權確認,在不見面的基礎上,初步實現全程無紙化審批。

需求導向:變“找上門”為“送到家”

“面對過去專網打不通、系統不互聯、信息不共享、材料反復交等問題,我們集中攻堅疏堵解難。”銀川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四級調研員楊德志說,極簡審批模式向數字時代要改革動力,在數字技術加持下,通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迭代升級。

為推動跨部門跨行業業務協同,實現數據共享,銀川市審批部門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政務事項“綜合窗口受理平臺”,加速推進部門專網與“綜合窗口受理平臺”融合互通,實現“一網通辦”。如今,企業群眾一網統一申報,后臺各行業單位一網受理審批,線上線下同源同庫同標準,告別了以往“一體化平臺進、行業專網辦、數據專網存”現象。

截至目前,“綜合窗口受理平臺”已融合人社、不動產登記、公積金等多套專網系統,可辦事項覆蓋銀川市本級事項總數的55%,縣區級2108個事項、鄉鎮街道級30個事項可直接在“綜合窗口受理平臺”受理辦理,無需二次錄入。

銀川市還創新提出“一枚印章管數據”思路,啟用“審批服務局數據查驗專用章”,在電子證照尚未實現充分歸集入庫的情況下,嘗試將共享數據轉換為辦事材料。在24小時便民服務終端機上,辦事群眾通過刷驗身份證或手機App掃碼確認后,即可對10項常用證明及14項電子證照在線調取、查詢、自助打印。證明證照上統一加蓋了數據查驗章,解決了不能跨專網核驗數據問題。

“近期我們又升級了系統,加強綜合窗口受理平臺和手機App的應用銜接。”負責政務系統運維的寧夏希望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政務事業部經理馬偉民說,現在群眾不僅可以在自助終端上掃碼授權查詢材料,也可以在窗口通過App掃碼授權,由工作人員對證明證照等進行預覽、打印,無需再次提交材料。伴隨著“無材料證明”覆蓋領域的不斷拓展,群眾的辦事便利度將大幅提升。

在武振等人看來,數字政府建設要以群眾需不需要、滿不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僅通過加強系統改造、技術提升,切實解決“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更要通過挖掘數據潛能、拓展應用場景,精準發現“應享未享”的普惠需求,從群眾“找上門”向服務“送到家”轉變。

考績問效:智能技術幫上忙

滿意點個贊、不滿意給個差評,這種在網絡購物中常見的評價方式,如今在銀川市的政務服務中有了應用場景。銀川市通過建設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的“政務服務綜合效能監管平臺”,將辦事全過程納入監管,并落實“好差評”和專項督查制度,在各級政務服務大廳所有業務窗口設置評價器,實現現場服務“一次一評”,線上服務“一事一評”,以群眾滿意度倒逼服務效能提升。

“我們推行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延時服務等四項制度,以此作為全市4000多名政務服務工作人員的行為規范和準則。”銀川市審批服務管理局督查督辦科副科長段訓山說,通過多措并舉監督問效,政務服務投訴率同比降低30%,群眾辦事的獲得感、體驗感明顯提升。

利用技術平臺簡化監督問效工作,銀川市逐漸形成政務服務閉環式監管體系,實現線上監管、實時統計、有據可依、溯源可查、有錯可糾。

“群眾‘好差評’是監督政務服務的重要舉措,我們會根據評價結果不定期對市民大廳和縣(市)區差評率高于5%的窗口工作人員進行約談。”段訓山說,審批部門還通過日常巡查、電子監察、現場投訴、12345熱線、網上政民互動平臺,以及設置“找薦處”“事難辦反映窗口”等多種手段,全天候多渠道接受群眾監督,及時整改反饋問題。

最近,“政務服務綜合效能監管平臺”又新增了“超期件監管”功能。段訓山說,配合平臺新增的“辦事效率監管”功能,審批部門可對辦件過程中的實際辦結周期進行監管,在解決超期件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辦事效率,實現提前辦結、靠前服務。(記者 任瑋 蘇醒)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