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打造數字化執法司法新模式
數字化歸檔 一鍵式辦案
去年以來,浙江省溫州市公安機關以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建設為牽引,以數字化改革為路徑,全面推進數字法治建設,逐步形成“案情一地審查、嫌疑人一體換押、案卷一地流轉、案件一地辦結”為特色的數字化執法司法新模式。
破解數字化源頭管理難題
近日,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分局經偵大隊在辦理一起騙取出口退稅案時,因補充偵查需要,急需提審羈押在看守所的嫌疑人。辦案民警隨即在公安網遠程取證平臺上發起提審申請,并在預約時間點通過分局執法辦案中心的遠程提審室進行視頻提審。提審結束后,嫌疑人核對筆錄進行電子簽名,這樣一整套提審程序就完成了。
針對疫情期間看守所封閉管理導致的提審難問題,溫州市公安局專門建設了公安網遠程取證平臺,民警不用與嫌疑人面對面交談,就可以實現遠程網絡提審,形成辦案單位、羈押場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各級指揮室互聯互通的遠程取證網絡。截至目前,已布建遠程取證室76個,開展遠程取證1500余次,有效避免了監管系統疫情輸入風險,也大幅縮短了民警辦案時間。
針對很多民警反映執法辦案過程中存在委托鑒定流程繁瑣、操作復雜、耗時多等問題,溫州公安建設了在線委托鑒定平臺,初步實現了材料在線提交、實物在線展示、專員在線介入、結果在線反饋。5月11日,樂清市公安局鹽盆派出所經辦的樂清市吳某被盜竊案已在系統上進行測試,民警反饋良好。
“以前是線下的,人工拿去簽字交接,現在是線上直接提交法律文書,數據實時上傳數據庫,大大提高了效率。”樂清市公安局法制大隊副大隊長鄭淳剛說。
同時,溫州公安還推進資金查控跨系統協同,通過開展執法辦案系統和公安部資金查控平臺全流程協同聯動,實現在線查詢反饋、凍結解凍等業務流程再造,有效破解資金查控涉及部門多、審批程序多等難題。
創新數字化政法協同三大應用
以前,執法辦案系統數字卷宗只傳輸圖文類資料,音視頻證據都是通過“云”共享另外上傳,檢法部門往往在音視頻下載、保存、查找上耗費大量時間。為解決刑事訴訟中音視頻證據格式多、播放難、路徑不一、審查難度大等難題,溫州公安迭代可視化數字卷宗集成應用,將音視頻證據實行標準化加工,打通辦案系統、一體化系統等多平臺,卷宗和音視頻組合推送,實現卷宗材料和音視頻證據同屏展示,辦案速度提升8倍以上,在規范執法行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提升證據的證明力、提高訴訟效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溫州市公安局積極推進涉案財物委托社會化處置試點工作。按照誰裁決、誰處置原則,進一步明確公檢法涉案財物處置職責,探索建設管理、流轉、處置三位一體集成應用,推進涉案財物集約化、專業化處置,全力破解出口不暢、信息共享不到位、保管壓力逐年增加等問題。針對政法一體化單軌制辦案后,大量紙質材料滯留公安的問題,溫州市公安局在執法辦案系統與公安檔案系統搭建數字化歸檔模塊,構建數字化材料數字歸檔、原始紙質材料紙質歸檔機制,實現自動化組卷、智能化移交,平均歸檔時間減少2個小時以上,并節省大量外包掃描費用,受到基層普遍歡迎。
優化數字化后臺服務三項流程
去年,溫州公安建成涉案款項在線執收平臺,聯合財政、銀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部門單位,與辦案系統形成閉環,當事人只需掃碼就可繳款。平臺被評為2021年度有辨識度有影響力法治建設成果,并已全省推廣。
今年,在涉案款項執收“零跑腿”基礎上,溫州又實現了法律文書送達“零跑腿”。當地在執法辦案系統中建立法務代辦模塊,由辦案民警申請,委托監管民警送達逮捕、延遲羈押、告知等5類文書。目前,該模塊已經在蒼南試用,代辦率、滿意率均達100%。
近日,蒼南縣公安局依法對已羈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謝某依法延長刑事拘留,按照傳統的做法要網上審批后、線下送達看守所告知嫌疑人,但因疫情期間無法當面送達。現在,辦案民警只需通過法務代辦,在網上一鍵發起申請,送達告知整個流程均在網上流轉,節省了大量警力物力。
溫州市法制支隊負責人表示,他們接下來將在實現辦案人員送押對象“零跑腿”上發力,在抽調特警、后勤等非辦案民警組成專門送押隊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執行流程,通過執法辦案系統一鍵推送對象信息、法律文書到省監管系統,實現信息互通、數據共享,辦案與送押無縫銜接,做到集中統一送押的模式迭代更新。(記者 謝 佳 通訊員 翁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