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工作要點
來源:電子政務網 更新時間:2022-05-17

2020年是“一網通辦”改革的攻堅提升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一網通辦”改革,制定2020年上海市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工作要點。

一、主要目標

2020年,實行“兩個免于提交”(在開展政務服務和實施監管執法場景中,通過告知承諾、電子證照應用、數據共享核驗、行政協助等方式,實行“凡是本市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原則上一律免于提交實體證照”,新增100項“零材料”事項),推動“兩轉變”(“一網通辦”從“側重行政權力事項”向“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并重”轉變,從“能辦”向“好辦”轉變,使個人辦事更加方便、快速,法人辦事更加高效、可預期),切實提升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同時,重點對一批群眾和企業關注的“一件事”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全年新增接入500項公共服務事項,新增100項個人事項實現“全市通辦”,深入推進“一網辦、一窗辦、一次辦”。

二、重點工作任務

(一)大力推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提升政府部門業務協同能力和服務水平

1.制定“一件事”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指導意見。結合“放管服”改革綜合授權試點,按照“兩個免于提交”的要求,明確申請條件、申報方式、受理模式、審核程序、發證方式、管理架構“六個再造”實施標準,建立流程優化再造工作推進機制,加大服務模式改革創新力度。

2.推動“一件事”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落實落地。在全市層面滾動選擇若干辦件量大、涉及面廣、辦理難度大的“一件事”,重點推進流程再造,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各區、各部門梳理編制“一件事”清單,逐項制訂工作方案,實施“六個再造”,成熟一件、上線一件。

3.探索無人干預自動辦理。針對部分辦件量大、流程簡易的政務服務事項,以事項標準化為基礎,數據共享核驗為手段,事中事后監管為保障,用經過嚴格論證的程序邏輯替代人工判斷,實現無人干預自動辦理。

4.提升個人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比率,并推動一批事項“全程網辦”。重點推進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事項辦理流程優化再造工作,推動線上線下協同,提升在線辦理率和全程網辦率。

5.推動辦事指南標準化、精細化、場景化。提升辦事事項精細化、辦事指南規范化、辦事材料精準化水平。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標準,增強辦事指南的可讀性、通俗性。優化辦事指南信息維護功能,實現辦事指南分級分類管理。

6.全面拓展和優化公共服務事項接入“一網通辦”。全年新增接入500項公共服務事項,原則上實現各區、各部門(含所屬事業單位)以及運行經費由我市各級財政保障的其他單位對外提供的服務事項“應進必進”,推動高頻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和提供服務。明確公共服務事項范圍、服務標準等,優化再造辦事流程。

(二)繼續強化改革聯動,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1.提升開辦企業獲得感。實現申請人“一表申請”辦理營業執照、公章、稅控設備和發票、就業參保登記等所有開辦企業事項以及公積金涉企服務,增加電子營業執照登錄認證、移動端亮證等功能。探索實施住所承諾制和名稱登記告知承諾制,提高企業核名一次性通過率。

2.持續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全力推動工程建設項目相關政務服務事項在“一網通辦”平臺上一口進出,實現申請材料信息“一次提交、多次復用”。

3.推進企業納稅繳費更便捷。建立完善“辦理稅費申報”專欄,推動企業繳納個稅、社保、公積金等有關稅費實現一表申報、一網辦理、一次辦結。

4.開設獲得電力服務專窗。依托“一網通辦”總門戶,實現獲得電力業務申請提交、辦理資料傳遞、服務質量評價、進度查詢等全部業務線上辦理。

5.鞏固并深化不動產登記服務。依托“一網通辦”總門戶,開通網上受理企業轉移登記業務,實現登記、繳稅網上申請、線上審核、線下核對,發放電子產權證。

6.不斷優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優化窗口頁面設計,研究深入對接模式,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一網通辦”總門戶用戶體系深度融合。

7.優化執行合同。推動網上立案制度落地落實,推廣應用電子送達平臺和全國法院詢價評估系統,加大網絡司法拍賣力度,壓縮鑒定機構時限,降低執行環節費用成本,提高執行效率。

8.進一步優化政府采購工作。在政府采購平臺和招投標平臺增加線上繳納保證金、線上開標履約保證、線上支付等功能,實現全流程電子化。實現政府采購平臺與國庫支付系統對接,通過政府采購平臺向供應商及時反饋款項支付情況。

(三)持續深化數據治理攻堅,提升對“一網通辦”改革的數據支撐

1.推進信息系統上云“應遷盡遷”。推進全市黨政機關新建信息系統及其他具備上云遷移條件的信息系統全面上云。加強電子政務云建設,完善電子政務云管理技術規范,開展電子政務云采購和升級改造,推動“城運云”納管,實現市級云分中心、區電子政務云統一管理,深化云中間平臺應用。

2.推動業務專網和信息系統“應并盡并”。推動市級部門專網撤銷并入政務外網或與政務外網聯通。升級改造市、區兩級電子政務外網,建設智能化網絡運營管理平臺。開展信息系統整合評估,及時清理“僵尸”信息系統,分類推進信息系統整合重構,將分散、獨立的信息系統整合為互聯互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統、大平臺。

3.實現公共數據“應歸盡歸”。建立完善全市公共數據分層采集體系,各區開展基層業務數據、視頻數據和物聯數據的統一規范采集和結構化處理,各市級部門實現公共數據全量歸集和整合,拓展交通、口岸等行業數據歸集。

4.提升公共數據治理能力。依托市公共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強化全市公共數據標準統籌管理,開展公共數據地方標準或團體標準的預研制。深化基礎數據庫、主題數據庫和專題數據庫建設與應用,全面開展數據關聯和數據治理工作。加強公共數據質量實時跟蹤監測,完善公共數據質量監管制度,建立數據資產評測和問題數據反饋機制。

5.深化公共數據共享、開放和應用。建成全市大數據資源平臺,建立完善“應用場景”目錄,推進公共數據按需實現有效整合和共享,有力支撐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依托主題數據庫建設,在重點領域深化數據應用。開展數據可視化分析應用。探索大數據在識別和打擊電信詐騙等方面的應用。深化普惠金融、交通出行、衛生健康、文化體育旅游等領域的數據開放應用,建立數據開放機制和服務生態,更好服務數字經濟發展。

6.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深化安全監測監管平臺二期建設,建立數據安全運營中心。進一步加強公共數據安全管控,落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日常安全運營工作。

(四)不斷優化“一網通辦”平臺服務能力,促進服務更便捷更高效

1.全面升級改版“一網通辦”總門戶。進一步優化整體欄目布局和服務提供方式,開設特定人群服務專欄,著力提升涉外服務能力。持續評估和優化各業務系統接入“一網通辦”總門戶模式。建設我市政務服務平臺安全管理中心。依托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加強網站監管,對“一網通辦”總門戶的可用性、欄目更新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2.提升“四個統一”支撐能力。擴大個人實名用戶覆蓋范圍,基本實現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全覆蓋,同時向社會各領域拓展。增加法人電子營業執照認證方式,提升涉外人士登錄便捷度。拓展“12345”市民服務熱線作為統一總客服的實時服務能力,探索在線人工客服與智能客服相融合的方式,提高“一網通辦”問題處理效率。深化支付事項多渠道支付能力,擴大支付事項接入范圍,持續拓展電子票據應用場景。探索優化統一物流快遞服務的新模式,提高寄遞效率。

3.做優做強“隨申辦”超級應用。推動各區、各部門移動端高頻事項全面接入“隨申辦”。探索重點領域法人事項在移動端辦理的新模式。優化移動端應用架構,提升“隨申辦”服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快速迭代升級各項服務功能,提高用戶粘性和月活躍用戶數。按照“高頻優先、先易后難、分步實施”原則,完成全市所有符合條件的移動端政務服務應用向“隨申辦”整合,打造全市政務服務移動端統一入口。

4.做優市民主頁和企業專屬網頁服務。以用戶為中心,全面提升個性化、精準化、主動化、智能化服務水平。加強用戶個性化信息歸集,基本實現個人和企業高頻常用檔案信息全覆蓋。不斷完善用戶畫像,加強對惠企利民政策的分類梳理,提升政策及服務的精準推送能力。深化主動提醒服務功能,梳理優化提醒規則,持續探索更多主動化服務內容。不斷優化“一網通辦”知識總庫內容的共建共用運營管理機制,持續提升智能客服的精準度、便捷度。

5.深化電子證照歸集與應用。新增歸集不少于500類電子證照,基本覆蓋全市黨政機關簽發的證件、執(牌)照、證明文件、批文、鑒定報告,推動民生領域的實名制卡全量歸集,推行電子化應用。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鼓勵我市行業協會、評估咨詢機構向電子證照庫歸集其出具的文件報告的摘要、目錄等信息。實現已歸集電子證照應用覆蓋100%政務服務事項,電子證照類目100%關聯辦事材料清單,各級政府辦事窗口100%接入電子證照庫。大力推廣電子證照在重點場所的社會化應用。拓展長三角各類電子證照應用場景,推動電子證照在長三角廣泛應用。

6.加強電子印章應用和電子文件歸檔管理。提升電子印章、電子簽名在法人、自然人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中的應用度,減少紙質材料遞交,減少跑動次數。加強“一網通辦”電子文件歸檔和電子檔案管理制度建設、機制建設、系統建設。市級部門全面啟動電子印章應用和電子文件歸檔工作。

(五)全面提升線下服務能級,推進線上線下集成融合

1.加強線下服務規范化精準化。出臺我市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與管理的意見、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建設指導意見,修訂政務服務大廳地方標準。建立政務服務地圖。細化量化線下窗口標準化管理,對所有窗口單位接入的政務服務事項實行精準管理、實時監督。

2.強化政務服務中心(大廳)管理。加強對全市各級各類政務服務中心(大廳)的統籌管理,明確政務服務中心職責,完善條塊管理邊界和協同領導機制。原則上,市級部門政務服務事項通過充分授權,實現在各區級政務服務中心(大廳)辦理。所有政務服務大廳開設“一網通辦”線上辦理專區,引導群眾和企業網上辦理、掌上辦理政務服務事項。

3.實現“綜合窗口”全覆蓋。按照無差別“綜合窗口”和分領域“綜合窗口”兩種模式,推進“綜合窗口”改革全覆蓋,全面實施“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除涉密、敏感事項外,市、區各級部門政務服務事項都入駐政務服務大廳,向社會提供窗口服務,基本消除政務服務“以科室代窗口”現象。

4.提升自助服務終端集成服務和末端服務能力。形成統一規范的政務服務自助終端硬件建設標準和服務體系。重點推進綜合類自助終端建設,實現多條線、多業務的政務服務事項集成辦理。推動智能服務終端進樓宇、進社區、進居村,發揮銀行等商業機構網點密集優勢,推動其自助服務終端提供政務服務。

5.推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線上線下辦理一套業務標準、一個辦理平臺,確保同一事項、同一辦事情形的線上辦事指南和線下窗口業務流程一致、辦理標準一致。實現線上賦能線下、線下反哺線上,推動政務服務整體聯動、全流程在線。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交辦事指南之外的申報材料或自行附加審批條件;承諾在線收取電子材料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交紙質材料。

6.進一步推進“全市通辦”。新增100項個人事項實現“全市通辦”。優化“收受分離”工作模式,推進各部門事項辦理權限授權到位、業務系統無縫對接。個人事項進一步向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下沉,讓群眾就近辦、網上辦。

7.深化和拓展長三角“一網通辦”。打造30項高頻跨省通辦“精品”事項,推動更多公共服務事項接入長三角“一網通辦”,拓展移動端跨省通辦事項,進一步探索以跨省辦成“一件事”為目標的主題式套餐服務。夯實長三角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探索運用區塊鏈、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手段,推動長三角部分領域的信用監管、聯合懲戒。

(六)加強制度機制建設,進一步增強改革攻堅合力

1.強化統籌推進。加強全市面上的統籌規劃、協調推進、督促檢查、業務培訓。對于重點領域、重點任務,成立工作專班,加大推進力度。

2.完善制度機制。結合“放管服”改革綜合授權試點,開展“一網通辦”改革立法調研,推動相關立法工作。制定電子政務外網、電子政務云、“一網通辦”平臺運營等管理辦法和標準規范。進一步優化信息化項目管理機制。推進全市一體化移動協同辦公平臺建設。

3.推動多方評價。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全面實現服務事項、服務渠道、承辦單位全覆蓋,評價與辦事人、辦理事項、承辦人“三對應”,評價內容、部門反饋“雙公開”。建立申訴復核機制,排除誤評和惡意差評。開展“一網通辦”服務能力第三方評估,將評估結果和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情況納入年度黨政領導班子績效考核。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民主黨派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的作用,主動聽取企業代表、市民代表以及一線窗口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

4.做好試點推廣。鼓勵各區、各部門結合實際,借助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術,在業務流程優化再造、數據資源整合共享、便企利民應用、“AI+一網通辦”等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加強指導,對試點經驗及時總結、適時推廣。

5.加強工作宣傳。注重宣傳典型案例、典型經驗,強化對“一網通辦”功能內容的宣傳,進一步提升“一網通辦”的服務能力和知曉度。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