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網路,廣開言路;立足揭陽,服務民生。
揭陽市委網信辦與南方日報、南方+共同推出《揭陽e評》欄目,現上線試運行,將聚焦揭陽老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觀察揭陽城鄉發展變化,為人民群眾發聲,為揭陽發展鼓與呼。
作為老百姓,每天為生計奔波勞累,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需要政府介入的難事,卻不知道該用什么渠道、向哪個部門反映,怎么辦?
作為老百姓,特地放下手頭工作、擠出時間,專程到有關部門反映“急難愁盼”情況,結果“門難進、人難見、臉難看”,乃至被“踢皮球”,一拖再拖沒了下文,怎么辦?
揭陽是粵東人口第一大市,有700多萬戶籍人口,戶籍人口比丹麥或新加坡的全國人口還多,每個人、每一天都可能遇到煩心事、操心事,可想而知,揭陽做好基層治理絕非易事,對黨員干部的綜合能力和服務意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黨員干部對群眾利益訴求的回應越及時、越到位,群眾的滿意度就越高,幸福感就越強;反之,黨群之間就可能會心生嫌隙、產生隔閡。一個久拖不決的小問題,乘以700萬,就可能會疊加成積重難返的大矛盾;一句心灰意冷的小怨言,乘以700萬,就可能會擴音成對黨員干部的大不滿。
如何讓黨員干部及時了解群眾身邊難題,用心用力為群眾辦好實事?歸根結底,還是要運用好“群眾路線”這個法寶。揭陽“急難愁盼我來辦”網上群眾工作平臺作為揭陽市2022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的“第一號”,正是揭陽市響應人民群眾呼聲,落實揭陽市委“三個最”要求,密切黨群關系、優化政務服務的創新舉措。
平臺遞給了群眾發聲的“話筒”。網上群眾工作平臺為群眾提供了合法合規為自己權益發聲的公共平臺,只要在手機上打開“揭陽發布”小程序,點擊“平臺”選項,就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反映自己的訴求;還可以查閱其他人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及其辦理進度,公開透明,不瞞不欺。
平臺給群眾打開了與黨政領導直接對話的“窗口”。在網上群眾工作平臺上,群眾能自主選擇留言對象,既可以選擇直接給揭陽市委書記、市長留言,也可以選擇給各縣(市/區)黨政領導留言。揭陽絕大多數的群眾與各級黨政領導素未謀面,但在平臺上,任何一位群眾都可以與黨政領導成為平等交流的“網友”,這一大膽創新之舉極大地縮小了干群距離,拉近了黨群關系。有了直接向黨政領導反映民意的“路子”,群眾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調動了起來,主人翁意識和參與感自然增加了,有力推動揭陽“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構建。
平臺向群眾許下了“說話算話”的承諾。作為揭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和推動的民生項目,網上群眾工作平臺踐行“留言必認、有辦必果”的原則,群眾的每一條留言都會被有關黨政干部看到、讀到,每一個合法訴求都會由有關部門跟進辦理。透過群眾的留言,揭陽各級黨政“一把手”也可以及時知曉原汁原味的民意民情,了解群眾所盼所急和熱點難點問題,督促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擔責、負責、盡責,跟進落實處理,整治推脫拖延的沉疴頑疾,不斷優化政務服務。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政務小程序是新事物,一方面,老百姓需要學習在網上合法反映民意,另一方面,黨政干部也要盡快適應“網上民意”帶來的批評和壓力。揭陽群眾在網上群眾工作平臺上留言越多、越直言不諱,網上群眾工作平臺越有價值、越有生命力,有關部門和黨政干部越能精準服務民生、越能建功出彩,揭陽的政務服務水平才能更上一層樓,揭陽的社會治理才能不斷進步,人民群眾的生活才更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