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評估居全省第二 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
近日,記者從珠海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獲悉,珠海在2021年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評估中綜合得分為97.60分,位居全省第二名。評估結果顯示,珠海積極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推出“移動辦”“一網通辦”“免證辦”“秒批辦”“灣區通辦”等線上線下融合的政務服務,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明顯提升。
據了解,2021年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評估共設55項指標,涵蓋數字化支撐能力、數字化服務能力、數字化服務成效等方面。在21個地市總分排名中,廣州、深圳并列全省第一名,珠海、東莞分列第二、第三名。
評估報告特別提到,珠海移動政務服務用戶體驗、材料核驗、減證便民、企業開辦全程網辦、區域通辦、無障礙服務等22個指標達到地市最優水平,尤其是珠海深化電子證照共享應用,推進電子證照逐步代替實體證照,加強企業群眾智慧便捷辦事體驗,2021年電子證照簽發量超過950萬張,實現3381項政務服務“免證辦”、274項“秒批辦”、1160項“容缺辦”。
聚焦“產業第一” 珠海數字政府持續發力
珠海市委、市政府確立了“產業第一”工作總抓手,加大產業招商力度,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加快推動產業實現大發展大提升。2月以來,香洲區搭建產業金融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全市17個部門的數據匯聚,為1200多家企業精準畫像建檔,并提供銀行信貸服務、投資機構對接、貸款貼息、風險分擔、上市獎勵等服務,目前該平臺已有35家金融機構入駐,發布金融產品86個,促成科技信貸總額超過2億元,有效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營造起和諧寬松的助企惠企環境。
《珠海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提出,珠海將深入實施產業集群“鏈長制”,構建戰略性產業集群數據圖譜,加強全市戰略性產業集群數據歸整和重點細分領域研究分析,繪制重點產業鏈全景圖,此舉將有助于全市產業發展的態勢全面感知、資源統籌調度、趨勢智能研判,提升產業風險防范和化解能力。
珠海聚焦政務服務持續優化,創新打造“產業第一 明珠惠企”1+4政務服務體系,搭建覆蓋線上線下全渠道、事項辦理全流程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實施“窗口無否決權”“陽光幫辦代辦”服務,推出“企達通”溝通平臺,實現企業辦事“少提交、少填寫”,做到“好辦事、辦成事”,服務優質產業更快更好落地。
突出“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 強化數據開發利用
2021年10月,珠海在全省率先出臺市級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標志著全市以“三一、三百”的架構推動特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三一”即一套科學完備的制度框架、一個珠澳融合的跨境體系和一個活力效能的特色市場;“三百”即圍繞智慧化政務服務、智能化城市治理、精準化科學決策,打造三百個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示范性、引領性的創新應用。珠海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實踐作為全省唯一經驗入選了“中國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據了解,為加速落實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珠海先后出臺了公共數據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引入和使用社會數據管理辦法等制度,加快建設數字政府大數據融合創新中心,打造珠海“智腦”。在全國首創多個數據應用成果,包括公共數據資源治理能力成熟度評估體系(PDMM)、運營商人口指標分析規范、跨境融資數據資產憑證等。
譬如,珠海在全國創新推出基于隱私計算的駕校資金監管模式,學員直接將預付培訓費用繳存至駕培機構在銀行開設的監管賬戶中,銀行根據政府部門提供的學員駕考學習不同階段數據,按比例結算支付給駕校。為避免個人隱私數據泄露和濫用等問題,數據的使用精準限制用途和次數,學員信息、駕考信息僅用于駕培托管資金清算。駕駛培訓服務與資金監管平臺已被指定為珠海市民學車報名的唯一官方平臺,全市63家駕校已有55家納入監管。
此外,珠海還加快推進首席數據官制度試點,累計完成299個系統登記,梳理形成2288類數據資源。建成人口、法人、空間地理、信用、電子證照基礎庫,建成辦件過程、互聯網+監管專題庫,匯聚67個部門14.2億條數據資源,累計共享數據72.1億次。推出24個公共數據資源開發應用試點場景,包括公共停車綜合信息發布、企業信用評級建模及風險預警等應用。建成珠海“一張圖”,為市區兩級70多個業務系統提供在線地圖服務,發布地圖服務超900項。
圍繞“民生為要” 重塑流程打造更優服務
繼“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覆蓋全市122個行政村后,珠海將在全省率先上線“粵智助”自助辦稅服務,包括申報納稅、證明打印、社保業務、信息查詢等四大類34項稅費業務,如基層群眾最常辦理的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參保、社保費繳納、個人完稅證明等,實現“一臺機辦多件事”,解決基層偏遠地區缺少便捷辦事渠道、交通不便、辦事流程復雜等問題,避免群眾來回跑、多頭跑,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這是珠海加速推動政務服務便民惠企舉措的一個縮影。
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來,珠海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進入快車道,政務服務日益便捷。珠海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8%,已實現3381項“免證辦”、274項“秒批辦”、1160項“容缺辦”。“粵省事·珠海”實名注冊用戶累計超過424.9萬人,上線高頻民生服務事項1293項,累計辦理業務量超1544.2萬次;708項服務進駐“粵商通”,累計注冊企業數超39.08萬家,累計訪問量達140.89萬人次。與珠海農商銀行推出137臺“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覆蓋全市122個行政村,與9大銀行合作推出758臺自助終端,上線120多項政務服務,累計辦理各類業務超47萬件。省市聯動、協同澳門推出“珠澳通”APP,提供超100項民生營商服務。推動商事登記、社保、醫保等143項服務前移至澳門,發放港澳居民社保卡超5萬張,辦理跨境不動產抵押業務超2000宗,跨境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超3萬人次,減少澳門企業居民跑動超11萬人次。
根據《珠海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珠海將進一步重塑政務服務流程,深化“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高頻事項“秒批秒辦”、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跨境通辦”等,提升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打造“十五分鐘政務服務圈”,更大程度利企便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我們將始終堅持‘產業第一’,全面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打造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府服務體系,樹立珠海‘數智’治理新標桿,輸出更多珠海經驗,為全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珠海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李喜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