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推進法治現代化的戰略布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更新時間:2022-04-29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問題,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入新時代,中國式法治現代化駛入“快車道”。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之所以取得開創性歷史成就,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根本在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導。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體系等重大理論問題的基礎上,首次提出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也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實現法治化提供了新的方案選擇。

1.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開辟中國法治現代化新境界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新,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開辟了中國法治現代化的新境界。

回顧新中國法治發展史,我們黨對法治問題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鄧小平曾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新中國成立初期,如何建立社會主義法治是國家治理領域的首要任務。我們黨在廢除舊法統的同時,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動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

今天,我們對社會主義法治的認識,對法治國家建設規律的把握,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點不容置疑。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各種社會矛盾交織疊加,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如果完全停留在舊的體制機制框架內,用老辦法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或者用零敲碎打的方式來修修補補,是解決不了大問題的,必須將依法治國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布局的高度有力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抉擇,是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一次重大飛躍。從“方略”到“戰略”,從“依法治國”到“全面依法治國”;從“社會主義法制”到“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再到“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表明我們黨推進依法治國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定位越來越精準,舉措越來越到位。就影響國家治理的深度和廣度而言,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全面升級版”,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不論在戰略部署上還是在理論創新方面都可以說開辟了新時代法治現代化的新境界。

2.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基礎和制度保障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國理政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重要的規矩。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情復雜。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這個準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全面依法治國是在新的歷史階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不斷成熟定型的本質要求,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基礎和制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無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依法治國既是重要內容,又是重要保障。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是立足于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和戰略謀劃,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實踐已經證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是治國理政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

3.以法治現代化引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人民群眾對法治的要求越來越高,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當前,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形勢總體是好的,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人民內部矛盾與其他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黨風政風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大量矛盾和問題與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相關。全面依法治國是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略布局就會落空。”習近平法治思想把全面依法治國提到了黨和國家戰略布局的新高度,賦予全面依法治國新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在統籌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堅持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必須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統籌協調、全面推進。在“統籌協調”方面,必須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辯證統一關系。法治之中有政治,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要正確處理改革與法治的關系,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要堅持在法治框架內全面深化改革,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在“全面推進”方面,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緊緊抓住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堅持依法行政,推進嚴格執法,理順執法體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斷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要進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不斷培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