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長坡厚雪。這是一場席卷三百六十行的風暴,誰能搶抓數字經濟機遇和時間窗口,誰就能引領新一輪發展。
隨著國家“東數西算”大棋局落子,內蒙古作為全國布局的8個“算力樞紐節點”之一,其數字經濟發展大幕已徐徐開啟。
今年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為赤峰鎖定融入“東數西算”戰略發展路徑:以呼包鄂烏、赤峰為重點,打造各具特色的數字產業園區,加快發展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軟件開發等數字產業。
夢想在這一刻點亮,赤峰的機會來了!該市上下迅速搶抓契機,高起點規劃布局,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借助“東數西算”工程起跳跨越,加快構筑蒙東數字經濟新高地。
蓄勢而發:發展數字經濟正逢其時
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是黨中央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立足國情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
2021年,赤峰市委、市政府以高度前瞻的戰略思維和對赤峰發展的精準判斷,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激發數字時代新動能,培育數字經濟新優勢。
《赤峰市關于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于2021年8月正式印發,提出30條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勾畫“施工圖”。
到2025年,該市將基本形成5G產業鏈、物聯網、大數據以及數字文創、新零售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
構筑蒙東數字經濟新高地,從創意形成到戰略謀劃,正逢其時。
赤峰數字經濟發展起步早、基礎好、創新氛圍濃厚。據自治區網信辦監測統計,赤峰市綜合排名位列全區第4位。全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5%;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增勢繼續。
據中國信通院和清華紫光數字經濟研究院評估數據,2021年,赤峰市數字化綜合評價指數為45.4,在全國242個參評城市中排名第162位,較2020年上升40位。一年來,《赤峰市“十四五”信息化發展規劃》《赤峰市數字經濟發展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暫行規定》《赤峰市數字經濟發展專家咨詢機制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
一年來,赤峰市 搶抓機遇、積極作為,促進數字經濟深入發展、日趨活躍,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在技術創新、場景應用、業態豐富、促進就業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信息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該市寬帶出口帶寬達到3000G,年內新增1080G。4G網絡覆蓋99%的行政村;累計建成5G基站1967個,當年新增1055個,中心城區基本實現5G網絡連續覆蓋,旗縣區政府所在地、大型鄉鎮、部分重點行政村有效覆蓋。
——數據中心支撐作用日益明顯,該市投入使用的擁有100個以上物理機架的數據中心2個,總承載規模為3500臺,目前裝機量2100臺,年內新增裝機400臺。——電子信息制造業穩步增長,該市3個電子信息制造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就業總人數965人,年內新增204人。
——產業招商推進有力,該市引進落地數字經濟項目26個,計劃總投資7.09億元。今年第一季度,簽約數字經濟項目20個,計劃總投資13.03億元。
——產業園區集聚效應初現,紅山區蒙東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園區新引進企業、機構17家,企業總數達167家,交易總額14億元,較2020年增長17%。松山區信息數創產業園區積極培育數據標注、三維建模、數字創意等產業,入駐企業57家,2021年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
——信息技術服務業穩步增長。2021年,該市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5.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5%。——數字治理體系構建步伐加快。“一網辦”“掌上辦”“一次辦”“幫您辦”等政務服務基本實現。市本級電子政務外網IPV6改造基本完成,政務云中心投入運行,基礎數據庫共享平臺建設完成,匯聚134類電子證照數據348萬條,可為800個事項提供網上數據共享應用。
當前,赤峰市數字產業體系輪廓初顯,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產業數字化轉型有新進展,數字治理體系構建步伐加快,數字產業發展初具規模、蓄勢待發。
面對新環境、新挑戰、新要求,全市上下充分認識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對于赤峰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創新驅動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重塑人力資源優勢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赤峰市各級各部門正在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國家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機遇、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業態創新機遇、自治區大抓數字經濟政策機遇,立足該市數字產業初具規模的基礎,牢牢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順應產業潮流,積極對接上級政策,加快把赤峰市打造成為蒙東地區數字經濟發展高地。聞令而動:全力打造數字經濟新生態
今天,一批批以數據中心、5G為代表的項目正在赤峰市火熱推進,正在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底座”,拓寬發展新空間,釋放數字經濟的澎湃動能。
走進赤峰航天宏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測繪技術人員正在進行林草長制智慧管理平臺的信息錄入工作。
記者看到,這個平臺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信息化技術,可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預警、林業產業振興等有機結合,促進林草資源保護,這個項目即將進入測試交付階段。
赤峰航天宏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去年入駐以來,營業額已達到3200萬元,實施的多個項目分布在赤峰市。公司總經理馮偉說:“我們立足于赤峰,輻射內蒙古東部地區,為內蒙古東部的行業應用提供智慧林草大數據平臺,在實景三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和農業振興等方面領域進行主要發力。”
一年來,赤峰市培育壯大電子信息制造業,電子信息制造業總體運行平穩,主營業務收入達6.9億元,與去年相比增長明顯。
赤峰市高度關注和重視數字經濟及產業數字化轉型,為拓佳電子產業園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作為赤峰市數字經濟代表性企業,拓佳電子產業園是內蒙古發展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智能制造及創業創新支撐平臺。產業園通過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努力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現代新型百億產值園區,目前已入駐企業40家左右。
“我們的水滴屏智能模組產業化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和建設,下一步我們將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重點打造智能手機制造、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全產業鏈發展。圍繞產業數字化,實施智能車間建設,實現電子產品的高精度、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生產,推動兩化融合發展。”拓佳電子產業園副總經理劉宗鵬說。
2021年,拓佳電子產業園新增1戶入駐企業,8戶入駐企業正常生產,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億元,同比增長20%,承接上下游企業約30家,現已簽約意向入駐企業3家、正在洽談企業4家。內蒙古科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同樣看好赤峰數字化轉型機遇,2021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5000萬元,同比增長30%;恩沃科技產業園主營業務收入達1.8億元左右,同比增長80%。
對照“打造蒙東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目標要求,赤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梁晶晶表示將從三方面發力——
在完善信息通訊基礎設施建設上持續下功夫。力爭年底新建5G基站600個,累計建成超2500個。
在工業數字化轉型上持續下功夫。引導支持更多中小企業上云用云,指導重點企業開展登云標桿建設。深入開展“兩化”融合貫標、對標工作,年底前組織200戶工業企業完成融合對標。
在招商引智上持續下功夫。繪制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圖譜,積極對接國內互聯網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單位,參與赤峰市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工業APP等項目建設,提升工業領域數字化服務能力。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數字化為工業增長和提質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赤峰市搶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機遇,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加快推進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縱深推動工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赤峰市推動工業企業兩化深度融合,大力推廣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應用普及,組織工業企業對照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開展自評估、自診斷。目前,塞飛亞、蒙都羊業、東黎羊絨等11 家企業先后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評定,加快數字化改造進程。
赤峰積極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從起步向快速發展階段過渡,2021年度,納入工信部軟件企業月報數據平臺調度的6戶企業,主營收入 2.3726億元,同比增長91.1%,其中軟件業務收入1.7853億元,同比增長61.2%。
支持內蒙古朗坤科技有限公司申報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型二級節點,填補蒙東地區標識解析節點空白。
中國移動赤峰分公司與平莊煤業(集團)合作開展“5G+礦山無人駕駛”項目,平煤集團旗下賀斯格烏拉南露天礦實現5G專網全覆蓋。
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持續優化升級赤峰市中蒙醫藥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牽線互聯網企業和重點工業企業深度對接,指導東黎羊絨、昭烏達羊絨、佟明仟禾等信息化基礎較好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建設。
創新主體穩步增加。2021年全市有3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評定;企業上云規模逐步擴大,2021年上云企業總數達1790戶,新增262戶。科技創新平臺載體142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3家。重點企業智能化改造穩步推進。4 家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東黎絨毛智能工廠試點項目運行平穩。智慧園區建設納入今年工作重點,運營管理、安防、節能等工作正有序推進。全市已有59家重點用能單位納入能耗在線監測范圍。
加快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按照自治區智慧工業園區建設要求,赤峰市在前期多次開展建設調研的基礎上,初步制定了智慧園區設計方案,計劃于2022年底前將5個工業開發區11個產業園全部建成智慧園區,為赤峰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搏擊浪潮:爭當數字經濟“領跑者”
在赤峰松山區,數字經濟已成“產業王牌”,這里被譽為赤峰“中關村”。
松山區積極引進中關村創新發展模式,與中關村信息谷公司共建、共管、共運營赤峰中關村信息谷科技創新基地,打造京蒙協作創新示范標桿,蒙東、冀北、遼西信息科技產業新地標。
在內蒙古崇正科技有限公司SMT車間,技術人員正在使用貼片機進行微數控產品的PCB板電子元器件表貼工作。公司2021年10月簽約入駐赤峰中關村信息谷科技創新基地,今年1月投入運營,年產微數控產品約25000臺,預計產值700多萬元。
“我們目前開展兩個業務板塊,一個是微數控系統產品研發和生產,四款產品650臺已經投放市場,另一個是中核項目產業化參與研發組裝的第一代輔助管道全位置焊機器人20臺,已經投放到廣東太平嶺、福建霞浦漳州、浙江海鹽等核電現場。上半年預計完成產值320萬元。”內蒙古崇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樊榮民說。
放眼未來,進一步共建共享,成為赤峰推動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的關鍵。
赤峰中關村信息谷科技創新基地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三大產業,園區包括數創產業區、數創產業基礎人才培訓區、中關村創新中心、科技金融與科技服務區、智能制造研發區,以及未來規劃的智能制造生產區 、高端商務區等,實現園區產業鏈條化及可持續發展。
基地自2021年3月28日開園運營至今,已與松山區人民政府合力引入和培育企業40多家,完成中關村雨林空間國際孵化器裝修,簽約孵化企業15家。
數字賦能,紅山區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從互聯網興起到云計算發展再到大數據變革,紅山區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新一代數字化技術為工業企業數字化創新應用賦能,搶占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
赤峰安快創業谷于2021年落戶紅山區,從企業的孵化培養、專業數字技術人員培訓、安置、就業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培訓、融資等全流程、專業化的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孵化科技型初創企業近百家,帶動就業近1萬人,成功孵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赤峰安快創業谷副總經理鄭雪敏說,我們做數字創意產業,主要有三個環節就是“產 、學、孵”,一個是為企業導入產業、帶來業務,另一個就是全流程孵化,提供18類、80項服務,包括政策宣講、政策解讀,包括工商注冊等一系列服務,讓企業不斷壯大。
紅山區還以新一代數字化技術為工業企業數字化創新應用賦能,強健經濟發展新引擎。
赤峰經濟開發區發電有限公司承擔著紅山區鐵南片區1100萬平米供暖任務,目前企業利用內蒙古朗坤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數字化管理程序,已經全面實現基建MIS、生產實時和安全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紅山區下一步將圍繞數字經濟產業園和人力資源產業園,打造產城融合先導區,著力引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核心數字產業,吸引上下游產業鏈加速集聚,將紅山區打造成赤峰市的數字產業高地。
數字支撐,農業現代化取得新突破。目前,該市數字農場已有75個,數字牧場36個。
數字貿易有新發展。2021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網絡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3.9%和21.7%。數字化對外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入駐企業120家,實現跨境電商業務1.44萬單,交易金額1.46億元。打造直播電商,建成蒙東網紅培訓基地,起步發展直播經濟。目前,30家直播企業入駐基地,2021年實現直播交易額超過1億元。
互聯網+文化旅游建設有序推進。赤峰文旅品牌旗艦館、赤峰智慧旅游小程序平臺近期即將上線。文旅局積極爭取自治區文化旅游發展資金,實施巴林左旗上京契丹遼文化產業園區智慧化建設項目。
文創產業數字化升級繼續推進。在中心城區建設10座街區圖書館,公共文化館全部開通國家公共文化云智能服務端。
在推進數字金融智能服務方面,赤峰在國家“信易貸”平臺入駐金融機構13家,自治區“蒙享貸”平臺入駐金融機構4家。
在扶持數創產業發展方面,通過赤峰數字創意產教融合基地,共引入一線城市數字創意總監級人才23人,培養數字創意人才1192人,安置就業1127人,洽談合作高校47所,孵化數字創意工作室及企業75家,導入80家國內科技、數字創意類頭部企業業務;與小米、阿里、騰訊、字節跳動、58等頭部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客戶關系。
因時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數字時代,對赤峰來說是挑戰,更多是機遇。
赤峰將堅持把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樹立互聯網思維,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昂揚姿態,主動作為,讓數字經濟成為赤峰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記者:魏那)
原標題:《赤峰:借“東數西算”起跳 構筑蒙東數字經濟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