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海關銳意創新“大通關”建設不斷推進通關效率大幅提高 用一流通關服務助力深圳經濟發展 “深圳的通關速度是一流的,深圳的經濟發展軟環境是一流的。”記者日前隨一個來深圳檢查口岸工作的國家級考察團采訪,當看到東西海運港口國際集裝箱貨輪云集,皇崗 口岸的貨柜車輛川流不息時,很多官員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樣的通關環境和通關速度,是與深圳海關的銳意改革和不斷創新分不開的。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就在中國海關改革的“試驗田”上,深圳海關悄然加快了整合創新、服務經濟的腳步。去年,深圳海關征收稅款入庫456.5億元,超額完成稅收計劃;深圳市全年外貿出口歷史性突破千億美元大關,自1993年起“十三連冠”全國大中城市出口額排名。這個引人注目的“服務型海關”,正以不斷提高的通關效率和不斷優化的軟環境,為將深圳打造成自主創新型城市做出積極貢獻。 整合也是創新服務經濟發展 “鞏固、提高、創新、發展”,是深圳海關這屆黨組堅持的工作原則。在近三年的工作實踐中,這八個字被深圳海關不斷根據形勢變化賦予了新的內涵。 深圳海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按照海關總署提出的“深圳海關要做改革創新排頭兵”要求,該關強化“整合也是創新”的觀念,科學調整業務改革的思路和重心,提高改革的整體效能,完善各項重點改革項目,更好服務經濟發展。 根據近年來深圳海運貨運量與陸運貨運量呈現出此長彼消的態勢。為此,該關在保證陸路口岸通關暢順的同時,逐步加大了海運通關改革的力度。對已經實施的改革項目進一步加以完善、深化,還在總署的統一領導下,立足深圳海關實際,不斷創新管理理念,推出了一些新的改革創新措施,使海運通關效率大幅度提高,海關監管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明顯增強。 2003年,深圳海關大膽創新,實行了空箱快速驗放改革。對鹽田港區暫時進口空箱實行“提前申報、到岸放行、閘口驗放、事后核銷”快速通關新模式,在有效監管下隨到隨放,加速空箱的運轉速度,空箱滯港時間由原來的2至3天縮短到1至2小時。 2004年7月,以集中查驗為切入點,深圳海關在大鵬關啟動了新一輪鹽田港區海運通關改革,實現物流通關全程信息化,24小時通關,排隊等候的貨柜車“長龍”現象大大減少,全面提升海港口岸通關效率,直接推動了2004年深圳港以海運集裝箱吞吐量1349萬標箱的成績,蟬聯世界第四大港稱號。 2005年,深圳海關推出了深化海運口岸通關作業改革。對進口貨物實行“提前申報,貨到驗放”的通關模式,對守法狀況良好的納稅大戶企業實行“貨到前完稅、貨到后查驗放行”的操作模式,大大減少了進口貨物的滯港時間。當年6月,鹽田港區集中查驗模式正式啟動,大鵬關將查驗工作時間由原來不足7個鐘延長到連續工作11個鐘,日均查驗量增長80%。蛇口海關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目前也已基本就緒,查驗中心已具雛形。同時,國際轉運貨物實現了24小時申報及無查驗指令情況下的落地放行、即卸即轉。 深圳港優良的通關環境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船公司開辟新航線。去年,僅鹽田港區開辟的國際航線就新增加了10多條,形成通達全球的集裝箱班輪航線網絡。“中海亞洲”、“達飛雨果”、“中遠深圳”等多艘裝載量在8000標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裝箱船首航即停靠鹽田港區。去年,深圳海運口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566萬標箱,穩居世界第四大集裝箱口岸。 “大通關”建設風生水起 深圳海關負責人說,深圳海關一直把“大通關”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按照深圳市政府統一規劃,積極參與西部通道、福田口岸、大鏟灣集裝箱碼頭等大型跨境工程和口岸建設工作。為促進物流業發展,加大地方電子口岸建設力度,目前深圳電子口岸入網企業達2.9萬家,居全國首位。 在深圳公路口岸、旅檢現場、快件監管現場,深圳海關與檢驗檢疫部門開展了“一機兩屏”工作,總體運行良好。還推行網上支付、聯網報關、上門驗放、擔保放行等多項優惠措施,實現企業通關電子化,加強與地方各部門以及檢驗檢疫、國稅、邊檢等部門的協調配合,服務于“大通關”建設。目前,以海運通改的整合創新為切入點,“大通關”風生水起,深圳口岸的整體通關環境大為改善。 與此同時,深圳海關積極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對大型、重點企業實施全新的“客戶協調員”制度。該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2004年數據統計分析,深圳關區出口額超億美元與納稅額超億元人民幣的企業合共百余家,數量占關區企業總數不到1%,而當年度出口額約占深圳關年度出口總額的64%,納稅總額約占深圳關年度稅收總額的46%。 “這些大型、重點企業的發展對于促進深圳經濟整體發展影響很大,海關應調整管理觀念,創新企業管理的模式,更好為推動合法企業外貿出口服務。”基于上述認識,深圳海關去年在全國海關中首家推行了“客戶協調員”制度,向重點大型進出口企業委派“政治素質好、服務意識高、業務能力強”的干部為客戶協調員,協調解決企業通關疑難問題,引導企業守法經營和規范管理,對企業實行專門化管理。同時在隸屬關設立聯絡員,在大企業設立聯系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與職能部門、隸屬關處、政府經貿部門、企業行業協會等的協調配合機制。第一批已選定富士康、中興通訊等15家重點企業進行試點,受到企業的普遍歡迎。 深圳海關還進一步加強了與香港海關及泛珠三角地區兄弟海關的合作,開展區域海關合作改革。一是試點實施卡口控制與聯網系統,進一步規范和簡化轉關監管,將深圳海關現行的卡口系統運行模式調整為全國海關統一的模式,并配合廣東分署開展卡口系統技術聯調,為廣東省內各海關實現卡口聯網、數據互通打下堅實基礎;二是積極推進粵港跨境快速通關,全面啟用《內地與香港海關陸路進/出境載貨清單》,實現進出境車輛的“一次申報、兩地驗放”,通過啟用綠色關鎖,逐步實現兩地海關查驗結果互認,開通“空港物流快線”,實現深港兩地航空進出境物流的無縫對接;三是大力推動“泛珠三角”區域通關一體化,啟動與廣州海關之間的“屬地申報、口岸驗放”試點工作,協助內陸省區開通外貿貨物便捷出海通道,改革海鐵聯運傳統作業模式,實行以班列為單元的“整體轉關、整體核銷”新模式。 推進廉政建設錘煉優秀隊伍 面對毗鄰香港,任務繁重的特殊環境,深圳海關去年將先進性教育貫穿隊伍建設的始終,加強準軍事化紀律部隊建設,繼續深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張旗鼓地開展“三珍惜、三熱愛”、弘揚紅其拉甫海關艱苦奮斗精神等教育活動,堅持以人為本,從嚴治關,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根據深圳市委的統一部署,按照海關總署“居安思危、永不懈怠、把好國門”主題教育各項要求,深圳海關認真開展了先進性教育活動。基本實現“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基層群眾、促進海關工作、建設‘三化’紀律部隊”等5個預期目標,全關黨員干部隊伍素質全面提高。深圳市委督導組、海關總署巡視組對該關先進性教育活動給予了積極評價和充分肯定。 據了解,作為總署確定的準軍事化紀律部隊建設試點單位,深圳海關去年制定了《深圳海關建設準軍事化紀律部隊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并開展以辦公秩序、關容風紀、禮儀禮節等內容為重點的現場督察工作,共開展現場督察128次,現場查糾327人次。將思想政治工作、黨風廉政建設、隊列訓練、體能訓練等工作列為考核范圍,組織開展了2005年度準軍事化建設全員考核工作,有1600名關員參加,展現了海關良好的精神風貌。 去年,深圳海關還加強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設,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據統計,年內組織開展執法監察38次,提出整改建議54個。還開發啟用了“拒退‘紅包’管理系統”,規范收送“紅包”行為網上申報工作,全關共拒退“紅包”64人次,合計金額10.2萬元。 去年,深圳海關被深圳市評為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羅湖海關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文錦渡海關通關一科分別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全國婦聯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巾幗文明崗”,郭惠綺同志被授予全國五一巾幗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充滿活力的準軍事化深圳海關隊伍為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005年,深圳海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8861.7萬噸,監管進出境運輸工具1471.1萬輛(卡、艘),監管出入境人員行李物品1.64億人次,監管行郵快件3142.9萬件,查獲走私案件4057宗,案值31.4億元。 深圳海關關長鄒志武表示,今年,該關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樹立和落實科學治關理念,以整合創新為動力,向科學管理要資源,建設準軍事化紀律部隊,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不斷推進深圳海關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