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科技局突出重點打造平臺抓好專項
來源:科技日報 更新時間:2012-04-14

   為了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定市科技局在對“十一五”規劃的精心謀劃中,反復研究,多次論證。并于近日確定了2006年科技事業發展的工作思路。

  保定市科技局局長李山淼說,保定市科技“十一五”規劃的主旨將突出三個重點,打造三個平臺,抓好三大專項。他歷數了其中要點:

  突出自主創新,抓好三個重點,加大科技支撐。一是加大原始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全社會發明創造、原始創新。積極創造條件,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建設技術研發中心,在現有21家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的基礎上,力爭“十一五”期間,達到具有“四有”標準的100家,省級以上達到30家。二是集成創新方面,加大科技園區建設力度,整合科技型企業技術資源,協調理順企業間合作關系,搭建集成創新協作平臺。建設好三大標志性產業(新能源及能源設備、汽車、輸變電設備),加快電力電子、軟件、動漫等產業基地建設。三是尤其加大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力度,利用科技交流合作平臺,主動吸納京津科技輻射,加快引進人才、技術、成果、信息等科技資源,在轉化成果的基地上實施再創新。搞好農業技術創新,引進培育動植物新品種,組織農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開發農副產品深加工技術和產品。繼續抓好中藥材基地建設,搞好新藥研發和醫療技術攻關。

  完善服務體系,打造三個平臺,促進產業發展。要完善提高為“三農”服務的農村產業科技專家站平臺建設。市星火農村產業科技傳播中心和25個已建的農村產業科技專家站,2006年要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完善提高其內部建設和運行效果,面向產業開展科研、轉化、推廣、培訓等活動。力爭取得10項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25項先進科技成果,在普及科技知識,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中充分發揮作用。要繼續推動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生產力促進中心平臺建設。不斷建立健全市、縣兩級生產力促進中心,積極探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機制創新為動力的多種發展模式,2006年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和高陽、安國、高開區等10個縣(市、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圍繞區域特色經濟的發展,全面開展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科技工作,利用多種渠道和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技術服務活動,力爭取得一批成果。要積極構建為成果轉化服務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平臺建設。2006年要在已有科技合作與交流框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中科院等京津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強同我國駐外使館科技處及國外駐華使館科技處的聯系,形成渠道暢通,網絡健全,運轉快捷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平臺,加強面向新能源、汽車、農業、醫藥、環保等重點產業的科技合作,引進一批技術和人才,轉化一批重大成果。

  爭取領導支持,抓好三大專項,促進綜合效益。啟動太行山星火產業帶建設。“十一五”期間在太行山區發展6大優勢支柱產業,扶強20個龍頭企業,建立30個星火科技示范基地,組建20個星火技術傳播站,建設100個科技型文明生態示范村;搞好白洋淀生態恢復及綜合治理項目的技術方案。加強環保技術研究,抓好“白洋淀上游河段濕地景觀規劃與污水凈化模型的構建”項目的實施;推進制造業信息化國家級示范市建設,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進一步加強制造業信息化國家級示范市建設,組織實施好國家制造業信息化關鍵技術攻關及應用工程重大項目。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