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區打造政務服務新模式
來源:菏澤日報 更新時間:2022-03-28

牡丹區打造政務服務新模式——歇業制度“落地生根” 企業也能“停機保號”

“歇業制度確實方便,公司受疫情影響,經營不善申請歇業,等經營條件好轉時再繼續經營,這項制度真的非常人性化。”3月24日,說起歇業制度,牡丹區某裝飾裝修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先生贊不絕口。

由于受疫情影響,張先生店里的生意大不如前,想要閉店又不甘心多年的經營付之東流,正在兩難之際,張先生得知牡丹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在“商事登記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市場主體歇業制度,張先生按照登記服務指南在山東政務服務網“企業開辦一窗通”提交了歇業備案申請。從在線申報到完成備案,整個過程大約20分鐘,同時,張先生負責的這家企業成為牡丹區首個成功歇業備案的企業。
讓張先生受益的歇業制度源自3月1日起牡丹區施行的《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條例》首次明確,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經營困難的,市場主體可自主決定在一定時期內歇業,歇業的期限累計最長不得超過3年。《條例》同時明確,市場主體應當在歇業前向登記機關辦理備案,登記機關向社會公示歇業期限、法律文書送達地址等信息,通過公示加強對歇業企業的監督和監管。
張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的企業屬于小微企業,工人月工資共計6萬元左右,一年下來就是70多萬元,加上房屋使用稅等稅費近萬元和水電費支出5萬余元,歇業一年能節省開支近80萬元。辦理了歇業備案后,張先生準備好好“喘口氣”,重整旗鼓再出發。
“歇業”是為了休養生息,但與“停業”有何不同?牡丹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龔立惠稱,企業停業,多見于我國行政處罰中,如責令停產停業,通常是指暫時的停止營業。設立歇業制度為商事登記行為賦予了新內涵。歇業制度類似于電信領域中的“停機保號”業務,號碼暫時不用,可以留存一定時間,需要時可再次激活。
“市場主體登記管理制度再好,倘若束之高閣,也難以實現制度的既定目標。”牡丹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趙鑫表示,今年,牡丹區將市場主體歇業制度“落地生根”,目的就是為給經營困難的企業提供一個緩沖性的制度選擇,降低市場主體維持成本,有利于助企紓困。下一步,牡丹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服務力度,釋放更多改革紅利,為企業群眾解決更多“急、難、愁、盼”問題。(記者 李若生)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