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新一代信息技術
來源:中國電子報 更新時間:2022-03-07

編者按:2022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元宇宙、智能網聯汽車、數字人民幣、網絡安全、低碳科技等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本報特整理部分代表委員建議提案核心內容,以饗讀者。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

搭建高水平研發平臺 增強鎂儲能材料資源優勢

新能源儲能技術是實現節能減排和能源轉型關鍵,而其中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的開發是基礎和保障。沒有新一代儲能材料的發展不可能有新一代儲能技術,要把新型儲能材料的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我國有能力整合全國和全球的力量開展工作,但目前國家在真正的新一代儲能材料與裝備上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建議有關部門在強化對抽水蓄電等傳統儲能技術改進和推廣的同時,加大整合力度,發揮制度優勢,突出我國以鎂為代表的戰略資源優勢,加大對顛覆性前沿性新一代儲能材料與裝備技術的開發投入。

此外,研發平臺是人才聚集和產業技術開發的基礎。目前全球新一代儲能材料與裝備的研究盡管已成為熱點,但研究平臺呈現小而散的特點,目前是世界級高水平平臺建設的重大機會。我國有制度優勢,可以集中力量提升科研攻關能力,完全可以在3-5年內在新一代儲能材料與裝備領域建成世界級研究平臺,聚集一批世界級人才開展工作,開發一批國家急需的新能源儲運材料與裝備技術。重慶在新一代儲能材料與裝備領域建有一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四個相關的國家實驗室,有好的技術優勢和工作基礎,建議整合重慶等有關省市的基礎,全方位布局,盡快啟動籌建國家實驗室。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東生:

完善全產業鏈建設 推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

雖然當前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全球化形勢較此前更為嚴峻,但中國制造業堅持全球化戰略仍有其必要性。雖然中國制造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但在當前世界經濟結構深刻調整,制造業國際競爭形勢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發展也面臨一系列問題。一是全球貿易規則改變影響中國制造全球化布局,中國企業出海面臨阻礙;二是中國制造面臨“前后夾擊”的困境;三是中國制造面臨西方國家的“創新圍剿”,使我國產業鏈攀升面臨困境。

對國內企業加速全球化、踐行“雙循環”方面,提出四點建議:首先,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本土化率,完善中國制造全產業鏈建設。其次,“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完善中國制造產業鏈布局。再次,積極開展區域經濟合作,推動以電子信息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鏈構建。最后,充分利用中國經濟體量和龐大市場,助力我國企業提升行業地位和國際競爭力,并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的治理。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祎:

建立“數字空間碰撞測試”機制 護航智能汽車產業發展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迅猛,車聯網作為數字化新場景,面臨巨大的安全挑戰。據360車聯網安全實驗室統計,國內25家車企的53款在售智能網聯汽車中,360公司共計發現漏洞1600余個,其中,云端漏洞1000余個,可導致攻擊者遠程批量控制該品牌所有的智能網聯汽車;車端漏洞600余個,可導致近距離非接觸式控制汽車,如開關車門、啟動引擎等。

建議借鑒汽車物理碰撞測試的手段,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數字空間碰撞測試”長效機制,強制要求在我國銷售的智能網聯汽車通過“數字空間碰撞測試”。同時,他還建議汽車行業盡快搭建一套以汽車安全大腦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態勢感知體系,幫助監管部門和車企實現汽車安全實時全程“可見、可控、可管”,確保上路的智能網聯汽車始終處于良好的安全狀態。

此外,建議將網絡安全升級為數字安全,打造覆蓋所有數字化場景的數字安全防范應急體系,包括應對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以及云安全、數據安全、供應鏈安全等挑戰。同時,建議國家把數字安全納入新基建,各地數字化建設之初便將安全考慮在內,并互聯互通,調集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數字安全體系建設,真正提升國家的數字安全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

加強元宇宙頂層設計 開辟數字經濟新領域

元宇宙涵蓋了數字孿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5G、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多項尖端技術,不僅可以加速各行各業的數字化進程,帶動相關信息產業的大力發展,促進數字經濟產值的持續提升,最關鍵的是可以占領未來互聯網世界的高地和話語權。

元宇宙相關技術可以賦能實體產業,打造“元宇宙中國”數字經濟體,引導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緊密聯系,形成虛實融合、沉浸交互、擁有完備規范體系的新型社會關系平臺是一個很好的抓手。該平臺既可以搶占元宇宙發展制高點、推動公共服務數字化,又可以引導線下疫情受損的旅游、商貿、文化等產業線上化,還能在此基礎上推動法定數字貨幣、數字資產等新技術的規范應用,可以說意義重大。

因此,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打造“元宇宙中國”數字經濟體,開辟數字經濟新領域。

一是盡快組織論證、統籌規劃,出臺“元宇宙中國”的頂層設計方案。

二是明確牽頭和監管部門,整體立項、分期分層推進“元宇宙中國”“元宇宙城市”及其他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項目建設。

三是探索建立虛擬經濟規則體系,推動數字資產確權、交易、隱私保護等方面立法。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研究院主任李金波:

加強智能家居適老化改造 構建智能服務型社會

從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看出,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社會養老壓力不斷增加。

關愛老年人,加強智能家居適老化,助力居家養老,既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解決老年人與社會“隔絕”的問題,還可以培育和壯大“適老化”智能家居產業,促進經濟發展,對響應黨中央“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號召、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為切實落實居家養老政策,提出三個建議:一是結合城鄉差異、因地制宜,制定家庭適老化改造標準,建立智能家居適老化改造示范區。

二是建立和完善“智能服務型社會組織”的管理機制,切實營造老年人智能生活有益環境,讓老年人實實在在享受智能科技成果福祉、提升居家養老生活質量。

三是鼓勵和支持各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制定智能產品適老化設計標準、讓更多智能產品變得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

加快電池“碳足跡”研究 科學合理核算碳排放

電池在整個新能源產業鏈中具有關鍵作用,歐美各國已紛紛將電池納入戰略規劃,并制定了相關的配套法規。我國在電池技術、制造和產業鏈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但在電池碳足跡核算標準與方法論方面存在空白,而歐盟正在加快制定《歐洲電池法》。

因此,盡快啟動中國電池碳足跡標準和方法論研究,建立產品碳排放管理體系,參與全球碳中和規則制定,推動與歐盟建立電池碳足跡管理互認機制,對于確保我國電池領域全球競爭力十分重要。

對此,提出三個建議:一是借助中國產業鏈完善、應用數據豐富的優勢,加快我國電池碳足跡方法論研究。同時與歐盟積極溝通,建立合作交流機制,推動中歐電池產品碳足跡方法論的協調與互認。

二是建議有關部門按年度、分區域更新發布我國電力碳排放因子,并以此為基礎建立我國電池產業鏈各環節碳排放因子數據庫,及時更新并向國際通報。

三是加強綠色電力認證國際合作。研究適用于我國電池產業發展和產品需求的綠證管理制度,并通過區塊鏈、5G、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為其確權。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

增強智能網聯技術研發力度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從“助力落實‘雙碳’戰略目標”角度,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汽車業助力落實“雙碳”目標,不僅要繼續擴大新能源產品的普及,還要在生產端和使用端共同發力,推動全產業鏈實現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建立健全支持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加強產業鏈布局與低碳技術研發創新。

從“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角度,建議調整完善法律法規,加快推動商業化落地。建議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確自動駕駛系統的合法地位,并制定人類駕駛員與“自動駕駛系統”的責任劃分標準規則和處置機制。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中,建立“自動駕駛系統”的等級評價認證體系和準入機制等。建議通過專項資金扶持等方式,鼓勵引導企業自主掌控操作系統、線控底盤等核心軟硬件研發能力。

從“產業鏈補鏈強鏈”角度,建議加強政策保障促進國產大算力芯片發展。建議通過多方協同,建立車規級芯片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并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平臺;建議設立專項資金,鼓勵芯片企業、汽車企業共同參與,加快形成國產大算力芯片的研發、制造和應用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

擴大分發流通范圍和應用場景 助推數字人民幣加速落地

數字人民幣應用主要涉及三個層面:一是頂層加密端,這部分由央行主導,涉及數字貨幣的安全算法及存儲;二是銀行分發端,即各家商業銀行核心系統(CPS)改造;三是公眾流通端,涉及面最廣,建設周期最長。前不久,數字人民幣(試點版)APP已上架安卓應用商店和蘋果應用商店,已全面向個人用戶開放體驗。但目前來看,數字人民幣在銀行分發端和公眾流通端領域尚需繼續完善,還存在分發流通渠道偏少、應用場景不夠豐富等問題。

為推廣數字人民幣應用,提出以下建議:一是針對銀行分發端。建議加快推進股份制商業銀行CPS改造進度,至少滿足當前主流18家銀行的綁定需求。針對數字人民幣目前僅支持借記卡綁定功能,適時加入信用卡錢包綁定功能。

二是針對公眾流通端。建議在所有APP支付環節直接增加數字人民幣支付選項,避免每個APP都要與數字人民幣APP調用綁定后才能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改進提高APP便利化程度,不斷增加用戶粘性。在全國11個地區試點基礎上,積極推出更多試點城市。

三是針對應用領域。建議開設數字人民幣銀行賬戶,推出數字人民幣存款、取款、貸款業務,推進數字人民幣與現有電子支付工具間的交互,試點在大宗商品交易、電子商務、商場購物、餐飲、外匯兌換、跨境支付等領域不斷豐富應用場景。(記者 徐恒 齊旭 王偉 張心怡 )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