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 2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推進數字化政務,要為“不方便的人”提供方便》的評論。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
從技術角度講,“一證行天下,一碼萬事通”,是各地線上政務服務的基礎條件。但根據以往經驗,電子證照在異地互認、信息跨地共享方面還存在一些梗阻。此次《意見》要求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實際上也是對此前各地數字政務服務系統的一次大升級,讓公眾在全國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特別提到,要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加強實體證照服務保障,滿足老年人、殘疾人等各類群體需求。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年輕群體對數字化和線上化的接受程度更高。而一些老年人、殘疾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會上網辦事等問題突出。因此,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保留傳統服務方式,保障了社會不同群體的需求。這也提醒相關職能部門,數字化政務服務走向精細化,需要在適老化方面多下功夫。
有相關數據顯示,在“十四五”期間,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預計將超過3億,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因此,挖掘數字化政務服務的增量群體,為更多、更廣泛人群帶去便捷,讓老年人也能享受智慧政務服務的改革成果,也是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的應有之義。
加快推進電子證照全國互認互通,強化線上政務服務能力,體現了我國精細化的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同時也表現出政務服務更加具備“用戶思維”和“互聯網思維”。期待隨著電子證照的深入推行,政務服務更加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