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聯合伏羲智庫發布《中國數字平臺開放性指數研究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據了解,雙方曾于2021年6月21日首次聯合發布《中國數字平臺開放性指數研究報告(2021)》,為數字平臺開放性評價提供了測度工具和參考。此次發布的2022年版,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完善了數字平臺開放性指數模型和平臺樣本清單,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數字平臺進行了新一輪開放性指數評估,并與第一版報告中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數字平臺是繼市場、企業之后新的資源組織形態,已經成為中國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中的關鍵一環,對“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近年來,“二選一”“APP監聽”“難以注銷”以及“數據無法轉移”等數字平臺排除和限制競爭現象日益嚴重,平臺開放性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報告》成果顯示,中國數字平臺開放性總體保持穩定,接入、交易和退出是影響數字平臺總體開放性的主要方面,生活服務、內容娛樂和電商交易平臺的整體開放性平均得分較高且很接近,四類平臺中總體開放性指數均值唯一提升的是社交媒體類平臺,提升幅度達到4.0%。
從數字平臺開放性涉及的四個維度看,接入開放性整體降低,主要歸因于數據政策法規的出臺和監管趨嚴,促使眾多數字平臺對其用戶協議及隱私政策進行了調整和豐富,導致復雜度提高和可讀性下降。交易開放性整體降幅達到3.6%,主要是由第三方服務接入限制和限制交易行為都有所增加導致,有多達50%的數字平臺不能直接使用銀行卡作為支付手段,而限制交易行為也屢見不鮮,阻礙數字平臺交易開放性提升。退出開放性整體提升4.1%,主要是由于部分平臺提供了明晰的退出路徑,退出便捷度也有所提高。轉移開放性整體保持穩定,但得分仍然較低,僅有少量平臺新增了數據或業務的轉移方式。
現階段,政策層面對數字平臺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提出“營造競爭有序開放包容發展環境,降低市場進入壁壘”;2021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第二次審議稿),新增了對“基礎性互聯網平臺”的相關要求。此次《報告》的發布以其為數字經濟治理和數字平臺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政策評估工具。
《報告》選取了電商交易平臺、社交媒體平臺、生活服務平臺和內容娛樂平臺4個類別,包括淘寶、京東、拼多多、唯品會、蘇寧易購、當當網、小紅書、微信、新浪微博、美團外賣、餓了么、58同城、滴滴出行、攜程、去哪兒、貝殼找房、支付寶、抖音、快手、愛奇藝、嗶哩嗶哩、百度APP總計22家數字平臺作為研究和評估對象,進行了開放性測試。
《報告》從數字平臺的接入、交易、退出和轉移四個維度構建數字平臺開放性指數模型(DPOI模型),并進一步細化出10個二級指標,以描繪數字平臺開放性的整體樣貌,開展研究評估工作。
《報告》測試結果顯示,當前中國數字平臺的開放程度還有待提高,不同類型的數字平臺在接入、交易、退出和轉移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制度性約束和阻礙。
測度結果顯示,22個數字平臺開放性指數均值為55.7分(百分制),中位值為55.2分,數字平臺總體開放程度一般。其中,當當網的得分最高,為65.9分,其次是蘇寧易購為64.5分,總體開放性排名前20%的還有58同城和嗶哩嗶哩。而抖音、餓了么、京東、美團外賣、淘寶、微信、攜程、新浪微博、支付寶等用戶量巨大的知名數字平臺均未進入開放性指數排名前50%以內。
《報告》顯示,接入開放性高于總體開放程度,但平臺間的接入開放性差異明顯。電商交易、社交媒體和生活服務平臺的接入開放性較高,而內容娛樂平臺的接入開放性較低,主要是存在獨家協議和隱私協議的可讀性差等;交易開放性顯著高于總體開放程度,內容娛樂平臺的整體交易開放性更好,嗶哩嗶哩、小紅書、快手、蘇寧易購等交易開放性較高;退出開放性存在顯著差異,內容娛樂平臺退出開放性最高,有較為明確的退出機制和簡潔的退出路徑,社交媒體平臺得分最低,主要體現在退出機制和退出條件的復雜性上,嗶哩嗶哩、去哪兒和當當網的退出開放性最高;轉移開放性遠低于整體的開放性,其中社交媒體平臺的整體平均轉移開放性得分最低,其數據和業務基本很難實現可轉移。 (拾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