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賦能社會治理提質增效訪安徽省蕪湖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周曉梅
在長江蕪湖段有一雙雙智慧的“眼睛”,全天候緊盯預警非法捕魚、非法采砂、非法傾倒垃圾、長江水污染等違法行為,切實提高長江生態環保領域違法事件智能感知能力,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治理。
這是安徽省蕪湖市以信息化賦能社會治理提質增效的生動實例。近年來,蕪湖市以信息化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智慧城市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平安蕪湖,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蕪湖市獲批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批試點城市,連續多年獲評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地市,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達99.07%。
這樣一份亮麗成績單背后的秘訣是什么?近日,《法治日報》記者采訪了蕪湖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周曉梅。
“信息化是蕪湖社會治理工作的名片,蕪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經驗曾走向全國,以信息化為引領,實現了蕪湖治理體系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向智慧型升級、向主動型轉化。”周曉梅說。
周曉梅進一步解讀說,以信息化為引領,推動治理體系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蕪湖建立了“一盤棋”推進體系,成立由市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智慧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出臺《蕪湖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建立“領導小組+工作組”的小專班“雙回路”工作機制,設立智慧城市建設專項資金,以“不交數據就交帽子”的決心,加強總體謀劃、完善體系架構、優化工作機制,切實避免重復建設、根除信息孤島、推動數據共享;建設“大數據”中心,以市縣一體化的城市數據中心建設為重點,推進全市社會各領域數據采集融合,建成全國領先的政府大數據庫,打造“數據治理生態鏈”,目前全市共整合各部門數據資源44億1630萬條,交互數據933億5125萬條次;打造“城市大腦”平臺,以城市運行體征數據為核心,以數據集中共享為途徑,建設基于大數據的城市大腦平臺,建立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中心(市綜治工作中心)推進各部門打造協同應用場景,實現對城市的智能化全面感知、可視化態勢監測、可控化預警處置和智慧化協同聯動。目前,全市122個單位共圍繞社會治理、公共衛生等領域打造179個應用系統,建立專題協同應用場景17個。
“在推動社會治理由傳統型向智慧型升級方面,我們大力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提升網格化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強信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建成符合國家標準、融入省系統、具有蕪湖特色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一趟不用跑’,構建‘一張地圖分網格、一個平臺納事項、一個體系促運行、一套機制保長效’的網格化綜合管理模式。”周曉梅說。
周曉梅認為,以“慧眼+”建設為契機,依托四級綜治中心和公安指揮平臺建設,在全市范圍內設置環市、縣區、重點區域“三層防控圈”,提高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和快速反應能力。“以信息化為抓手,最大的成效是推動風險防控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化。”周曉梅說。
周曉梅說,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蕪湖積極發揮市域優勢,高位謀劃、頂層設計,夯實基礎、健全體系,注重特色、創新賦能,努力完善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方法,提升能力水平,統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努力構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取得了初步成效。
周曉梅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謀劃推進。高站位謀劃,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平安建設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將試點工作擺上黨委、政府重要日程,融入“十四五”規劃大局,列為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項目化推進,以“1238”推進工程為總抓手,突出重點、強調特色,通過實施“向陽”“同心”“潤安”“鑄盾”等8大工程,明確了首批35大項90小項重點任務,項目化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多層次調度,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推進會部署推動,并將試點工作納入全年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和平安建設考核,與單位考核獎金相掛鉤。市委平安辦先后5次召開視頻會議,4次赴縣市區、市直單位開展調度督導,市工作專班加強日常跟蹤,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只有不斷夯實基礎,健全體系,才能不斷提升市域風險防控能力。”周曉梅說,首先是夯基固本做實基層基礎,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發揮市域優勢,著力從體制機制上強化保障,推動街道管理擴權賦能,以綜治中心(網格化管理中心)為依托,加強網格化信息化建設,推深做實“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及時化解矛盾風險,服務群眾。其次,加強綜治中心建設,高標準推進基層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全市905個村、社區均建立綜治中心,使全市各級綜治中心之間聯成一張網絡、形成一個整體。再次,做實網格化服務管理,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做實網格化、筑牢安全網”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依托城鄉社區現有網格化管理基礎,將網格向樓棟和村民小組延伸,整合網格群防群治力量開展“微治理”,提升基層發現問題、處理問題、防范風險的能力。
周曉梅介紹說,蕪湖開發推行了智慧政法“解紛蕪憂”矛盾糾紛在線調解平臺,建立解紛法律服務和調解專家資源庫,支持24大類糾紛事項,通過在線咨詢、評估、調解、司法確認、訴訟等手段,提升調解效率和調解質量,初步實現了矛盾糾紛調處“一趟不用跑”的目標。平臺開通以來,入駐線上調解機構224家,注冊線上調解員799名,化解矛盾糾紛7032件。
“我們積極完善機制源頭化解矛盾,建立上下聯動的調處體系,建立線上線下互動的化解平臺,探索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周曉梅說,通過多點發力,在市域范圍內鑄就政治安全、治安防控、風險防范、公共安全、網絡安全5張“盾牌”。
周曉梅說,蕪湖特別注重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牢牢把握黨建引領主線,著力提升“牽引力”,通過提升城鄉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戰斗力,使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作用進一步得到強化和鞏固。(記者 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