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號配變低壓出線負荷,正常、拍照、上傳。”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主會場的配電房,工作人員戴上智能AR眼鏡對高、低壓柜等設備進行巡檢作業,不僅能精準快速尋找故障點、記錄運維檢修的全過程,同時形成可追溯的檢查資料,實現檢查全過程閉環。智能AR眼鏡還通過5G通信實現遠程協作,對實時共享現場畫面進行問題標注,解決作業難題。
“在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共有8套設備加入保電隊伍中,實現核心區域保電點全覆蓋。”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王海帆介紹。
在互聯網之光展館外的馬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智慧地釘”安裝于電纜通道上方,這個圓形巴掌大小的設備中間有一塊光伏面板,下面隱藏感應器,具備AI自主學習功能,可自動識別、主動感知半徑10公里范圍內的重型機械施工情況。
打開手機,烏鎮區域內300多個“智慧地釘”的具體位置顯示在屏幕上。工作人員介紹,綠色代表狀態良好,如果是紅色則表示異常,點擊相應圖標能看到具體信息。
在大會主會場外的烏鎮大道旁,智能“機巢”正全天候作業。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智能‘機巢’具備視覺引導降落功能,通過無人機開展自主巡檢+5G通信技術,可第一時間發現故障或危險情況。通過這種方式,首次實現了輸電、配電、變電3種類型自主巡檢全覆蓋,也實現了重點保電區域內電網設備自主巡檢全覆蓋。”
在本屆互聯網大會上,一系列科技成果投入應用,電網安全智慧防護一體化系統已初具雛形,數字化保電新模式正在興起。(記者 劉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