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風語筑發布關于項目中標公示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稱,公司近期以聯合體形式參加合肥市“淮河路256號及三國文化體驗館布展提升改造設計施工一體化項目”的投標,于近日被公示為該項目的中標人,聯合體中標總金額合計為3.3001億元。
此前,風語筑發布公告稱中標4.7億元山東肥城市民中心建設項目,公司于近日回應,已就肥城市民中心項目與客戶簽訂了正式協議,目前該項目正在按計劃實施中。
連續中標億元大單的背后,是風語筑對“新基建”浪潮下文化產業發展風向的敏銳觸覺和超前布局。
“文化新基建”正當時
2020年,“新基建”一詞徹底火了。無論從上層政策的重點部署,還是資本市場的資金熱捧,再到民間巷尾的熱切關注,“新基建”無疑是當年輿論熱度最高的概念之一。
“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去年4月,這一概念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爾后騰訊、阿里、華為等科技巨頭紛紛入局試圖搶占先機。正當“新基建”即將進入加速期的同時,文化界的“新基建”也接踵而至。
去年5月,中央文改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通知》。這是繼2019年8月科技部、中宣部等六部委在《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加強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后,第一次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對如何建設該體系做出了更加全面、明確的部署。《通知》對該體系的建設設定了八大任務,其中便包含搭建“文化體驗園、文化體驗館”兩大線下文化體驗場景。
在近日商務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商務領域促消費重點工作的通知中,“打造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場景”作為“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任務之一被提出。
文化新基建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科技”這一概念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豐富其內涵及外延的必然結果。有學者認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不僅意味著數字基礎設施的進化,更是為人們提供更多精神文化需求的接入口,最終讓每個人鏈接到具有人性的、可感的、互動的、美學體驗的智慧城市生活中去。
搶跑“文化新基建”新賽道
用數字科技打造城市文化亮點
對深耕數字展示行業多年的風語筑而言,這個智慧城市生活接入口便是以沉浸式、數字化為特色的線下文化體驗場景。
截至去年底,風語筑已打造覆蓋全國各地超過1300座數字化主題體驗空間,類型涵蓋城市館、博物館、科技館、企業館、公共文化中心、黨建主題空間、科普教育空間等。
隨著“文化新基建”的推行,公司提出“大文博”、“新文旅”計劃,進一步挖掘城市更新、在地文化博物館集群、數字文旅、商業新零售體驗場景中的數字化業務機會。此次中標大單項目體現了公司在新戰略方向上取得的初步成效。
“淮河路256號及三國文化體驗館”項目位于安徽合肥歷史最悠久、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城區——廬陽區。廬陽區是合肥城市空間拓展的原點,是合肥城市紋理的中心,也是城市文化的核心。此次風語筑中標項目內容即包含對區域內市政府原辦公樓的改造升級,通過打造城市記憶博物館、引入頭部流量主播工作室等,將項目打造成為合肥最具活力的城市藝文創新高地,為實踐國內城市更新提供合肥樣本。
“中國故事”,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從傳統文化到當下中國,用世界通行語言去講述的中國故事才能更好地傳播,而創意設計和數字化的表達正成為這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于今年5月竣工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以中國共產黨黨史為主線、全景式展示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奮斗之路。展館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風語筑充分發揮公司創意設計和數字科技應用能力,也參與到展覽館項目的建設中,以數字創意和動感科技打造逼真的沉浸式體驗場景,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
如何在世界舞臺講好“中國故事”?風語筑參與設計的2021迪拜世博會中國館項目即將在今年10月拉開帷幕并揭曉答案。本屆世博會中國館名為“華夏之光”,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新和機遇”為主題,集中展示中國在科技和信息通訊領域的創新成果。
此外,公司還參與了世界上第一個致力于展示職業技能的博物館的布展設計施工工程。世界技能博物館位于上海楊浦濱江,是由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倉庫——永安棧房改建而來。該館計劃于2022年第46屆上海世界技能大賽舉辦期間同步建成,屆時將成為展示世界技能發展精華的重要載體,各國嘉賓交流和參觀的集聚地,舉辦部分國際技能交流活動、會議及論壇的場所。
在討論文化產業和企業在“新基建”中的作為時,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頻頻被提及。
風語筑作為科技文創行業龍頭企業,將持續加大對5G實時云渲染,5G全息現實,VR、AR、MR,4K/8K超高清視頻等數字新媒體技術的投入,強化數字文化IP的開發、打造及運營能力,鞏固數字內容的生產制作及場景供給優勢,爭做推動“文化新基建”發展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