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運行管理平臺將依托于數字某某底座,實現大數據應用的可視化呈現和科學決策指揮能力,對外呈現其在城市運行態勢和經濟態勢以及城市治理大數據應用建設成果。同時,也作為各單位聯動辦公的場所,把城市運營中心建設成輔助決策的智囊、應急反應的龍頭、指揮調度的樞紐、事件研判的中心。
縣級數字政府之城市運行管理平臺
平臺支持以下四大模塊內容:
1. 綜合態勢感知:基于城市運行專題庫,量化表征城市治理狀態,使用圖表及數據一體的渲染引擎生動呈現。通過數據層面的設計實現全面展示各專題概況,通過以專題分析展示功能建設形成“城市運行全景圖”,全面呈現城市運行綜合態勢,感知城市運行風險和發展趨勢,便于領導及各綜合業務部門調整相應處置方法和政策。
2. 預警監測:結合實際業務場景,設計一套符合某某特色的預警監測系統,融合數據、事件、視頻等多維度類型的預警信息,實現場景化的預警監測能力。
3. 指揮調度:基于場景化的應急指揮預案,有效地利用現有的各種數據資源、應用系統資源,進一步匯聚各部門業務數據、視頻監控數據等,本期實現單個應急場景的聯動指揮,實現多個部門協同應對的指揮調度,對突發事件進行快速、有效的處置。
4. 事件分析研判:深度對接四級全科網格化大聯動平臺、某某市 12345 等系統,設計一套針對某某基層管理的事件分析及研判系統。
數字運營管理平臺
通過構建政府數字運營管理平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發揮價值,打通數據供需的全過程節點,促進部門間數據資源共享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和高效化,為推動某某政務數據資源實現跨層級、跨區域、跨業務、跨部門共享交換和協同應用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形成綜合庫、主題庫等數據資源池。實現數據匯聚、數據治理、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服務等功能。提供數據標準化服務和數據匯聚、資源編目與掛接、數據質量治理、數據服務發布、數據安全審計的數據處理類運營服務,提供數據處理任務有序運行保障、數據服務可用性保障、數據資源和服務統一權限的管理運營類服務,助力數據生態搭建。
需對政府數字運營管理平臺進行詳細的方案設計,包括但不限于數據掛接標準規范設計、數據采集及范圍設計、數據開發治理設計、數據資產管理及運營設計等內容。
城市運行專題(一期)
本期“數字政府”城市運行專題需圍繞某某概況、黨建引領、醫療服務、政務服務、安全生產、鄉村振興、營商環境、工業大數據等專題進行建設,投標人應設計不少于八個專題的建設,可參考上述專題進行設計或結合某某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建立城市運行綜合體征和關鍵運行體征指標體系,提供高度融合業務場景的城市運行專題指標設計服務,形成一套深度結合某某特色的可維護可運營的數據應用標準。
需結合實際需求,利用數字運營管理平臺數據資源及接入的外部大數據資源,通過構建數據模型以及建立相應的數據專題庫,實現信息深度挖掘加工和智能化處理。投標人需在投標文件中根據各專題領域,分級分類設計指標,并說明指標口徑及依據。
四級全科網格化大聯動平臺
通過建設政府四級全科網格化大聯動平臺,構建一體化運行體系,進一步提高全縣網格化體系建設水平和精細化社會服務管理水平,建立全面完善的問題發現機制、快速到位的問題處置機制、監督有力的綜合評價機制和規范高效的指揮運轉機制。
整合城市網格化管理與服務資源,打造某某縣網格化管理項目,建成某某縣城市運行的中樞指揮體系、社會服務的綜合平臺、政民互動的有效載體。系統功能需求如下:
基于城市運行專題體征庫,將社會管理的六種對象“人、地、事、物、情、組織”進行統一采集與管理, 實現“人進房、房落地、查房知人、查人知住”,使信息動態關聯和互通互流。通過整合本區域內的 GIS 地圖,通過 GIS 三維或者二維地圖,實現對人口、場所、組織等信息的直觀管理,以及相對應的深入應用,包括人員定位、區域統計等功能。
通過網格化聯動處置系統,縣級社會管理指揮中心牽頭指揮,各部門共同參與、整體聯動的縣-鄉鎮(街)-村社-網格四級調處網絡,實現一個渠道服務群眾、一個平臺受理反饋、一個流程調解到底、一個機制考核落實的“四個一”運作方式,強化平時與戰時(應急之時),綜合社會管理事務處置與公共服務響應的結合,一個聲音指揮、一個指令管理、一個責任追究體系監管。
移動端通過接入政易 APP,為網格員、網格工作人員和上級領導提供相關移動端管理, 接入省事小程序,為群眾提供網格事件上報、在線辦事和政務信息查詢等服務。能提供詳細的對接方案并自行承擔對接相關費用。
4.1.6 超融合實景指揮系統
以多維度、多領域的數據集中為途徑,進一步夯實數據采集、可視呈現、關聯應用的數據綜合管理模型,結合各部門針對城市管理的實戰業務需求,建設基于實時視頻的場景化感知體系、數據體系、應用體系于一體的城市實景指揮子系統。在基礎時空數據、公共管理信息、物聯網實時感知數據、互聯網在線抓取數據、各業務部門擴展數據等信息資源的基礎上, 實現數據的獲取、感知、存儲、處理、挖掘分析、決策指導的可視化、實景化、智能化。
系統需求如下:
系統需分為終端感知、基礎時空數據、地圖服務、業務場景四個層次。各層次要求如下: 終端感知:實景指揮平臺地圖需支持資源統計,查看高點接入數量、低點接入數量、標簽數量、對接系統數量。支持多種高點視頻切換方式,支持在高點攝像機列表中通過關鍵字搜索,選擇切換高點;支持在登入首頁地圖窗口通過選取高點動態縮略圖的方式實現高點的切換,支持在視頻地圖中通過選取高點攝像機圖標實現高點的切換,高低聯動。支持視頻可視域的運用精準調用視頻圖像,在視頻標簽引擎的支撐下,實時感知攝像機的位置、姿態、可視域信息并在視頻地圖、二維 GIS 地圖、中直觀呈現。標簽支持不少于 15 個視頻畫面圖層顯示,可根據攝像機鏡頭變倍顯示相應圖層的標簽。
基礎時空數據:提供 GIS 引擎,實現地圖載體、場景數據、標準地址信息等資源的有機結合,支持數據的關聯應用,能夠通過 AR 視頻標簽引擎建立標簽數據庫,標簽支持關聯視頻、語音、文本、圖片、圖表等。AR 流媒體服務引擎提供視頻數據實時分發功能,為各種終端提供實時碼流轉發功能。支持集群部署,通過流媒體管理服務器實現負載均衡功能。 地圖服務:通過終端感知采集的海量數據及基礎時空數據的融合,建立實景管理底座,實景管理底座需要支持提供二維 GIS 地圖、在線 3D 地圖、在線衛星地圖、VR 全景地圖、視頻地圖共 5 種地圖的應用,提供不同場景下的實景化數據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