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聯結和賦能推動智慧政務建設邁上新臺階
當前,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和社會建設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已成為推動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自2015年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部署和政策指引不斷深化落地。
近期出臺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勾勒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為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
當下,我們正處于從工業時代向數字時代和智能時代轉型的關鍵時期。
我認為如何通過數據這個介質和載體,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數據的互通共享,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主體智慧決策”的治格局,是政府數字化的一個重要目標。
而當前,一些梗阻和孤島現象依然嚴重。我們需要在政府公共服務過程中嵌入一個新角色,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間的一個全新連接點。
基于這個理念,我們致力于做數據的聯結者和賦能者,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一個全新載體,協同政府、金融機構及大型企事業單位,充分發揮包括政府、個人和社會組織在內的各行為主體的積極作用,實現各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
通過這個載體,能幫助政府機關充分實現動態掌握區普惠金融發展區域經濟運行和產業規劃等情況,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變“企業四處找”為“最多跑一次”,變“企業找資金”為“資金找企業”,做到“心中有數,胸中有策、手中有棋”,推動治理的現代化。
從工業文明走向數字文明,大數據服務升級促進政府數字化轉型
“數字空間”的不斷擴展、社會形態的高度互聯和人類社會去中心化,使得政府面臨全新的治理和服務空間。原本在工業化時代建立起來的以“科層控制”和信息“逐級傳遞”為主要特征的政府組織形態和運行模式,向一種開放式的多元共治和共享的形態進行轉變。
在這里,政府部門轉變為一個由智能技術支撐的開放協作平臺,這個協作平臺意味著一個開放的環境和治理生態系統,系統中將吸納包括公司、中小型企業、社會組織、社區、團體和個人等多個主體。在這個平臺中,政府通過對公共數據的開放,用數據賦權的形式推動協作平臺內的主體數字化和智能化。
與此同時,大數據服務正在從“蠻荒的1.0時代”走向“文明的2.0時代”,數據安全、所有權、價值等方面的意識也正在全面覺醒,包括金融科技在內的數據商業化領域,已經逐步從粗放過渡到精細,從全局漫灌過渡到局部領域的“精耕細作”。
大數據服務由1.0向2.0的過渡升級,使得數據由各類服務平臺走向開放的生態環境,過往預設的標準化數據分析模式將逐漸被動態的增強型數據消費所取代,而全社會各領域的大數據應用所面臨的問題也將更加復雜、數據更加多維,勢必帶來更多定制化需求,需要更精細化的服務和、層次更加多元的應用。
用數賦智:我們著力釋放數據價值,做數據的聯結者和賦能者
一直以來,我們始終致力于公共數據開發共享,努力成為面向政府和企業應用領域杰出的數據聯結者和賦能者。這是因為,在推進新基建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政府公共部門與大型企業之間很多情況下無法順利實現以數據分析為核心的融合與互動,某種意義上這已然成為制約兩者向更高質量、更深層次數字化轉型方向邁進的關鍵因素,主要是由于兩者都缺乏數據的收集、管理和分析能力導致,此外數據安全的問題也制約著雙方無障礙地分享各自數據。
我們來看這么一張圖。
在智慧政務協同體系中,圖的左側包括政府、金融、運營商、電力等主體是數據的供給方,他們有著巨大的數據價值兌現需求;圖的右側包括政府、金融機構、科研機構等是數據的需求方,有著巨大的場景應用需求。
不難發現,政府、金融機構等主體既是數據的需求方,又是數據的供給方。這也決定了數據作為介質在這個體系內能不僅完成一個能量的釋放與交換的循環,還能實現能量的自我創造和提升。
而推動大G與大B之間聯動的任務,則需要一個獨立的數據加工廠和數據生態平臺作為支撐。
我們擁有完備的大數據架構和應用研發、分析決策能力,是業內為數不多能夠同時對接數據供給者多元化特點和滿足數據需求者個性化應用的科技企業,擁有較好的生態位優勢。一方面,同盾了解供給者數據情況、信息安全要求以及數據目錄內容,能夠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將觸角延伸到更多元的數據源端,通過幫助供給者提高數據要素質量,打通變現渠道與技術壁壘;另一方面,我們了解數據需求者的業務邏輯、實際數據需求和個性化場景應用要求,能夠在模型層面實現“直連”,幫助數據需求者提高數據應用效率,挖掘業務優化空間,讓數據“可用不可見”,有效解決供需雙方“信息錯配”這一數據要素交易的核心難題。
簡而言之,基礎數據的供給方將數據匯聚到的公共數據開發共享應用生態從而實現變現和獲得反哺;增值數據的需求方則通過該生態實現對其個性需求的精準匹配從而獲得賦能。此外,我們還將基于該生態,對面向政府和企業不同應用場景提供支撐,滿足兩者間政金聯動、渦輪增壓等融合互動的需求。
智慧解決方案:大數據融合應用助力“善政興企”
在同盾的大數據聯結與賦能解決架構體系中,目前已擁有多個垂直領域的成熟解決方案,包括城市金融大腦系統、中小微金融服務平臺、智慧電力解決方案、智慧公安解決方案、區域企業運營監測、智慧高速解決方案、廣電及運營商內容安全等,通過互聯網技術賦能政務服務和企業監管等。
其中,依托政府各部委和企業相關的信用數據,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造的一站式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疫情期間,在當地政府指導下,成功為唐山、杭州、廈門等城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提供金融科技賦能;依托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構建的大數據平臺,創新性地支撐了上海市普陀區政府的區域經濟和企業運行監測及分析,并利用產業鏈知識圖譜實現精準地線上招商。此外,基于云端大數據分析的高速公路云控平臺、高速公路智慧算法、高速公路管理分析系統、高速公路收費運營監測等系統已被成功應用于滬杭甬高速公路。
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決貫徹有關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化轉型的相關指示精神,對內以數據驅動,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的競爭優勢;對外賦能政府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助力推進兩者間的數據開放共享、融合互動,不斷加大研發與投入,為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公共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