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深圳、蘇州、北京、成都等地之后,長沙成為國內第五個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的城市。由長沙市人民政府和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主辦的長沙市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將以公開報名和搖號抽簽方式,向30萬市民發放總額為4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有數據顯示,有超過120萬市民參與了預約抽簽。“金燦燦”的紅包真真切切告訴大家,數字人民幣來了!
數字人民幣來了,可別只當它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實現了可控匿名,商戶和第三方平臺無權獲取消費者的身份信息和支付數據。隱私性更高,既有利于保障公眾合理的匿名交易和個人信息安全,又有助于防控和打擊洗錢、恐怖融資、逃稅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金融安全。
數字貨幣是法定貨幣的數字形式,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不用綁定銀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離開網絡一樣好使;資金實時到賬,無需等待,沒有手續費;交易實現可控匿名,保護消費者隱私……可以想見,進入數字貨幣時代,人們會更加喜歡支付、交易,因為數字貨幣帶來了最大化的便利、安全,由此導致人們支付習慣、生活習慣、理財觀念等發生深刻變化。
相對于傳統電子支付,數字貨幣發揚了其傳統優勢。這些年來,中國發展數字貨幣所需的基礎設施、支付體系相對完備,消費者、商家等對電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不久前的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現場,多家商業銀行推出數字人民幣體驗區,讓參觀者使用銀行手機應用或數字人民幣卡式錢包。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前景無限廣闊。
當然,數字人民幣只是對我國現行支付方式的一種補充,而不是替代。“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彰顯了對數字人民幣的積極審慎態度。從現實情況來看,數字人民幣的基礎配套設施和基本法律規范等尚需進一步規劃、設計、論證、建設和檢驗,未來大規模落地應用有賴于相關生態的建立和完善。在可預見的將來,數字貨幣主流化可能還需要一定時間,紙幣、電子支付和數字人民幣將同時共存。(羅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