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筆者和往年一樣回老家過年。家鄉坐落于河南西部一個縣級市,回家過程中要多次轉機再轉車,而且正好經過了北京、河南、河北和內蒙古的多個城市。
在我所經過的這些城市中,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許多一、二線城市的機場或者車站可以看到眾多一線IT廠商有關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的廣告牌,如國內的聯想、方正、用友、金蝶以至一些中小廠商等,而國外的IBM、微軟、惠普甚至埃森哲等巨頭自然也是當仁不讓,廣告語也是大氣磅礴,引人入勝。而在家鄉縣城,街上的有關信息化的廣告宣傳也很多,但主角不是IT企業,而是國內電信運營商。如中國移動的移動秘書服務、中國聯通的“農業新時空”、中國電信的“互聯星空”以至中國網通的“寬天下”寬帶接入服務。縣城中林林總總的個體工商戶以至大量的小企業都在使用著他們的服務。
2005年以來,幾乎所有的國內電信運營商都已經將自己的目光瞄準了信息化領域,成為一個信息服務綜合提供商是其一致的發展方向。
于是我們看到了中國電信以“藍色魅力”和“商務領航”為代表,大力發展企業建站、在線安全、辦公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多種信息化應用和服務,受到廣大中小企業用戶的熱烈歡迎。而中國網通更是以ePOWER(“寬帶商務e動力”)為龍頭,全面介入中小企業信息化。其它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衛通和中國鐵通也都是各顯神通,高調介入信息化領域。
電信運營商作為信息產業價值鏈中的網絡擁有者,又有多年的運營和服務經驗,并且在我國幾乎所有地區都建設了完整的電信基礎設施。他們在技術和設備方面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但相比這些,更加關鍵的是,除了這些優勢外,他們更加重要的一點是從來都是高度重視我國眾多的中小城市中的中小企業客戶,甚至連廣大農村也不放棄。通過不斷的市場調研和敏銳的市場把握,尤其是對中小企業和廣大公眾的信息需求的精細分析,不斷推出實用的技術和產品,使其在固守傳統優勢地位的同時,又能不斷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面對中小企業乃至個人的個性化商務需求,他們不斷優化自己的寬帶網絡,加大技術投入,除了提升網絡質量,實施在寬帶網絡支撐上做到領先對手的技術策略外,還能為這些客戶及時量身定做各種產品和服務。
應該來說,目前國內主要的企業信息化,尤其是大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和服務,還主要由主流的老牌IT廠商提供。經過多年的發展,IT廠商和專業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還是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對大客戶需求的系統全面把握,系統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的專業性還是電信運營商難以超越的,在諸如專業的ERP系統服務、財務管理、電子政務系統服務等領域仍占領先地位。
其實如果非要拿電信運營商和IT廠商以及眾多專業信息化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信息化服務進行比較,某種程度上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思。這些信息產業鏈上的廠商所提供的服務應該說是互為補充,一起為推動我國信息化做著努力。但看看這些電信運營商在以中小城市的中小企業以至農村為代表的低端客戶市場的不俗表現,所有想切入信息化市場的廠商都應該有所觸動:
首先,中國信息化發展的領域和范圍還存有大量空白點,重要的是企業要沉下心來,科學而專業地來分析,不斷創新自己的服務。
二是要更加重視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低端用戶。其實未來信息化更大的增長點在于龐大的中小用戶,不能因為其小,不能因為其需求眾多、復雜、更具個性化就輕易放棄。在鞏固已有的市場基礎上,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小用戶,在未來的市場中,誰爭取了更多的中小用戶,誰的產品就擁有了穩固的基礎。
三是后進的信息化服務提供商不要因為自己是追隨者而氣餒,我國各個領域的信息化還有巨大的潛力可供挖掘,加上瞬息萬變、崇尚創新的IT產業環境,在信息化過程中會有更多的市場機會,也會有更多的商家脫穎而出。
小小廣告牌,反映了我國信息化發展中的眾多大道理。走到中小城市去,廣闊天地大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