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社區應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
來源:燕趙晚報 更新時間:2021-02-26

一直以來,教育、養老、醫療等民生問題都是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今年也不例外。兩天來,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代表委員們雖然來自不同行業,履職時間也長短不一,但他們依舊熱切關注民生期盼,積極傳遞百姓聲音。

蘆海英代表

為小區內高齡獨居老人安裝聯絡設備

老齡人口比例逐年增加,養老問題已經由家庭問題演化成為社會問題。那么,如何解決呢?市人大代表蘆海英提交的《關于政府主導在我市推進居家養老模式的建議》中建議,現有小區應由居委會對小區高齡獨居老人建檔,安裝聯絡設備,以實現緊急聯絡。

“應以居委會為單位,與社會緊急救援部門形成聯動機制,讓居家老人享受到社會的保障。”蘆海英說,同時,由居委會監管,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組成服務隊伍,統一對小區內獨居老人日巡;設立小區托老所。讓獨居老人家屬可以妥善安置老人,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托管時間,并設定相應費用。

她建議,扶持社會已有的居家養老企業有序發展,可以讓社區在用房、用水、用電等硬件方面拿出具體的扶持政策,降低企業成本,實現企業與社區的良性互動。

馬潔委員

讓家長微信群成為家校合作的橋梁

家長微信群該如何定位?如何發揮好家校合作的作用,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這成為市政協委員馬潔今年關注的焦點。

馬潔通過座談、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發現,由于種種原因,本應是加強家校溝通融合的家長微信群有時候卻影響了家校和諧。

“不能讓家長微信群成為家長的負擔群。”馬潔建議,應加強家長微信群的管理,完善家校協同育人機制。馬潔提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密切跟蹤、監督家校微信群、QQ群動態,有效維護家校交流空間的有序、健康與安全。

同時,她還建議要減輕教師負擔,充分保障教師教育教學時間,保障教師正常開展教育教學和批改作業時間。

劉海云代表

將青年志愿者充實基層社區管理中

新冠疫情的發生,讓很多基層社區工作者長期超負荷工作,不堪重負。雖然期間有很多熱心市民加入到基層志愿者崗位,也緩解了基層社區人員的壓力,但這只是暫時的,并不能長期解決基層管理人員比較缺乏的問題。

對此,市人大代表劉海云建議,號召青年志愿者特別是大學生志愿者充實到基層社區管理崗位中來,并成為基層社區管理的第二梯隊;明確規定社區志愿者每年服務時間,作為單位評優評先的基本條件;對長期擔任社區志愿者的給予一定就業優先或者公開表彰,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社區基層服務中來。

楊學紅代表

安裝隔音設施,減輕馬路噪音

近年來,省會持續加強民生關切,不斷完善民生配套設施,人們的幸福感隨之增強。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新問題也出現了。“以南二環東延為例,項目竣工通車為全市經濟建設再添新力,隨著車流量的增大,噪音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市人大代表楊學紅說,特別是位于南二環建華南大街至翟營南大街眾美鳳凰城一期、玉蘭苑、海棠苑三個小區,距南二環高架橋不足百米,噪音污染危害著這些居民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晚上大型車、重型車經過時,噪音更加明顯。

楊學紅建議借鑒廣州、寧波、沈陽等地的經驗,在鐵路、高速、高架、橋梁等交通干線兩側安裝隔音屏,盡快在南二環橋兩側加裝隔音屏等消音設施,減少噪音對周圍居民造成的危害,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

陳永軍委員

構建平安小區建設,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開展平安小區建設、加快推進全市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這不僅是每一個老百姓都關注的民生問題,也成為市政協委員陳永軍關注的焦點。

“對老舊小區,可以采取相對成片改造的方式,進行安防水平全面提升,形成以人工智能技術人防輔助相結合的動態社區治安智慧防控勢在必行。”陳永軍表示,智慧平安小區建設,可以加快推進現代社區模式,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他建議,石市應強化組織領導,組建工作專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形成工作合力,探索今后長遠工作機制,做好相關協調工作,拿出具體規范和標準避免工作被動和重復投資建設。而各市區縣可按標準推進智慧平安小區建設。實現社區警務智能化采集,數據化分析,自動化提升,可視化監督。

針對智慧平安小區建設,他還建議可采取民營資本投入為主,受益居民適量出資政府購買全程服務,保險理賠托底的模式運作。即小區公共區域的安防設備采購、安裝、維護等均由民營資本投入,由鄉、鎮(街道)村(社區)依法依規對購買服務進行招標,受益居民繳納適量服務費,并引入保險理賠機制為小區居民提供財產保險。

李美瑄代表

讓民族路步行街成為石家莊的打卡地

“民族路商業步行街運營了兩三年,直到現在也沒有形成自己的商業特色,更缺乏較高知名度,無法將人群有效地吸引、聚集起來,成為廣大市民休閑、購物、娛樂的場所。”鑒于此,市人大代表、太和集團總裁兼太和電子城總經理李美瑄向大會提交了《加速規劃繁榮民族路商業步行街的建議》。

李美瑄建議,可以用文化旅游的思維來打造民族路商業步行街,籌劃更多街區主題活動,鼓勵支持沿街產權單位組織,舉辦有特色、有形象的營銷活動。同時,把民族路的商業氛圍營造起來,讓它體現出應有的營銷價值和商業價值,不僅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地方,也成為外來游客了解石家莊的打卡地。“讓消費者在街區中找到城市歷史的記憶,找到時尚網紅的產品,找到黑科技的體驗。讓市民來了以后有的逛,值得逛。”李美瑄說。

邱小捷代表

建議加強社區信息專用平臺建設

“城市管理水平,很大程度體現在基層社區服務與管理上。而信息化程度高低,是檢驗現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標尺之ー。”市人大代表邱小捷說,為了提高社區信息化水平,經過多處走訪,寫出了《關于加強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邱小捷認為,社區信息化建設應該在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下,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

她建議,省會應該建立和完善社區信息化系統,適應政府功能下移、構建和諧社區,滿足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創新社區管理方式、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相關部門應該提高信息化社區服務與管理能力,將社區服務與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上日程。”邱小捷建議,應實現社區政務信息化、社區服務信息化、社區管理信息化,逐步過渡到社區管理智能化;加強社區信息專用平臺建設,建立科學的信息服務與管理系統,設置完善的信息項目與內容。

同時,加大資金和技術力量、技術手段投入,加強管理人才培養;建立支撐信息落地的網格化服務與管理體系。特別要針對多病、獨居、失能等特殊人群做重點標注,并建立幫助、救助機制,比如社區醫院服務網格化聯動建設、點對點互動、志愿者服務等。

社區信息化建設,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所以,邱小捷建議在每個縣(市區)選擇一至兩個具有較高服務與管理水平的成熟社區做試點,取得成功經驗后,在全市逐步推廣。(記者 趙曉華 馮月靜 崔虹)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