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閑魚、轉轉等為代表的二手交易平臺生意紅火,人們在上面互通有無,盤活了閑置物品。但是,隨著二手交易量的快速增長,對二手平臺的投訴也明顯增多。
江蘇省消保委最新發布的《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過93%的消費者在二手交易中遇到各種問題,如假冒的二手物品,包括盜版、色情在內的違禁信息等。部分二手交易平臺甚至公開售賣假貨,存在的問題觸目驚心。
別淪為垃圾場
“把閑置的東西放到二手平臺出售,這樣的買賣讓雙方都受益,盤活了閑置資源,避免了浪費。”家住北京豐臺的胡女士,早在幾年前就是二手交易平臺的常客。她閑下來時就會刷手機上各個軟件,有買有賣,交易過程中不乏樂趣。
閑置的嬰兒車、兒童玩具、電子產品、高檔皮具……近幾年,胡女士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出售了不少閑置物品,也買了很多二手物品。開始時,胡女士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在她看來,二手物品畢竟不同于新物品,有一些瑕疵在所難免。但時間久了她發現,二手交易平臺藏著不少貓膩。
胡女士在某平臺搜索框輸入某款香水的關鍵詞,發現一款標稱高仿的香水在售,公開宣稱和正品在外觀上一模一樣。不僅如此,諸如一些奢侈品的包裝盒、空瓶、標簽、保修卡等也被明碼標價,公然出售。類似“高仿”“復刻”等字樣的商品絲毫不避諱公眾的目光,堂而皇之登上大雅之堂。
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胡女士起初并沒有什么戒備心,誰料最后上當受騙,買到了假貨。“我想在平臺上給老人買一部智能手機,看著九成新,價格不到商場新機價格的一半。我很快就下單了,沒想到收到之后完全不是照片上的樣子,覺得自己被騙了。”胡女士說,手機拿到專賣店檢驗過,已經被拆開過多次,零部件也有缺失,根本無法開機。
消費維權也很麻煩,原因是很多二手商品不支持無理由退貨,而且一旦確認收貨,平臺往往不支持維權。胡女士三番五次撥打平臺電話無果,最終放棄維權,自認吃了啞巴虧。
事實上,像“信息不透明,賣方刻意隱瞞物品真實情況”“實物與照片不符”“不能退貨,物品有問題無法處理”等情況,在二手交易平臺屢見不鮮。雖然絕大多數平臺設置了人工客服,但在維權問題上,客服回答往往是建議舉報,或以其他理由推脫。
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過93%的消費者在二手交易中遇到如信息不透明、實物與照片不符、拒不退貨退款等問題,對消費者合法權益造成傷害。
除了假貨問題,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盜版網課、盜版影音、低俗漫畫等危害更大,甚至個人隱私信息也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值得注意的是,各二手交易平臺雖然明確規定,禁止發布涉及人身隱私、色情低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商品的信息,但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違禁商品的管理不完善,部分物品換個搜索方式或直接瀏覽頁面,依然會出現相關信息推送。
有機構測算,到2030年,二手閑置經濟可為全國節省32萬億元,到2040年節省的錢達到驚人的70萬億元。“這樣龐大的市場規模,如果不加以規范,任由野蠻生長,就會淪為垃圾場。”胡女士說。
不能野蠻生長
2020年,曾有報道指出,部分二手交易平臺公然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盜版網課、網游禮包碼等物品,部分工作人員甚至為發展平臺“付費會員”姑息縱容售假行為。
當時,各家平臺紛紛表態要嚴查嚴管,自查自糾。半年過去了,深受其害的消費者仍舊處在難以切實維權的尷尬境地。一方面,對于高仿商品鑒定和舉證的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假貨賣家就算被處理,也很容易換個馬甲重新開張。
互聯網經濟專家高揚坦言,回顧網購史,一手市場上也曾經有類似亂象,但在監管部門大力整頓之后,凈化了市場空間。那么,同樣依靠互聯網的各家二手交易平臺,并非沒有能力整頓、沒有能力監管。二手平臺存在假冒偽劣等亂象,與平臺未負起管理責任、存在放縱獲利之嫌有很大關系,而這對整個行業將造成根本性破壞。
《民生周刊》記者梳理相關法規發現,對于網上商品的交易,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都有相關約束。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商平臺經營者對平臺內經營者有資質審核義務,否則就可能要承擔連帶責任。
雖然部分平臺用戶協議中有所謂的免責聲明,平臺方也不直接參與用戶之間的交易,但作為二手交易的重要載體,平臺方對于二手交易中的違法行為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
二手交易的本質依然是銷售商品或服務,應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約束。業內人士建議,監管部門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應盡快出臺互聯網二手交易平臺相關標準,加強對行業監管和違法行為的約束,并壓實平臺責任,凈化平臺信息發布內容。有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二手交易平臺不可能繼續野蠻生長。各個平臺也應加強自身監管,切實承擔起審核、監管義務,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管。
在高揚看來,目前情況下,相關部門需要加強監督管理,嚴格落實到位,依法嚴厲打擊售假行為,將夸大宣傳、隱瞞關鍵信息、虛假交易等不誠信和違法違規行為納入誠信評價體系,督促平臺構建公平、誠信的交易環境,進一步完善售后服務機制。相信隨著互聯網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體系逐漸健全,二手交易市場在商家入駐、信息發布、售后維權等方面將更加透明和公平。(記者 于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