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還需真“智慧”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更新時間:2021-02-10

擺脫“徒有其表”的窘境 智慧社區還需真“智慧”
人臉識別、智能門禁、智慧停車管理系統……提起智慧社區,一定包含這些設施。作為城市最小的基層單位、一個地區最活躍的“細胞”,社區記錄著城市管理觀念的變遷。

近年來,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區域人、地、物、情、事,統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等資源,建設智慧社區,已成為實現社區治理和小區管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重心,不斷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社區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建設智慧社區已成為大勢所趨。從近幾年的發展態勢來看,智慧社區已經成為城市創新的新焦點之一:一方面,政府把智慧社區當作社區管理創新的重要嘗試,在“互聯網+社區”場景下,努力推動社區管理創新;另一方面,無論是企業還是研究機構,在智慧社區建設方面的投資比例也越來越高。

可以看到,智慧社區建設作為促進公共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智能化的一種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創新模式,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更是讓人們看到了建設智慧社區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方興未艾的智慧社區建設浪潮中,廣州、深圳等地區率先開展智慧社區建設,在社區治理、便民服務等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面對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智慧社區,需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多數智慧社區僅安裝了人臉識別或智能門禁系統,仍停留在概念層面;各層級、各職能部門之間系統不統一,眾多系統難以整合,“信息孤島”“數據孤島”問題普遍存在;社區商業系統遠未達到成熟形態,運營方式有待提升;居民認可度低,智慧社區價值未能得到充分體現;監管缺乏、使用不當導致虛假信息、詐騙信息等垃圾信息在社區網絡節點中不斷滋生和蔓延,信息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面向移動網絡、物聯網、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居家養老等諸多領域的應用產品及模式已基本成熟。但在智慧社區建設中,優化基礎設施布局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智慧化手段創新社區治理模式、提升社區自治和服務能力、完善公共服務能力和增強便民利民服務智能化水平。

如何讓智慧社區不再陷入“徒有其表”的窘境,關鍵是要堅持以人為核心,在補齊社區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社區資源,引導物業服務、醫療服務、商業服務等相關產業在政務服務、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創新模式,打造以社區為中心,社區養老、社區醫療、智慧教育、社區政務、社區購物、社區物流等配套服務完善的生活圈,讓社區居民享受到智慧生活服務的便利。同時,還要鼓勵群眾參與共建,在良性互動中不斷推動智慧治理,真正提升居民幸福感。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