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高速公路在梅州延伸
來源:梅州日報 更新時間:2012-04-14

  
                                 

       電腦和網絡所造就的“信息高速公路”通向世界五湖四海和社會的各個角落,它穿越廣闊的空間連結起一個令人驚嘆的“地球村”。梅州雖屬全省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受到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但“信息高速公路”卻以無可抵擋的力量在梅州大地延伸。



       信息化起步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內剛引進微型計算機,梅州卻仍然是一片空白。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市各單位擁有和使用的微電腦總數只有150臺。1984年以前,我市信息化的“電子政務”情況可概括為“五個一”,即租用一對明線電路,安裝一部手搖磁石電話單機,采用一個雙刀開關轉換,一部傳真機,一間10平方米機房。1984年,當時的梅縣地區召開全區電子工業工作會議,決定大力推進微電腦的開發應用和生產經營,從此掀起了微型計算機開發應用高潮。不久,地區電子工業總公司與中山大學草簽了“嘉中微型計算機開發聯合公司協議書”;梅縣創立中梅微電腦公司并在廣州開設技術窗口;地區和梅縣相繼成立電子學會;嘉應大學成立并開設電子技術系;規模企業會計電算化開始起步。1985年,地區電子工業總公司與中山大學合作,研制成功企業經濟指標計算機管理系統,開創了我市自行研制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先河。1988年梅州設市后,全市的電子信息技術開始快速發展。此后一些較有規模的國營企業如當時的梅州齒輪廠、西陽氮肥廠、磁性材料廠等已開始使用微電腦企業管理系統。我市也成立電子技術研究所,后來又成立梅州市計算機學會,為我市電子信息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獻計獻策。1996年下半年,因特網(當時稱國際互聯網)通過汕頭節點首次引入梅州,當時的市郵電局為此專門開設了因特網展示廳,從此梅州的信息化歷程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彈指知天下

       我市電子政務信息化始于1979年,當時主要是公安通信。直到1984年底前全市的電子政務仍然停留在“五個一”的狀態,1998年才建成市政府大院局域網。2001年市級黨政機構改革時,成立了梅州市信息產業局,負責協調指導全市信息化工作。在省信息產業廳、梅州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共同努力,我市電子政務建設取得較大的進步。1999年,以開通“梅州市人民政府公眾網”為標志,我市啟動了政府上網工程。2002年市級電子政務平臺正式開通,網絡平臺上聯省四套班子和40多個省直單位,下聯市直各有關部門和6縣1市1區,橫聯21個地級市。2004年上半年,市政府工作部門已全部在互聯網上建立了網站。我市現在運行的網絡系統有全省政務辦公平臺、全省政務視像會議系統、全省疫情信息網絡系統、全省小汽車定編網上審批系統、全省無線電管理信息系統、全省打私辦信息管理系統、世界客都中國梅州網站、市政府政務公開電子信息系統等。由原“梅州市人民政府公眾網”改造而成的“世界客都中國梅州”網站有政策法規、便民服務、書記信箱、市長信箱等10多個欄目,以及開放梅州、招商引資、縣域經濟等9個專題。通過該網站可鏈接市直部門單位50多個、縣級部門單位114個、學校94所。每年累計點擊量達60多萬次,信息量達266萬字。


       隨著城市和機關單位信息化的不斷邁進,梅州山區的信息化建設也開始逐步發展。目前我市已建立山區信息化培訓中心,另有2個縣8個鎮40個村設立相應的信息服務機構。梅州市山區信息網是我省唯一山區信息化建設地級市信息網絡平臺,這一平臺能提供包括農業科技服務、農產品商貿服務、旅游信息服務、企業和產品信息服務、招商引資服務、勞務信息服務和新聞資訊等7大類服務。通過這個信息網絡,只要拿起電話,或者打開電腦,或者使用手機,你就可以了解全國各地的農產品價格、市場行情;可以將你生產的產品信息告訴收購商人,也可以了解各種最新的種養技術訣竅和購買新品種;還可以在山區信息網上設立企業網站和產品黃頁,宣傳企業或者產品,發布供求信息。到去年底,梅州山區信息網共發布各類農業信息近7萬條,成為我市服務“三農”的重要網絡平臺。

       商海飛彩虹

       1983年,梅縣電子公司首批從國外引進40臺蘋果2型微型計算機,銷售到省內的供電部門。該公司技術人員用其中一臺只有幾十K內存的蘋果機編寫了本公司幾十人的工資管理程序,它很可能就是我市企業單位使用微型電子計算機的發端。我市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會計電算化開始,經過近20年的歷程取得了較快發展。


       目前,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計算機內部管理系統、加工和制造系統等的應用不斷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據信息產業部門最近對全市規模以上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問卷調查,有一半以上的企業使用了財務系統并建立企業自身網站網頁,近一半的企業使用了辦公自動化(OA)系統和企業內部管理局域網。在目前已開通的梅州市企業信用信息網,上網企業達22620家,“世界客都中國梅州”網站可鏈接企業有327家。廣東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800多萬元從美國INTEGRAPH公司引進10臺高檔品牌微機,并購進美國PTC公司正版三維設計軟件40多套,通過計算機操作,企業產品可實現三維實體建模、模擬裝配、運動分析、干涉檢查及仿真加工等,使該公司成為梅州第一家完成產品開發電腦化的工業企業,在全國閥門行業也尚屬首例。梅州市塔牌集團有限公司從1997年以來共投入300多萬元,建立水泥銷售網站和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并獨自開發了一系列適用于集團管理使用的應用軟件,大大提高了管理決策效率。電子商務為企業和商家的發展開辟更廣闊的空間,企業生產和管理成本減少;產品和服務質量得到提升;有更多的機會將產品銷售到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電子商務和計算機在企業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小企業受益更大。有了電子商務,中小企業在信息方面就能夠與大企業競爭。

       前景更光明

       “十一五”期間,我市將進一步推動電子政務的“暢通工程”、“一站式”電子政務,在“統一網絡、統一平臺、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的基礎上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和廣泛使用;建設城市運行監控及應急指揮中心,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和決策應變能力。到2010年,全市黨政各部門局域網建網率達到100%;內部信息系統覆蓋業務的比率達到90%;內部信息資源數據庫化達到90%以上;各部門實現網絡互聯及電子公文交換;政府公共服務上網率達到80%;面向公眾的服務網絡化;政府物料采購電子商務化,從而實現高效率的政務運作。


       2005年和2006年是我市信息化發展項目最多的兩年。按照市信息產業部門與廣州市信息辦達成的對口幫扶協議,由廣州市信息辦投入資金支持梅州市委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兩市信息產業部門密切合作,經過半年多的努力,該系統已于去年10月投入試運行。在市信息產業部門的爭取下,廣東移動與愛立信政企互動推進山區信息化的試點建設項目在我市啟動,總投資1000萬元,包括5大建設項目。一是建設全市8縣(市、區)包括鄉鎮的雙向視頻會議系統、以及辦公自動化包括電子公文和信息交換系統。二是利用梅州市山區信息網平臺所開發的特色信息服務應用項目“家校通”和“農信通”。三是“平安廣東”信息化項目中的我市水庫水利綜合信息系統和煤礦地質災害安全監控系統。四是面向政府、中小企業、中小學校信息化教學、農民(包括專業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主、專業戶等)的信息化培訓。五是贊助8間中小學校解決信息化教學項目。省軟件協會也于今年對我市實施“三個200”工程。包括向梅州捐贈電腦、在梅組織信息化培訓班等,對部分機關和鄉鎮干部、企事業單位和農村信息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我市信息化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主要是資金和人才的缺乏,隨著各方面條件的改善和信息化大潮的滾滾推動,客家梅州正在踏著現代文明的步伐不斷穿過云山阻隔,走向氣象萬千的新世界。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