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啟動地名服務工程
來源:南昌日報 更新時間:2012-04-14

助南昌人跟上城市變化的步伐 讓外地人感受南昌的城市親和力

 

 “南昌的變化太快了,有些地方不要說是外地人,就連我們這些的士司機也不認識。”一名“的哥”用“日新月異”這個詞來形容南昌的變化。記者從市地名辦了解到,僅去年,南昌就新增160多條道路。正因為如此,在市區的一些主要入口,如南昌大橋、迎賓大道等地,都出現了以帶路為生的職業帶路人。而如果公共地名服務不能及時跟上,還會給市民的通郵及報警求助等方面帶來影響。據悉,我市已于去年啟動公共地名服務工程,進一步規范城市地名、門牌號碼,通過建立和設置地名網站、問路電話電話、電子地圖、地名觸摸屏,開展地名信息化服務,使市民及外地來昌者能快捷、準確地獲得地名信息。

  南昌人不認識南昌路

  很多南昌人恐怕對廣場北路并不了解,卻知道展覽路的具體位置。實際上,廣場北路就是更名后的展覽路。這只是市中心新更名的道路之一,而對于新區的一些道路,不少南昌人就更加陌生了。記者在象山北路隨機采訪了幾名的士司機,一名“的哥”深有感觸地說,對于城市的新道路,他也有許多不清楚的,特別是昌東、昌北及紅角洲高校園區。有時,他知道大概的位置,但也得邊開車邊問路。“南昌的變化日新月異,有些地方我們開車的都不認識,更何況外地人。”這名“的哥”說。

事實上,市地名辦問路電話每天“接待”的咨詢者中有不少是南昌人。據市地名辦工作人員龔敏春說,這些年,南昌發展十分迅速,城區不斷擴大,每年都在新增道路。僅去年,由市地名辦正式命名的新道路就有160多條,平均兩天就新增一條路,也難怪南昌人不認識南昌的路。

 看不懂的門牌號

  除此之外,市中心一些道路的門牌號碼也有些讓人找不著北。疊山路東湖區政府斜對面的一排店面安裝了按國家標準設置的新門牌,均按單數依次排列。但記者沿著這排店面由東往西步行時發現,有些門牌號碼怎么也找不到。在疊山路149號與161號之間,記者始終找不到部分門牌號碼,附近的居民也說不清楚這些門牌號碼“失蹤”的原因。此外,記者注意到,這兒還有少數新老門牌號碼并存,如疊山路145號有新的門牌,而其隔壁店面上方掛著一塊舊的門牌,同樣是疊山路145號。

 在陽明路,記者發現了同樣的現象。南昌十中的門牌是陽明路313號,下一個門牌就跳到了317號,再往前走,不是找不到門牌,就是只有一些銹跡斑斑的老門牌,中間的號碼無從查找。而在一些小街巷里,找不到門牌號碼的情況也同樣存在。

  對于新老門牌號并存的情況,疊山路一家店面的老板解釋說,換新的門牌號碼得自己掏錢,而他們是租來的店面,說不定哪天就換了地方,所以就沒裝新門牌。

 滋生職業帶路人

  南昌城市發展速度之快,使得許多外地司機只能通過問路來找到自己的目的地,一些所謂的職業帶路人也就因此出現。記者近日在進入市區的一些主要路段看到,南昌的職業帶路人確實不少。

在昌九、昌樟高速公路靠近南昌大橋北側的聚集了十余名職業帶路人,他們拿著“帶路”的紙牌,在路邊或坐或站或騎在摩托車上等候著問路者的到來。記者在采訪時注意到,只要有外地貨車下高速公路,這些職業帶路人便會趁車子速度放慢時上前詢問司機是否需要帶路服務。

  職業帶路人李師傅告訴記者,他們都是住在附近的人,在此帶路已有多年,帶路的價錢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以前,外地人拿著地圖找地方八九不離十,但現在由于南昌城市建設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再加上禁行道、單行道越來越多,不要說初次來昌的外地司機,就是不常走的本地司機也會走錯路。外地司機不了解“行情”,就常常會被交警罰款,還不如請個人帶路劃算一些。

  記者了解到,除了南昌大橋兩側,迎賓大道岱山段、贛江大橋揚子洲附近均有職業帶路人。

 影響郵遞及報警

  地名的變化、門牌號碼的混亂給市民帶來了諸多不便。

  在疊山路,一位郵遞員告訴記者,門牌號混亂確實給自己的投遞工作帶來了不少困難。有一次,他送一封掛號信,找不到上面所寫的門牌號碼,附近的居民也不知道這個門牌地址在哪兒,找了一天才將信送到主人手中。這位郵遞員還表示,加上新老門牌號并存等原因,他們每個月都會有一些郵件無法送到收信人的手中。

  市公安局一名110民警對此也深有體會。接到報警或求助后,110民警必須在第一時間到達出警地點,但有時按照報警人提供的門牌號卻難以找到出警地點。因此,民警往往只能通過與報警人不斷進行電話聯系,讓報警人指出一個明顯的標志性建筑,或者約定在某個路口迎接,才能找到出事地點。如果碰上門牌號混亂而報警人身邊又沒有電話的情況,可就真不知怎么辦了。除此之外,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是依據居民實際居住地的門牌辦理的,門牌號碼不準確也會影響到市民辦理第二代身份證。

南昌啟動公共地名服務工程  記者昨日從市地名辦了解到,早在2004年,南昌就開始對門樓牌進行整頓、編制和更新,市公安局還與市房管局聯合下發了通知,新建樓盤必須核定樓牌編號、掛國標統一的樓牌。目前,南昌市城區主干道、景觀路的門牌已全部更新,但全市的更新率只有70%,小街小巷的門牌更新率則更低。

  據介紹,街、路、巷牌的制作設置經費,必須由所在地政府予以保障;樓、門牌制作設置經費,本著“誰受益、誰出錢”的原則,由公安部門向使用單位單位和個人收取。當部分單位或居民不愿出錢更新門牌時,有關部門也不能強制執行,只能以說服、引導為主。同時,對經勸導后仍不愿安裝的居民或單位,可仍然保留空缺的門牌號碼,以保持路段上門牌號的順序,并方便市民查找。

  去年11月,我市已全面啟動公共地名服務工程,以徹底解決南昌門牌號混亂的問題。

  據了解,公共地名服務工程包括地名規范、地名標志、地名規劃、數字地名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地名規范是指在保持地名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對含有生僻字、異體字、自造字的地名;一地多名、重地重音的地名;俗字、俗音等不規范地名進行標準化標準化處理,為社會提供更規范的地名信息。地名標志包括路牌、樓牌、門牌和室牌的設置及完善。這兩項工作已基本完成。地名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在城市規劃的同時,地名規劃同步跟進,也就是說在新區的建設過程中就要對新增道路進行命名。

  市地名辦工作人員龔敏春告訴記者,他們正在進行數字地名工作,建立地名基礎數據庫,將南昌的地名輸入電腦。以國家、省、市、縣四級地名數據庫為依托,借助電信、網絡等媒介,以建立和設置地名網站、問路電話、電子地圖、地名觸摸屏等方式,開展地名信息化服務。這項工作完成后,市民能快捷、準確地獲得地名信息。龔敏春說:“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外地人來到南昌,如果要找某個地方,可以通過撥打問路電話、發短信及使用地名觸摸屏等多種途徑迅速找到目標,并且可以得到行走路線、公交線路等服務,在南昌問路將不再困難。”據了解,設在地名辦的免費問路電話3883599現在每天都會接到十多個問路電話,在廣場、火車站、汽車站、機場等地的南昌地圖上均有公布。今后,南昌還將會有全國統一的問路電話。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