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新時代,中俄兩國在雙邊、地區和國際層面的合作將更加緊密,將實現更高水平的戰略協作,達成更豐富的務實合作成果。
中俄關系在蘇聯解體后穩步提升,先后經歷了友好國家關系、建設性伙伴關系、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等發展過程,并自2019年開啟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展望新時代,中俄兩國在雙邊、地區和國際層面的合作將更加緊密,將實現更高水平的戰略協作,達成更豐富的務實合作成果。
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中俄是互為鄰國的兩個大國,雙方政治磋商機制完備,安全利益高度關聯,經濟結構優勢互補,人文交流日益密切。這決定了內生動力是推動中俄關系發展的主要動力,并且未來內生動力還將持續增強。
從雙邊外交文本看,中俄兩國共簽署200多份合作協議,雙邊合作始終是這些協議的主要內容。其中2001年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主要條款規定的是兩國如何發展內部關系。由于這份協議有效期為20年,2020年雙方將就延長條約有效期進行磋商。
此外,中俄兩國元首歷年簽署的聯合聲明的主要內容規定的也是兩國各領域合作的方向和具體舉措。例如,2019年6月5日中俄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的第四部分,對兩國如何深化政治、安全、經貿、人文等領域合作列舉了40項具體舉措,并提出中俄關系的十六字方針,即守望相助、深度融通、開拓創新、普惠共贏,證明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互動實踐看,兩國領導人之間互動非常頻繁,形式多樣,僅元首之間會面就達到年均4~5次,體現了雙方高度的政治互信以及元首外交對雙邊關系發展的重要引領作用。兩國元首提出2024年雙邊貿易額提升至2000億美元等具體目標。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兩國各部門將深入挖掘合作的潛力,推動雙方合作機制(5個政府間委員會、60個分委會和工作組)有效運轉。
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2019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
雙方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大項目相繼啟動,如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開通運營;中石油和中海油入股俄羅斯北極LNG2項目;同江鐵路橋和黑河公路橋即將通車;遠程寬體客機、重型直升機、衛星導航等項目的聯合研制持續推進。
雙方在農業、電子商務、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進展迅速,在建立替代性金融結算機制、全球投資和生產鏈配置等領域不斷拓展新的合作空間。2020年是中俄科技創新年,雙方將就電子政務、數字經濟、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加強交流與合作。
雙方還將共同紀念二戰勝利暨聯合國成立75周年。兩國在教育、文化、衛生、旅游、媒體、學術交流、簽證便利化等領域的合作水平將持續提升。
從俄羅斯的政策取向看,鑒于克里米亞問題和烏東沖突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俄羅斯與西方的地緣政治較量日益激烈,西方不大可能很快取消或放松對俄羅斯的打壓,俄羅斯在對華政策上可能繼續釋放新動能。近年來,俄羅斯拓展了對華合作寬度和深度。俄羅斯開始允許中國企業參與俄境內能源開發,同意向中國出售更先進的武器,如S-400防空導彈系統和蘇-35戰機。雙方還將合作建設導彈預警雷達系統;兩國首次在波羅的海、黑海和地中海開展軍事演習;兩國空軍開始在東北亞地區開展聯合空中戰略巡航。
從中國的政策取向看,中國將繼續努力拓展和深化對俄合作。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中俄建交70周年紀念大會時指出,雙方要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的中俄互利合作新格局。
戰略協作不斷強化
世界的發展趨勢是,各力量中心實力此消彼長的不平衡性日益突出,格局轉換進程不斷加速,各方的利益訴求向全球拓展并導致利益交叉點前所未有地增多。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背景下,具體利益之爭與規則和發展模式之爭糾纏在一起,而爭奪利益的方式也趨于多樣化和復雜化。
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包括退出《中導條約》在內的破壞現有戰略穩定的行動,并對其他國家內政肆意干涉。這引起包括中俄兩國在內很多國家的擔憂。
同樣作為新興經濟體,中俄兩國要實現現代化,離不開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合作,但同時又在一些方面面臨西方的孤立和遏制。兩國都主張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支持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開放包容的新型國家間關系,主張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中俄兩國戰略處境和戰略目標相似,戰略利益相符,擁有很多戰略共識,是維護全球安全的積極因素和重要保障。
長期以來,中俄在加強國際戰略平衡與穩定、維護世界和平方面有著廣泛和深度的合作。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得以簽署,聲明表明,雙方將在軍備控制、伊核問題、全球治理等方面不斷加強戰略協作。雙方還將共同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共同提升經濟穩定性和包容性。
提升合作質量
兩國在利益交叉地區的合作既是難點,也是提升合作質量的重要突破口。
周邊地區是國家關切和利益的自然延伸,也是國內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和保障。大國周邊地區的利益交叉地帶往往對大國關系構成重要考驗。烏克蘭危機是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地緣政治利益沖突升級的結果,直接導致東歐地區形勢持續緊張,俄歐周邊環境嚴重惡化,俄歐關系被割裂,俄羅斯的大歐洲構想一度嚴重受挫。對于中俄兩國來說,需要高度重視并妥善處理好在兩國利益交叉地帶(如中亞、南亞等地)的關系,加強相互溝通與協作,以避免出現誤會和摩擦。
兩國相關部門之間要繼續協調和探討,推進“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框架下的務實合作,盡快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制定具體的路線圖和落實措施,并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予以保障。
“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重要倡議,也是當下中國的重要發展構想,關系到中國的內部發展和外部環境。“一帶一路”主張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開展務實合作,追求建立新型國際關系,長遠目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歐亞伙伴關系是俄羅斯提出的多層次一體化的重要倡議,目的是使俄羅斯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獨立的歐亞力量中心。中國是率先支持該倡議的國家,也是推動該倡議實現最關鍵的國家之一。
“一帶一路”倡議同大歐亞伙伴關系不僅并行不悖,協調發展,還要實現利益、規則和項目對接,以加強二者的關聯性和整體性。中俄需要就二者的利益交匯點進行磋商,弘揚和利用兩大倡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通過利益共享、交換和補償等方式促進中俄在歐亞、亞太、中東北非等地區層面的合作。
2019~2020年俄羅斯擔任上合組織和金磚機制的輪值主席國,中俄兩國將與其他成員國一道共同探討雙邊和多邊合作的制度安排與項目,發展更完善的合作機制,落實已達成的協議和共識,提升合作成效和規避利益沖突。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烏克蘭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