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深化通知》,提出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作為政務數字化建設的領跑者,數字廣東成為國內典型數字政府樣本。粵省事等應用平臺也已成為移動政務領域的“網紅爆款”。
在這一系列數字政府建設背后,是什么技術在支持?近期在廣州舉行的媒體交流會上,騰訊云的行業技術總監、數字廣東總工程師王剛先生為大家揭秘了數字政府政務背后的云科技——一個懂業務的政務云。
數字化助手協助政務云構建
問:構建一個實用的政務云,需要怎樣的思路?
王剛:政務云從1.0進入2.0時代,大家關注的不再只是IaaS及基礎設施的服務,而是包含PaaS和SaaS的平臺服務與應用服務。因而在政務領域,騰訊在思考,如何通過應用層面與人們進行連接,將技術滲透進服務的業務中,構建一個人人皆知的政務云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騰訊的思路是做數字化助手。在建設政務云的過程中,騰訊更希望做一個工具提供商。目前政務方面傳統的應用設計服務,通常只考慮對內使用而忽略了對外的應對能力。比如一旦用戶激增,不少業務系統將難以支撐導致系統崩潰。騰訊希望為不同的政務用戶打造適宜的工具,做一個能夠隨時提供不同幫助的全能工具箱。這個工具箱里面有各種工具,就像錘子榔頭扳手使用一樣方便。當對內的政務服務時,用這幾個。當對外服務時,用另外幾個工具。我們負責提供最好的工具。你需要的時候可以拿過來,我可以幫你提高效率和能力,你不需要的時候我可以靜靜的呆在旁邊,按你的思路往前走。
在這個思路下,構建政務云的過程中,騰訊將互聯網思維與政府訴求相融合,從客戶角度出發,設計多方面的場景技術并推動落地,實現業務協同、事項統一與業務標準化。后續實踐中,政府借助數據共享獲取市民資料,市民辦理業務時無需再像過去那樣多次提交。例如過去開辦企業需要經歷十多個流程,接入政務云后,企業只需一次性提交所需資料,便可通過后端系統自動進行信息分發和并聯審批辦理。
做好“3+3+3”數字政府工具箱
問:做好助手之后,如何讓政務云更懂業務?
王剛:為了讓政務云更懂業務,騰訊提出了”3+3+3數字政府工具箱”的概念。王剛解釋道,所謂的“3+3+3”即是通過底層三個平臺,中間三個應用,實現上層三個觸達。
數字政府工具箱底層包含3個平臺,第一個平臺是公共支撐平臺,通過公共支撐平臺的推廣和集約化,使政務業務自然實現集約化與嚴格的標準化;第二個平臺是大數據平臺,能夠在確保數據準確性的同時根據需求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使政府的行政能力有效提升。第三個平臺是政務云平臺,為信息化建設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和基礎技術服務為政務信息化節省時間和資源。
數字政府工具箱中間包含3個重要的集約化應用:粵省事、政務服務網、協同辦公。在粵省事小程序方面,首先圍繞全省市對政務服務進行高頻推廣,其次根據不同群體所關心的事項,打造橫向的專題服務,最終上線更多公共便民服務,助力市民辦理更多事項。目前粵省事已經由第一批上線的142項服務發展為304項,并在年底預計上線400項。在政務服務網方面,全省需要對接324個系統,目前還剩33個系統,近期都將全部完成實現全面打通。在協同辦公方面,作為國內第一家省一級實現SaaS服務化的系統辦公應用平臺,該應用目前已在三家廳局試運營。未來協同辦公平臺希望能夠完成57家廳局委辦和21個地市的部署和推廣,并在此基礎上向個性化、定制化方面發展。
在上層3個觸達方面,政務云針對不同的用戶,設計了不同的觸達渠道。第一個觸達面向群眾,通過即拋即用的微信小程序,進行更廣泛的服務與傳播;第二個觸達面向企業的營商環境,通過企業微信讓觸達更加順暢。目前廣東省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企業正在使用企業微信,這意味著企業微信可以變成政府對外服務的企業化窗口,不論工商還是稅務,只要與政府相關,便可通過企業微信了解待辦事件的相關信息。最后一個觸達面是政務微信。政務微信有全省的通訊錄,讓橫向廳局委辦和縱向省-市-區之間的互聯互通變得更簡單。同時政務微信也是一個協同工作的工作臺,公務員通過這個工作臺,進行辦事辦會辦文,能夠解決日常業務70%-80%的事情。
除此之外,依托數字政府工具箱,騰訊云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完整的生態體系,基于開放的生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積累了超過四百家行業合作伙伴,貫通信息化建設的全過程,共同為數字政府建設貢獻力量。(作者:張銘陽)
(打造數字政府工具箱 做一個懂業務的政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