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8日,由中國新一代IT產業推進聯盟指導,CIO時代學院、光明網主辦,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聯合主辦,北達軟、政府采購信息報協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電子政務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CIO時代學院學員、政府CIO論壇成員、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管理者等上百人相聚一堂,圍繞主題"數字政府與數字中國建設",對數字政府和數字中國建設的下一步工作開展的具體內容和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北京市商務委員會信息中心主任、第十一屆政府CIO班學員周濤發表了題為《新時代的互聯網+商務服務》的主題報告。
北京市商務委員會信息中心主任、第十一屆政府CIO班學員 周濤
面對2018年新的國內外形勢,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的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商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加快,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取得重要突破,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深入推進。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推進和“互聯網+”戰略的實施,通過技術與業務深度結合,開展“互聯網+商務服務”建設實踐,為商務事業發展提供支持。
一、新時代“互聯網+商務服務”新使命
習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指出,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推進‘互聯網+’,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李克強總理在6月28日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中指出,“放管服”改革,對促進創業創新、穩增長保就業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讓企業和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成為促進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一招。未來要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國際一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要以更實舉措深化“放管服”改革。實行全國統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減稅降費,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帶動有效投資增加。
國家和北京市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在“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政務服務”、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大數據發展等方面提出要求。商務部鐘山部長、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京市長陳吉寧都對數據共享、大數據建設做出指示。
在新時代征程中,市商務委將貫徹落實國務院、商務部北京市要求,以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城市保障與社會發展為總體原則,以“互聯網+商務服務”為抓手開展探索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通過數據聯通共享,推動技術融合、數據融合、業務融合,創新提出并實現了外商投資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單一窗口、單一表格”、外資企業信用“雙積分”等新做法,得到了國務院、商務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可,在相關領域實現了跨部門、跨層級的立體式協同管理。
二、“互聯網+商務服務”的探索與實踐
(一)開放北京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1.建設背景及主要實踐
2015年5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北京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按照試點方案要求,為給試點深化開放型經濟領域“放管服”改革提供有力支撐,市商務委牽頭建立了“開放北京”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建立橫向跨部門、縱向跨層級的數據資源通道,以業務相關性為索引,整合數據源、關聯業務鏈,踐行出了新的管理模式,包括外資企業全周期管理、開放北京建設新版圖、“互聯網+”企業全信息服務。
一是外資企業全周期管理。在外資企業準入環節,在全國省級層面首創“單一窗口、單一表格”辦理,通過梳理工商登記、商務備案業務流程和資料清單,打通北京市工商局企業登記系統、商務部外商投資企業管理系統,使企業在辦理設立工商登記時,同時完成商務備案,通過數據跑路解決企業多頭提交、多頭辦理的問題;變更環節“工商登記-商務備案”聯動,通過系統建立通道,工商部門將外資企業變更信息推送至“開放北京”平臺,與商務備案信息比對后,各區商務部門督促、提醒企業及時依法依規開展商務備案,實現外資企業“應備盡備”,為強化企業事中事后監管奠定基礎;運營環節信用“雙積分”管理,通過與工商、經信、海關等部門的數據協同,對外資企業信用信息進行統一歸集,建立企業信用積分規則,對企業良好信用積正分、不良信用積負分,并以信用積分為標尺對企業進行分類管理服務;外資企業入資環節,基于與商務部、外匯管理局等方面的數據源,開展外資企業入資監測,分析入資規模、梳理入資缺口、發現入資潛力、促進入資工作。
二是開放北京建設新版圖。立足于全市域開放,在引進來的同時,注重企業“走出去”信息服務,分析北京市與世界主要國家的經貿往來和投資合作,全景式展示北京市外經貿往來發展及“走出去”、“引進來”、“一帶一路”沿線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分布特點,初步勾畫出了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新版圖。在北京市國際經貿合作網絡平臺中,以全球地圖數據為媒介,充分利用北京市政府部門、商協會、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和海內外貿促機構的信息資源,實現經貿往來信息的多維度、多視角立體展示,設置全球聯絡網、全球展會、兩類貿易、投資合作、風險預警、項目撮合、“一帶一路”等專題內容,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信息服務、決策輔助、便利出海等個性化綜合信息服務。
三是“互聯網+”企業集成式信息服務。“開放北京”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一碼集成”信息服務,企業通過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獲取根據企業類型智能推送的政策信息、查詢信用“雙積分”、進入清單式可辦理事項集中入口、一站式完成規定任務、掌握中國/北京-全球國際經貿網絡、提出改進政務服務新訴求等。
2.創新模式推廣
一是外資企業“全周期”管理模式印發全國推廣。“全周期”管理模式作為服務業擴大開放中改革監管模式的最佳實踐案例,經征求16部委同意,近日已由商務部向全國印發推廣,供各地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過程中借鑒。
二是外資企業登記備案 “單一窗口,單一表格”已在全國推廣實施。北京市首創的“單一窗口,單一表格”受理模式,受到國務院、商務部的高度認可。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有關文件、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全國推廣的具體要求。今年3月5日,商務部、工商總局已印發文件,要求全國實施“單一窗口,單一表格”受理模式;5月16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決定從6月30日起在全國實現外資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套表格、一口辦理”。此外,黑龍江、吉林、天津、安徽、河南、山西、上海等多地來北京學習經驗做法。
(二)北京市商務領域“多證合一”
為便利企業登記備案,減少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北京市于2017年12月啟動外貿領域“十五證”合一。在“多證合一”改革中,市商務委與市工商局、北京國檢局、北京海關等部門積極溝通協調,建立了縱橫雙向協同共享的市商務領域“多證合一”平臺,疏通企業證照辦理流程、匯聚融合證照數據信息、建立部門間證照數據協同通道,與全市“多證合一”相連通,實現了市商務委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備案、北京海關進出口收發貨人備案等事項“多證合一”,實現了讓“企業少跑路、數據多跑路”,減少了信息采集、記載公示、管理備查類證(表)數量,減少了企業材料重復填報量。
(三)便民商業服務網點電子地圖
為進一步提高便民惠民服務水平,市商務委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高德地圖,通過數據整合共享,打造全新便民地圖。首批已上線市商務委共享的加油站、便利店、連鎖超市、老字號餐飲企業、便民菜店、便民維修、早餐、深夜食堂、社區商業E中心等9種業態4000余個網點。市民通過高德地圖可查看全市便民網點分布,并能通過關鍵字快速查找網點,為公眾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服務。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北京便民地圖于2018年5月28日京交會正式發布。
(四)肉菜追溯
2012年6月,北京市確定為全國第三批肉菜追溯試點城市,并逐步搭建完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平臺,支持以查詢機、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網站查詢肉菜追溯信息。截至2017年,北京市E追溯平臺已覆蓋豬肉追溯節點1778個、蔬菜追溯節點2383個。
(五)一刻鐘商圈
在北京疏解整治提升的大背景下,為方便群眾生活,市商務委繼續推進“一刻鐘商圈”建設。市民通過新建或規范提升便民商業網點圖,即可查詢蔬菜零售、末端配送、超市(便利店)、家政、早餐等網點信息,解決百姓的大部分生活需求。
(六)春節家政保供
為緩解春節期間由于家政服務員回家過年帶來的北京家政服務市場供應緊張狀況,市商務委組織了規范化、連鎖化、品牌化的家政服務企業在春節期間開展春節家政服務市場保供活動,并搭建了春節家政保供系統。該系統與公安部身份證公民中心聯通,參與春節保供人員信息可與公安部信息的比對認證,從而保障服務人員的真實可靠。2018年春保行動期間共2.7萬名經實名認證的家政服務人員留京保供,累計提供住家型家政服務約1.7萬單,計時型家政服務約12.5萬單,服務市民281萬人次,獎勵總額567.5萬元。
(七)節能減排
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引導綠色消費理念,促進節能節水減排,全市范圍內實施節能減排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減排商品。消費者通過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購買商品,均可以享受節能補貼。目前,補貼比例由8%至13%,最高補貼800元。
三、互聯網+商務服務的設想與愿景
(一)數字商務信息化頂層設計
通過信息化支撐商務服務,甚至城市管理,頂層設計至關重要。從整體設計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公眾服務應用統一規劃,實現一號全通,即利用一個平臺,通過一個APP或者一賬號,公眾服務或事項一號辦理。二是政務協同一鍵掌控。通過一個平臺,打通各部門間數據孤島,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實現政府部門業務協同。三是決策支撐一覽全貌。通過政務關聯提供整合化的決策依據,用流程整合可視平臺提供全業務鏈條的關鍵節點監控,通過業務結果的整合與融合提供全面的決策依據,通過業務、流程、數據的融合為決策提供全貌的支撐。
(二)便民服務
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順應市場趨勢,提升服務品質,促進消費升級。以互聯網+推動消費模式升級,包括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完善便民商業網點布局、改善優化消費環境、擴大服務消費、促進商品消費、推進電子商務線上線下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讓大家真正地感覺到生活在一個互聯網時代。
(三)惠企服務
按照國家部署要求,一方面貫徹落實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格局的精神,主動擴大開放,提升投資便利性,為外商投資企業提供更加便捷服務,也讓大家感受到中國對外開放的誠意;另一方面,貫徹李克強總理深入推進放管服要求,通過實施“多證合一”等措施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通過信用體系建設、綜合行政執法等加強市場監管,促進社會公平;通過“一網通辦”、互聯網+政府服務等優化政府服務,提升辦事效率。
(四)強政服務
融合商務部、委辦局、第三方機構、互聯網、市商務委5類數據資源,實現橫縱雙向數據互聯互通。尤其注重整合京東、阿里等知名企業數據,形成政府數據與企業數據相融合的數據資源池,形成商務大數據,增強綜合服務和預警監管能力。
(五)應用場景
一是便民服務。整合面向消費者的便民網點、重要商品追溯等服務應用,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實現便民生活信息充分展現、服務主動推送,提升百姓生活品質和服務獲得感,讓百姓像“網購”一樣暢享所有商務服務,真正能體會到“互聯網+商務”帶來的好處。通過一刻鐘商圈,為百姓在社區之內解決連鎖店、便民菜店、美容美發等主要生活需求。便民網點地圖方面,上面已經提到,市商務委已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高德地圖,首批上線9種業態4000余個網點信息。下一步,將進一步拓展業態和網點范圍,整合更多更全的便民網點信息,為市民生活提供更便利的服務。重要產品追溯方面,在目前已實現肉菜追溯的基礎上,將拓展商品范圍,對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等百姓關注的重要商品納入追溯范圍。此外,今年年初,市商務委和京東集團簽署在本市重要產品追溯相關領域開展戰略合作的協議。推動實現“北京E追溯”平臺和“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相關數據對接,探索本市重要產品從線下追溯模式拓展到線上追溯模式的應用創新,讓消費者更便捷地查詢追溯信息。
二是惠企服務。近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上,部署提出推進政府服務“一網通辦”,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等相關改革要求。市商務委將落實改革要求,整合證照信息,梳理證照辦理流程,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逐步實現“一網、一門、一次”,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企業群眾通過信息化標準流程,即可按法律法規完成辦理事項,避免求人辦事。此外,推進商務誠信體系建設,以“雙積分”信用管理模式為基礎,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形成企業信用畫像,提供以信用為基礎的增值服務。
三是強政服務。創新政民互動新模式,以建立政府通訊錄、隨手拍等方式,支持老百姓與政府更方便有效的進行互動;支持移動審批,提升審批效率;實行“監察預警”,優化服務和滿意度。
(六)“互聯網+”商務服務發展方向
依托全市統一公共服務平臺、全市統一大數據中心、全市統一政務資源地圖,搭建商務綜合服務平臺,作為全市統一平臺的專項子集,融合商務大數據,實現所有數據互聯互通,并持續接入便民、惠企的所有應用和服務。市民和企業通過一個入口一次登錄,即可享受或辦理所有互聯互通的服務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