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一整理
6月20日,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正式公布。這意味著,在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上,中央行政單位將執行嚴格的統一標準,“豪奢”超配等行為再也行不通了。
美國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門辦公條件也非常簡樸。在中央辦公設備家具“節儉令”發布之際,我們不妨一起走進美國公務員的辦公室。
灰色的屋頂,陳舊的外墻,簡單得像盒子一樣的輔助樓……這就是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政廳的外貌。
推開一間間官員的辦公室,看不到現代化的裝潢和陳設,6層高的輔助樓里有一部電梯,一次只能乘兩人,遇到上下班大家還得跑樓梯。
但是,正如當地市民所說,“作為城市日常事務的執行機構,我們沒有感覺不方便。更不會因為辦公樓的老舊、辦公設施的簡陋,覺得形象不佳,相反,這值得驕傲。”
寒酸的政府辦公樓,卻成了市民的驕傲。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后并沒有什么深刻的哲理,道理異常簡單:不講排場,有限的公共資金就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公共服務中――節儉之于政府,本就是一種美德。
不允許撥款蓋樓
在古希臘,議政的地方因地制宜,在山坡上開鑿出一些座位來,所有公民都去那里集會,商討國家大事,這就是當時政府辦公的地點。
到了現代,縱覽歐美各國政府建筑,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借用古建筑。一些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的官邸,選用受保護的老建筑,這樣,既讓歷史建筑得到修繕,又節省了建設資金,減輕人民稅負,真可謂一舉兩得。
二是專門修建的建筑。在美國,最重要的政府建筑當屬議會大廈了。除了議會之外的其他政府建筑,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新建政府辦公樓,一般都要與居民住宅協調一致,法律不允許把政府辦公樓建得像酒店那樣豪華,其實想建豪華辦公樓也建不成,因為議會不給撥款。
在一些國家,政府建筑大多是上個世紀60年代建造的,而且很多情況下是幾個部門共用一棟樓,通常幾十名公務員擁擠在一間四五十平方米的辦公室里辦公。
三是臨時租用民房。有的政府純粹是“無產政府”,自己沒有獨立產權的辦公樓,只有在外租用民房辦公。沒有政府大樓,說白了,還是差錢,百姓不同意給政府撥款蓋辦公樓。
讓市民滿意才是關鍵
在美國人看來,政府大樓的好壞并不能代表政府的“臉面”,能否讓市民滿意才是關鍵。在美國的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大樓都遠遠算不上當地的“地標性建筑”,通常屬于不仔細查找很難辨認的那種。
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是美國最小的縣之一,人口僅20萬,方圓67平方公里,基本實現城市化,為華盛頓扮演著“衛星城”的角色。它也是美國的“富縣”,家庭年均收入超過6萬美元,縣財政預算一年有5億多美元,算得上“財大氣粗”。
一般人會認為,像這樣一個富庶之地,政府所在地應該不會差到哪里去。
阿靈頓縣的最高當局名為“縣政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所在地,確是阿靈頓縣的一座標志性建筑――法院大樓廣場。不僅大樓氣派,而且有廣場,還有林蔭道、雕塑和噴泉。然而,經過了解才得知,這其實是由地產商開發的一座商務綜合樓,縣政府在其中不過有幾間辦公室而已。這座大樓的多數房間,是一些商家在使用。縣政府和其他租戶一樣,也是要向開發商交租金的。因此,與其說縣政府所在地氣派,還不如說租了個好地段。
在鄰近的一些縣市,如費爾法克斯,政府都是一些兩三層的小樓,如果不是樓上插著國旗和州旗,和普通民居沒有太大區別。
當然,美國也不是沒有“上點檔次”的地方政府大樓。如舊金山市政大樓建筑群,建筑之精美,氣勢之宏大,一點不輸于美國國會。首都華盛頓市政府所在地約翰?威爾遜大廈,與周圍聯邦政府的歐式建筑渾然一體,古樸莊重。
美國比較氣派的市政大樓年代大多都很久遠,另外市民的意見在建造和維修過程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華盛頓的市政大樓建于1904年,其后的80多年時間里,從未進行修繕。到了上世紀90年代,大樓已經破敗不堪,市政官員在其中工作,苦不堪言。1996年,由于大樓設施損壞嚴重,被迫關閉。經過市民大會同意,市政府才得以撥出專款進行修繕。但由于資金短缺,一直拖了5年才最后完工。
美國地方政府“衙門”普遍“門臉小”,新建和維護受到嚴格限制,首先是制度使然。在美國,地方政府要修建政府辦公樓,程序極為復雜。從地方行政長官根據需要提出動議,到議會舉行聽證會后進行表決,隨后還面臨著公共設施建設委員會否決的可能。
在美國,政府如新建辦公大樓,建設部的工作主要是把關建設標準和基建程序:首先要明確使用部門的功能需求和人員情況,核定所需面積;二是要選址,一般只能在公共財產內;三是要根據選址地區房地產的市場狀況,以及政府的財政狀況,決定是租還是建,其標準就是要合理和節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基于制度約束的“斤斤計較”,出于“經濟”的考慮,美國的不少地方政府才靠租房度日。
最基本的辦公條件
美國基于政府辦公設施建設等相關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機關設施建設及運營基準,而公務人員辦公室的標準則主要基于《政府機關辦公面積標準》來制定,這一標準對中央及地方各級公務人員的辦公室大小、廳舍設施配置等進行了細致規定。不僅規定了廳舍內食堂、廁所、倉庫等設施的面積大小,甚至還細致到規定了辦公室電話臺數、空調設置等。
這個標準在考慮層級區別的同時,根據各機關部門的功能、辦公人數的多少,以及地區人口規模等因素,制定一個統一的計算公式,各行政機關以此公式來確定辦公區域面積。在美國,只有部長級別的議員,辦公室才可單獨設置衛生間和洗漱臺。
而對于一般的公務員來說,只會給每個人提供最基本的辦公條件。美國一些眾議院和州政府的辦公室,官員們的辦公桌僅比中學生的課桌略大一些;如果你要申領任何辦公用品,需要填寫具體的領取申請;電腦一般是幾年前的型號,而且不出大問題不能置換。每分錢的開支都有去處,每分錢的稅收都有來路,預算公開,任何人都可調閱監督,公務員根本就沒有占到任何便宜的機會。
倡導低碳化辦公
目前,美國又開始了低碳無紙化辦工。
美國的《電子政府法》,要求各項政府業務的辦理都要在網上完成,包括單位內部的所有材料都要通過電子版的形式保存、傳遞,實現無紙化辦公。目前,5年已經投入了300億美元推動新技術的研發。為實現低碳發展,不光制定了一系列戰略規劃,還對日常做出了各種細致入微的計劃。
政府部門要求夏季所有辦公室的空調溫度必須在28℃以上,提高太陽能在辦公室的應用,將“零排放”的能源應用比率提高到50%以上。
在公務用車方面,政府也鼓勵官員多選擇節能環保的出行方式,即使在需要開車的時候也要時刻注意保持汽車運行的“經濟速度”。此外,到2020年為止,將一定比例的公車轉換成新一代的節能汽車。
美國政府機關的辦公室,是全面禁煙的,但是設有少數的吸煙區。如果一旦發現你在吸煙區之外吸煙,處罰非常嚴厲,可能直接被辭退。
美國政府同樣重視加強宣傳、培訓和教育工作,通過公共出版物、宣傳點和政府網站來開展節能環保的宣傳教育,旨在提高公務員在環保方面的意識,起到榜樣的作用。
(綜合自《環球時報》《羊城晚報》《國際先驅導報》等)
節儉令
美國的很多辦公樓都較簡樸。這種現象背后并沒有什么深刻的哲理,道理異常簡單:不講排場,有限的公共資金就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公共服務中――節儉之于政府,本就是一種美德。